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楊德昌|
「英雄創業小成本,電影革命大本營」——專訪柯一正

我所認識的楊德昌|
「英雄創業小成本,電影革命大本營」——專訪柯一正

作者十年再見楊德昌
日期25.04.2017

認識楊德昌,是拍攝《十一個女人》(1981)的時候。他的《浮萍》拍成三小時,很長,卻是最有味道的。當時主要場景在九份,那山、階梯、雲海,他選擇的畫面、講故事的方式很不一樣。楊德昌拍出來,讓很多人開始省思:「為什麼不找出自己想拍的東西,用自己的方式拍。」我認為,楊德昌是對台灣電影影響最大的導演。

我們在拍《光陰的故事》的時候變熟。楊德昌給我的感覺,一直是個小孩,有時候是憤怒青年。他是小孩的時候,幼稚到極點,當他是憤怒青年時,他會堅持某些東西,不容許別人阻擋。

我住在他家三個月,他把家裡的白板畫成兩半,左右題了對子,一邊是「英雄創業小成本」,另一邊是「電影革命大本營」。我們每天聊故事,聊完就把片名寫上去,三個月下來,我只寫三個,他卻寫了十八個,其中一個是《海灘的一天》(1983)。

那個時代最精彩的是,我們一群導演、編劇、製片,將近十二個人在咖啡廳一起讀劇本,每個人會給意見,新電影的開始就是那個樣子。楊德昌會參加這些聚會,但他的劇本很難與他人共享。他的腦海裡有一個一個畫面,別人聽不明白,但這些畫面都會出現在他的電影裡。

他拍片會做很多田野,做很多訪問。我記得,有次他要拍女生第一次月經來的成長過程。那時候在一間咖啡廳,他每天約一個女生,談一談就會問,你第一次月經來是什麼時候?你的感覺是甚麼?因為他是男生,沒有月經的經驗,所以會很嚴肅地去問這個問題。問到的結果主要用在《光陰的故事》「指望」那一段。

寫劇本之前,他會先寫一本人物刻劃,有時候比劇本還厚。像《青梅竹馬》有一個角色,以前是少棒隊、後來開計程車,他右手永遠戴白色的工作手套。電影裡面不會告訴你為什麼;原來他是投手,小時候投變化球受傷,他的右手吹到冷風會痛,一定要戴手套保護著。像《海灘的一天》那個爸爸是醫生,受日本教育。楊德昌找演員,就要那種指甲修得幹乾淨淨、手細到像女人,沒有做過粗活的人。他對每一個人物都了解非常深入,每一個角色都被他設定得非常清楚。

那個時代描述現代都會最精準的人,就是楊德昌。他的作品很多是準備預言。比如《青梅竹馬》,他拍那群年輕人騎摩托車,到總統府前廣場繞一圈,衝出來。他已經在打破禁忌了,他把內心最大的反抗拍出來,表達他對體制的不滿。因為反叛精神,他會不斷挑戰自己,走自己的路,不管所有限制。每個人都知道,他常在片場上暴怒,我想,那時候的工作人員跟不上他,因為他走得太前面了。

【柯一正】
導演、演員、廣告製作。1981 年,與楊德昌同為台視《十一個女人》系列劇集導演而結下情誼。1982 年,再同時受中影邀請參與《光陰的故事》拍攝計畫。與楊德昌及其他電影工作者時常討論拍電影的想法和題材,並肩開啟臺灣新電影風潮。曾參與《青梅竹馬》、《麻將》的演出,楊德昌也曾在柯一正的作品《帶劍的小孩》(1983)、《我愛瑪莉》(1984)裡客串。

【我所認識的楊德昌 主題講座】
與談人:柯一正(導演)、小野(編劇)、余為彥(製片)、鴻鴻(導演)
時間:5/9(二)15:00—16:30
地點:桃園光影電影館
*請至 2017 桃園電影節官網預約報名

【桃園電影節】
2017 桃園電影節將於 5/12—5/25 在桃園舉辦,相關節目及購票方式請上電影節官網與粉絲團查詢。(影展手冊下載
當年在楊導劇組中工作的多位年輕人,深受他拍電影態度的影響,許多人日後也成為電影導演,「十年再見楊德昌」專題將放映楊德昌導演的作品及他的子弟兵們初執導筒的作品。《麻將》與《獨立時代》尚未數位化,將以 35 釐米拷貝放映。由於映演場所皆已數位化,即使有 35 釐米放映機,卻沒有熟悉機器的放映師;因此桃影特邀專業放映團隊,在光影戶外架設全套設備,和觀眾分享這難得的兩部作品。

#十年再見楊德昌 #麻將 #十一個女人 #青梅竹馬 #柯一正 #桃園電影節 #光陰的故事 #楊德昌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資料提供桃園電影節
圖片提供桃園電影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