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吃香蕉也是一種革命:《正面蕉瘋》

拒吃香蕉也是一種革命:《正面蕉瘋》

作者電影啟事
日期04.07.2012

“It's totally crazy that you are in the bigg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can't even show this film.” (你們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卻說我們不能放映?)──《正面蕉瘋》導演 Fredrik Gertten

 

由 CNEX 基金會與台北市文化局合辦的「青春有為」主題紀錄片影展暨影展深度論壇,於 7 月 1 日時,以瑞典紀錄片《正面蕉瘋(Big Boys Gone Bananas!*)》作為整場系列活動的起點。影片播放的時間是個炎熱的下午,我原本擔心會昏昏欲睡,所以事先灌了一瓶咖啡(通常還是會想睡覺),但沒想到影片內容十分戲劇化,令我時而皺眉,時而輕笑,引人入勝到讓我毫無睡意。

費卓克葛登(Fredrik Gertten)為瑞典紀錄片導演,他的前作《香蕉啟示錄(Bananas!*)》在 2009 年被選為洛杉磯影展的競賽片,將於該年六月的影展首次放映。《香蕉啟示錄》揭露了美國的都樂(Dole)食品集團在中南美洲使用毒農藥的事實,此種化學藥劑使當地的蕉農健康受損,並有不孕的情形。而當都樂得知《香》片即將在美國首映,遂開始對導演葛登及其所屬的電影公司 WG 進行一連串的打壓。導演葛登在都樂著手阻撓影展首映之初,便雇用了隨行攝影師,將與都樂周旋的過程記錄下來(也就是本片《正面蕉瘋》)。都樂除了對 WG 進行抹黑、寄信威脅、提出告訴,同時也施壓於影展、勾結媒體且控制了網路的言論。「他們花幾百萬來對付一個小電影公司,以求免除被判刑後的數十億元,這是一樁划算的生意。」WG 的律師如是分析。

IMAGE

劇照:WG 的行銷公關將美國媒體抹黑電影的新聞秀給葛登看,葛登感到苦惱

就在我們以為葛登和 WG 已經被都樂逼進死角的時候,瑞典的知名部落客發現,瑞典的連鎖漢堡店 Max 供應都樂那具有爭議的香蕉,該部落客隨即向 Max 的總公司反映,並且開始在網路上呼籲大家杯葛都樂的香蕉。此舉在瑞典引發熱烈的迴響,甚至引起瑞典國會議員的注意,當議員邀請葛登至國會放映《香蕉啟示錄》時,我們都有預感,這就是葛登和 WG 勝利的開始。

IMAGE

《香蕉啟示錄》和《正面蕉瘋》的導演費卓克葛登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我們都聽過,但成功的案例卻是很少見。《正面蕉瘋》除了帶給許多紀錄片工作者鼓舞之外(畢竟他們是一群經常對抗不公不義的鬥士),同時也指出了幾項全球共有的問題:人們並不如他們所想的具有言論自由、媒體失去獨立運作的機制而與權勢勾結、公民意識與政治力在社會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上種種現象全都可以拉回到台灣來討論,這也是電影映後會談的主軸。參與座談的紀錄片導演李惠仁(執導《不能戳的秘密》)特別提到,《正》片讓他起了雞皮疙瘩,因為導演葛登與他所面臨的情況非常相似(李惠仁導演在《不》片中揭露台灣農委會防檢局隱匿禽流感疫情的醜聞,同樣遭受到了抹黑與威脅)。

《正面蕉瘋》所帶給我的反思是,類似的事件若是發生在台灣,我們的公民意識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或者,台灣人民具有足夠的公民意識來改變什麼嗎?由於國情的不同,台灣一直以來的社會與教育,偏重於告訴大家要「改變自己去順應環境」,相較於歐美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台灣人多半是盡量使自己歸化於一個整體,無論那個整體好或不好。這應該沒有絕對的對錯,只能說是一種文化差異,不過當某些社會運動或事件需要人民的力量時,公民意識的薄弱,確實是讓推展的過程窒礙難行了一些。

IMAGE

《香蕉啟示錄》的電影海報

IMAGE

劇照:《香蕉啟示錄》中受害的蕉農

#正面蕉瘋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周項萱
圖片提供CNEX 提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