「我們是不是愛得太文明?」——果陀劇場《動物園》姚坤君專訪

「我們是不是愛得太文明?」——果陀劇場《動物園》姚坤君專訪

作者舞台上下
日期26.12.2012

在試圖考北藝大劇創所的那年冬天,我經過朋友的介紹曾讀過愛德華.阿爾比(Edward Albee)的劇作《動物園的故事》(The Zoo Story)。阿爾比是美國荒誕派頗具代表性的劇作家,人們總說凡是念戲劇的,沒有人沒讀過他的劇本。翻箱倒櫃找出從前朋友寄給我的劇本,這在公園上演的荒謬、疏離的故事重新在我心頭上演,整個故事蔓延著一種荒涼的基調,殘忍而真實,「逼迫」觀賞者面對一種悲傷的虛無,對「愛」和「關係」的無能,凶狠地攻擊人們平穩的生活。

果陀劇場 1988 年曾演出單景獨幕劇《動物園的故事》,也是果陀的創團大作,2008 年創作力仍豐沛的阿爾比增加了全新一幕《家庭生活》,並將劇名改為《At Home At the Zoo》,而果陀即以《動物園》作為中文劇名,且此次演出為兩幕劇版本在華人地區的首演,挑戰性非常大,勇氣十足。今年亦是果陀劇場的二十五周年,由資深演員金士傑、顧寶明和姚坤君一同演出,於 12/27 起上演,回歸創作的初衷,重新省思。

而這新增一幕的女主角,將由曾演出綠光劇團《求證》(Proof)、《文明的野蠻人》的實力派女主角姚坤君飾演,BIOS Monthly 很幸運可以訪問到姚坤君老師,老師非常親切,知性而感性,笑容燦爛真切。回答我們的問題時也非常的專注、誠懇,展現出多年來在台大戲劇系授課的專業和為人師表的敏銳的觀察力。

這也是姚坤君與果陀劇場的第一次合作,更是她與金士傑的第一次對戲,要和「戲精」金士傑飾演夫妻,在上半場兩人爭鋒相對、擦出殘酷而真實的火花。是否很有壓力?她說:「作一齣戲壓力當然是一定有的,才是正常的狀況,但不是和誰對戲而特別有。」展現出她身為演員的專業和自信,我也偷偷猜想姚坤君老師應該是和越強的對手對戲,就會激發出越強大的能量吧!非常期待看到兩位資深演員飆戲。

而她和金士傑老師的工作方式其實有些不同,金士傑對台詞和走位的要求特別嚴苛,她更形容金士傑為「要去旅行前會先把地圖都研究好的人」,而她其實是「身體要先動」的人,一切反應都在當下發生,並不會事先預期。當然金士傑也並非完全沒有實驗的精神,而她也並不是不注重文本,但兩人的工作方式確實有些不同,也產生不一樣的火花。

那後來是如何溝通和協調呢?「當然還是以導演和前輩的意見為重。」姚坤君說到,相當地敬業。她在美國學習戲劇時,她的老師 David  Hammond 對文本探討也非常講究,所以她所學習到的戲劇方法也並非是只著重實驗,但仍較重視由身體去嘗試。她另外一個老師 Ray Dooley 的名言即是「不要什麼『Just Do It』,就是『Do It』!」很不喜歡同學排戲時不斷地討論或問問題,就是「做就對了」。

「不具體」的追求和慾望

姚坤君在《動物園》劇中和金士傑飾演一對中產階級的夫妻,金士傑為一名出版商彼得,優渥的薪水使他們的生活頗為富足、平穩,過著彷彿人人稱羨的生活。然而兩個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性生活也都逐漸陷入了「按部就班、故技重施」的狀況,而姚坤君飾演的妻子安娜心中的不安份子即蠢蠢欲動了起來,害怕度過日復一日不變的生活。

「她想要的也不是在『性』上面有多瘋狂,要一種『野獸派』的性或什麼的,她在追求的可能是一種比較不具體的,無以名狀的東西……她是不是對現在的家庭生活感到『不滿』?她自己都不知道,『不滿』這個詞無法真正回答她的狀況。」在戲的一開始,安娜進了房間,彼得正坐著看書,她劈頭就說:「我想我們應該聊一下。」

而彼得卻聽都沒聽到,安娜開始回想起上次和彼得說到什麼家庭的瑣事,冷氣裝修又或著是更之微末節的事情,但自己卻也想不太起來「究竟想要和他聊什麼」。一切都是那麼習以為常,以至於兩人間的情感玄虛、冷淡而縹緲。阿爾比以細膩的家庭瑣事的台詞來拉出兩個最「親密」的人之間的「冷漠」;而下半場又以彼得與公園一名流浪漢的互動來刻畫兩個「陌生」的人之間的「冷漠」,戳中現代人寂寞的要害。

安娜一再地挑釁,想喚起彼得心中曾有過的「什麼」,後來她終於聽到彼得過去的性經驗,發現丈夫不為人知的一面,心情是既矛盾又興奮。姚坤君也說到:「女人多少都會有想『挑戰對方到底有多愛我』的心情。」安娜試圖想要「點燃」一種希望和能量,未必只有夫妻間的「慾火」,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真實熱忱。

說到劇作家阿爾比,姚坤君也是爽朗地快人快語:「阿爾比就是個難搞的傢伙。」「他寫的就是『不明不白』,但你想看寫的明明白白的故事嗎?那就沒有任何意思了。」《動物園的故事》是果陀劇場二十五周年的創團作,當年就是由梁志民導演執導的,當時金士傑也坐在台下欣賞,看完後覺得非常精彩,騎腳踏車回家時甚至久久不能闔上嘴,一再忍不住複誦:「這才是戲啊!」可見犀利、前衛的阿爾比在當時所帶來的強烈震撼。而這一次梁志民導演帶領演員再次挑戰,渴望反璞歸真,重溫當時的精神,相當可貴。

關於劇場的二三事

姚坤君長年在台大擔任戲劇系教授,說到台大戲劇系的學生特質,她說:「『台大』的頭銜多少都會讓學生像被扣上了一頂『帽子』,對他們也不是那麼公平,但他們自己也很清楚。出去就是會被人檢視,所以我們老師都會提醒他們要更肯犯錯,要有韌性,不能只會讀書,要真的會做事。我自己是很看好我們學校的學生,我覺得他們現在確實有一種韌性。」「第一屆台大戲劇系畢業的學生到現在才剛滿十年,我覺得有些實力是慢慢開始累積、發酵的,有些學長姐也很爭氣,帶領學弟妹一起做戲,像是《木蘭少女》。」

姚坤君也認為現在台灣的戲劇表演可以做更多的行銷和包裝,大膽地開更多的場次。「藝術家不可以看不起商業手法的行銷。」聊到 2012 年參與的另外兩部戲:姚坤君老師的代表作綠光劇團的《求證》(Proof)、以及創作社的《拉提琴》,姚坤君也感性地說到《求證》(Proof)中數學家之女凱薩琳的角色仍是最讓她久久不能自己的角色,今年應是她最後一次演出這個角色,要和影響自己生涯重大的角色道別,讓她非常不捨。而《拉提琴》為紀蔚然的劇本,姚坤君嘗試比較世故、現實的妻子角色,也有別於她以往在戲劇中的形象。

《動物園》將於 12 月 27 日起至 2013 年 3 月 2 日分別於新舞台、城市舞台、台中中山堂和台南文化中心上演,想目睹姚坤君風采的讀者們,千萬別錯過。想購票的讀者請洽兩廳院購票系統

#舞台上下 #劇場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林易柔
攝影潘怡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