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台下兩樣情:關於玩手機這件事

台上台下兩樣情:關於玩手機這件事

作者風軾
日期22.06.2011

2006 年,我去參加第二次 BoF 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當時讓我印象深刻最有趣的部份,不是台上請來 Rebecca MacKinnon 和 Gen Kanai 兩位重量級貴賓的座談討論( Rebecca 是 GV 全球之聲創辦人,Gen 是 Mozilla 亞洲商務總監)和之前的課程(當然那也很棒,我聽了阿孝老師、Schee 和 Portnoy 的 Session,收獲很大),而是後來在 Panel 座談時,台下 IRC 玩到快瘋掉的盛況。

可能有些讀者不知道什麼是 IRC,簡單來說,它就像是一個網路聊天室,大夥連上一台伺服器的同一個頻道,然後就可以在裡面瞎扯。

當初會設立一個 IRC 頻道的主因,我猜應該是為了提供給沒辦法到現場的網友一個即時 Live 轉播參與的可能。有點類似每次蘋果發表會時,Gizmodo、Engadget 或是我前東家 CNET 的編輯們都會去現場做的 live blog 一樣。

請注意,那是 2006 年的春天,當時還沒有 Twitter,也沒有 Facebook 這種社交網路,台灣才剛剛進入到有 3G 上網的時候,甚至連初代 iPhone 都要整整一年多以後才上市。

所以用 IRC 的確應該是當時文字 live 轉播中技術負擔最低、使用者互動程度最高的一種選項。

我會突然想到這件往事的原因是,當年台上大頭排排坐好,微笑著進行座談討論時,其實底下正在 IRC 中瘋狂的笑鬧。而如果把時間放到現在,大概就是一群人在底下瘋狂的上 Twitter 和 Facebook,試著把台上的話即時廣播出去,而且不但會有文字,還會有照片即時上傳。

而這點不只是有趣有意思的演講、座談如此,我想甚至連開會都會變成這樣,只是底下玩手機的人,不見得是即時轉播,大概都是在朋友 Whatsapp 或是上 Facebook 看訊息。

所以後來也有人說,當時 IRC 聊天室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台上老師在講話,台下學生在底下聊天,而且甚至往往一陣爆笑出來,台上講者還尷尬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老實講,我並不會反對在演講或是座談場合,台下用 IRC 或是現在的 Twitter 、Facebook 或 Whatsapp。因為如果是一個引人注意的演講或座談,那台下的人不可能會拼命地 Twitter 或 Facebook 無關緊要的東西,不是在即時轉播,就是打卡炫耀說「我現在就在現場」如同去聽巨星演唱會一般。

勾起不在場的人的興趣,為活動留下記錄等等,都是這些網路工具非常方便的地方。

而如果使用者真的是全心全意在全不相關的部份 Twitter 或 Facebook,那也只能說這場演講或座談實在是冷到不行,那觀眾分心又能怪誰?在不能走的前提上,自然是抓著智慧手機上網來打發時間,沒有接上耳機聽音樂或是打起遊戲應該也算是很客氣了。

這是當智慧手機人手一機,當行動上網無所不在,當 Facebook 擁有超過五億用戶,當手機聯絡人中有超過六成有裝 Whatsapp 之後,完全必然的現象。

只是想想也覺得奇怪,如果台上講得賣力口沫橫飛時,我們拿出個小說即便再經典如尤里西斯大概也會有點心虛認為不太好意思,怎麼現今不過把小說換成了手機我們就覺得理所當然不會太冒犯呢?

到底是手機的私密性讓我們掩耳盜鈴自以為沒人注意到我們其實分心到 Facebook 國度去了;還是玩手機已經有如在腦中放空一樣屬於自我之事,別人根本無權置喙?

而這又讓我想起我大一經濟學原理的老師一開始跟我們說的,要睡覺的回寢室睡去,別睡在這邊礙眼。

那玩手機的不如也……。

#Twitter #智慧手機 #Facebook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文字風軾
圖片友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