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與我的導演你,之九|廖哲毅

於此與我的導演你,之九|廖哲毅

作者孫志熙
日期03.07.2014

常有人問,每月我決定書寫對象的依據為何,實不相瞞,確是陳永錤所稱的直覺無誤,而我忠誠的直覺總能指向若干僅供意會的機緣巧合,這事發生好幾次了:訪談時一問及導演生日,結果恰是當下的那一兩天。距離天蠍座你的生辰雖還有大半年,但不知你是否察覺到,近日你正讀著並還強力推薦給我的那本小說,大喇喇揭示了答案,它和此處我的寫作角度相當,叫作《第二人稱單數》。

我沒預料到,你與我喜好之導演風格竟然極端相似,那是在你說出婁燁、王家衛、鍾孟宏這三個名字的時候。根據你迥然於過去專欄中八位導演的背景,原先我推估你會將幾位歐陸學院派大師尊為神主牌般侍奉,我以為,劇場出身的創作者往往忠貞之至,理論信條無可動搖,絲毫不是我們這些廣告電影任意轉換者膽敢比擬;相較有機活生的劇場,你一直認為電影欠缺跳動的脈搏,但偶爾又著迷於精心鋪排的場景鏡頭裡,會有導演和演員之間出其不意激閃出的一道雷電,平靜的作品海洋,從而不停裂變著生命。你曾是舞者,曾是演員,曾是音樂舞台劇編導,你從未如此仰仗電影,卻將畢生首筆數百萬的積蓄付之於它。

第一次聽聞《時下暴力》這部由一群年輕人不知怎麼突然就拍了的電影,是在殺青後不久的去年夏天;「壹玖八七」創作團隊,是你經歷了台大時期參與的「Project 10」、退伍並出社會工作約一年後所另起的爐灶,青年創業契機,你在許多公開場合都談過,包括去年底 TED 論壇的演說:因為受挫於第一份製作公司的工作,不是能力不足所以受挫,卻是在展現能力之前就先被大人們認定辦不到。你陳述的當下我保持靜默,等待腦中一段記憶完成搜尋,現在我誠正回應你,這段話來自四年前和鍾孟宏的採訪:很多厲害導演根本沒嚐過所謂的吃苦磨練,電影創作是透過腦袋而不是肌肉,有才華的話只要好好拍片,大家都看得到,如果一個小孩子還不錯,有機會給他拍,一次兩次就會有東西出來。於是你辭了職,創了業,將編導能力視為品牌來經營管理,想推翻台灣電影長久以來單打獨鬥的習性,化被動為主動,急著證明自己,我認為正確。

你讓我看筆電裡剛剪好的 15 分鐘毛片,《時下暴力》先天已是一個與劇場混種的故事,再全數採用劇場演員來實驗影像表演,我問為什麼選擇用電影呈現,暗自以為你會給出一襲華美說辭,你卻反倒直言這是執意挑戰一件 30 歲前才會,或者才能做的事。你為自己印製了一張要價 500 萬的名片,我說,但新導演真應該是這麼幹的,沒人必須替你的出位機會買單,要創作,要發聲,自己擔起責任。事實上這張有關校園暴力的名片,指涉了你曾在班導教唆下被全班同學排擠的往事,當螢幕強光打在你專注的側臉上,我抽離出來直視你須臾,依稀能感覺到空氣中一抹欲語還休,而你既沒解釋,我也未加追問,大概都是逞強,逞強的人為了拓展人生體驗,一定曾在常軌之外跌跌撞撞,刻意讓自己傻。

你亦是格格不入於同齡者的那類人,你覺得他們太愛抱怨,這使你欠缺同世代的歸屬感,像中年之前始終對生理年齡感到尷尬的 Meryl Streep,從 8 歲起她就認為自己應該 40 歲了,也許你根本同是天才型演員,很高興聽到你說 30 歲後打算重回幕前表演,即便我認為你的外貌不會如你所願地增添歲月痕跡,五官的孩子氣不是迅速擺脫得了。

碰面以來,你不斷打著呵欠,我不知道是退伍後養成的運動習慣,還是忙碌與疲倦令你愈顯消瘦,這天你從早上 8 點開始工作,訪談尾聲已近晚間 11 點半,待會兒你還有個會要開。儘管不得閒,你仍擠出時間為生活留下文字紀錄,上一篇的內容是關於和工作夥伴大吵一架;這晚的談話要是你寫下了,我們不妨就當日記交換吧。

我的這份文字檔案在無數開闔編寫之間,遇到過好幾場傾盆大雨,每當雨聲響起,我都猜測你正在雨中跑動跳躍,那會讓你不在意自己流了多少汗,我也不在意自己為這個寫作計劃付出多少,只一心期許它能相當於在九〇年代為 Richard Linklater、Wes Anderson、Spike Jonze 等人寫的人物特稿,不是當下,但世界有一天會在乎。

 

【廖哲毅】

廖哲毅,1987 年生,台北人,台大戲劇系畢業。2010 年任畢業公演《獵男俱樂部》導演,為系上首例同志喜劇類型,並創下記者會滿席紀錄;2011 年參與喧騰一時的「Project 10」系列影像作品,同時有劇場及短片演出;2013 年成立「壹玖八七」影視製作品牌,完成首部劇情長片《時下暴力》,將於今年 10 月下旬上映。天蠍座,現居大安。

 

【於此與我的導演你】

近來對「於此當下」的概念很是著迷,儘管我從不覺得自己擁有過它。但當我看向身邊這群投擲著青春、願能為小島帶來一些改變的青年,便衷心想記錄屬於某段時間軸線的痕跡,寫一部我們的台北電影青年誌。

這幾位也許還未導演過長片,卻都是我心目中優秀的新銳。關於台灣電影創作者的處境,用青黃不接形容不知道是否確切,也許這亦適用於所有時空中年齡相仿的 人。想相信一切沒有太糟,就像每代人都渴望自己活過一個輝煌年代,幸得與否,至少留下證明,曾經努力在黑暗中擦出一點點光亮。

 

【孫志熙】

曾任《CUE 電影生活誌》、《SCOPE 電影視野》主編。現從事專欄與文案寫作、短片推廣、獨立製片、跨國當代藝術組織台北組頭、地下電台主持人等,擁有多重身分與很多款名片。

 

 

#廖哲毅 #於此與我的導演你 #導演 #孫志熙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孫志熙
攝影孫志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