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藝術,當代展演:索卡視界 ─ 20 週年展

東方藝術,當代展演:索卡視界 ─ 20 週年展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7.05.2012

小時候以為,從家門口走到巷子口就已經是整個世界的大小,後來發現,巷子外還有無數個巷子、無數道門以及門後的世界。曾經以為美術館或博物館裡展示的作品已經是藝術的全部,後來發現,更多的美麗和精彩其實藏在街巷裡的畫廊裡。

相信 BIOS的讀者都對索卡藝術中心有深刻印象,無論是「跑邊線-香港新媒體藝術展」或是「台灣青年藝術家聯展」,當中的作品都讓人感到新奇有趣。索卡藝術中心成立於 1992年的台南,同時也是台灣第一間代理大陸藝術家作品的亞洲當代藝術畫廊。而在邁入20週年的今日,索卡藝術中心以「索卡視界─20週年展」為名,展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兩岸藝術大師作品,見證東方現代與當代藝術潮流的演進與轉變,也展示索卡藝術中心的努力與成就。

 

 

(洪凌《天歌》/180x500cm/油彩畫布/2009)
 
畫廊的性質有別於公立美術館,一個好的畫廊取決於有眼光的收藏家。索卡藝術中心的創辦人及董事長蕭富元先生年輕時便展露對藝術收藏的天分與熱情,憑著與生俱來對藝術品的高度判斷力和獨到眼光,以及對市場脈動的敏銳嗅覺,蕭先生讓索卡成為率先收藏中國油畫和當代藝術作品的畫廊。除了收藏亞洲經典藝術大師的作品,索卡也致力於發掘並推廣兩岸新一代具獨創性的當代藝術家。20年來,索卡不僅促進兩岸以及亞洲藝壇的交流,更帶動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讓藝術品不侷限於特定族群,將文化注入城市,讓藝術走進生活。

(徐冰《讀風景》/82x300cm/水墨尼泊爾紙/2007)
 
「索卡視界─20週年展」囊括了17位當代東方藝術家的經典之作,展示出中國近一百年在藝術發展的豐富與生動。包含這些年伴隨著索卡成長的一代大師:林風眠、朱德群、趙無極、劉國松、尚揚、王懷慶、洪凌、徐冰、于彭、毛旭輝、蔡國強、展望,以及台南展出的台灣藝術界代表:彭賢祥、許雨仁、李明則、石晉華與曾雍甯。
 
(左:林風眠《庭院》/右:林風眠《楓林秋景》/68x68cm/彩墨紙本/1960)
 
20週年展的作品同時展現了兩岸近代藝壇的發展脈絡,涵蓋20世紀中國藝術史上重大的變革流派。第一代中國油畫家林風眠在〈楓林秋景〉,運用中國彩墨的流動性表現油彩的光影,自然豐富的色彩及倒影的折射,表露出空氣中的律動和自然裡的音樂性。這是第一代留歐藝術家嘗試將西方現代主義的形式與技巧同中國傳統的想像與意境結合起來的代表作之一。
 

(劉國松《地球,我們的家》/121x59cm/彩墨紙本/2005)
 
第二代油畫家趙無極和朱德群則創造出更富韻律感的抽象繪畫語言;被喻為趙無極接班人的洪凌,和臺灣當代水墨之父劉國松的作品也是此次群展中的經典,他們的作品結合前二代油畫家所特有的「東方藝術的溫柔細膩」與「西方繪畫的粗獷恣意」。
 

(王懷慶《沒有家的家具》局部/200x120cm/油彩畫布/2001)
 

(蔡國強《天地悠悠1》局部/70x56cm/綜合媒材/1990)
 
第三代藝術家王懷慶的創作,顯現出了一種集體情感與記憶的傷痕氣息。而 20世紀末,嶄露頭角的前衛藝術家-蔡國強、徐冰、于彭和展望的作品則擁有著一種打破傳統元素的框架,完整傳達獨立藝術之精髓。許雨仁、李明則、彭賢祥之創作闡述了台灣人的精神與自省;石晉華、曾雍甯則承襲著獨創風格,將當代的精神揉合亞洲視界體現於藝術創作。

(尚揚《冊頁-25》/89x166cm/綜合媒材/2012)
 
伴隨著東方藝術的崛起和發展,索卡已經在亞洲站穩腳步,也將持續見證當代藝術潮流的轉變。本次「索卡視界─20週年展」不只是台灣藝術圈讓人引領期盼的盛宴,也象徵索卡藝術中心將以更深更廣的視野,攀上另一個輝煌的高峰。
 
喜歡當代藝術的你,除了大型美術館和博物館外,小編也推薦你去索卡藝術中心走一遭,體驗收藏家網羅回來的經典作品。
 
展覽資訊:
臺北展期:2012 年 5 月 5 日至 7 月 1 日
地點:臺北索卡藝術中心
臺南展期:2012 年 5 月 6 日至 6 月 3 日
地點:臺南索卡藝術中心
#藝文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Regina
圖片提供索卡藝術中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