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聚焦】Alexander McQueen 永不滅的時尚魂魄(二):深植體內的生存、死亡和黑暗意象

【本週聚焦】Alexander McQueen 永不滅的時尚魂魄(二):深植體內的生存、死亡和黑暗意象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5.09.2015

從 Alexander McQueen 最經典的單品骷髏頭圍巾,應該就能稍微察覺他偏好的主題,不脫陰暗、死亡、恐懼和暴烈,卻又能處理得極其精美。他曾說,人是必須要面對死亡的,因為它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一個循環的終點。而正視生命的循環是件積極的作為,因為有了終點,就表示將為新生事物帶來另一個空間。因此,這些讓外人看了感到有些恐怖、驚愕、古怪的作品,其實都藏進 McQueen 對於生存和死亡的思考與探索,並以一種浪漫淒美的方式轉化而成。

但他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習慣與死亡和黑暗調情的。

McQueen 在 6 歲時就察覺自己的性取向──他喜歡男人。這個想法在當時很難被社會環境所接受,加上他喜歡的文學和藝術完全偏離父親對於一個「男孩子」的期待,這些外力壓迫使得 McQueen 很早就懂得思考自己的不同;此外,他小時候常常待在姑媽家裡觀看 Alfred Hitchcock 的驚悚電影,也啟發他對於人性黑暗的興趣。BBC 製作的紀錄片 “McQueen and I” 還揭露了 McQueen 小時候居住的空間,是一座小閣樓,老是面對著外頭陰暗的天氣,他就常常坐在房裡,看著窗外盤旋的鳥類,觀察牠們盤旋的姿態。

這些沈默的觀察、細膩的思索,最終都成為設計的奇思妙想,幻化為作品的一部分。1995 年,McQueen 的春夏作品就曾出現 Hitchcock 電影 “The Birds” 中的鳥類圖樣,同樣的圖示在 2009 年秋冬時再度重現;1997 年進一步使用鳥類的頭骨、爪子和羽毛,並利用塊狀元素將模特兒想像成可肢解的洋娃娃,與這些鳥類身體進行組合。

McQueen 不只關注人類的生存。1997 年和 2000 年發布的作品,擴大關心更多生物的存在。他讓模特兒的臉部都長出角,像是躲在叢林的野獸,服裝設計也大量使用動物的身體,如羽毛、馬毛、動物皮、羚羊角和鱷魚等等,展現時尚界對於現代和原始、掠奪者和被掠奪者的反思。

而他最後一次的時裝秀作品,則結合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畫作,從歷史、宗教、文學和藝術的高度,來思考生存的本質。以其中一件金色上衣裡融合荷蘭畫家 Hieronymus Bosch 的三幅代表作《人間樂園》、《最後的審判》、《聖安東尼的誘惑》,濃烈的色彩中藏進宗教世界裡所說的罪惡、天堂、地獄等意象。到他離世以前,依然用藝術的眼光關注生存與死亡,試圖對整個社會提出 McQueen 式的解答。

延伸閱讀:

【本週聚焦】Alexander McQueen 永不滅的時尚魂魄(一):離經叛道而令人難以遺忘的創作鬼才
【本週聚焦】Alexander McQueen 永不滅的時尚魂魄(三):作品背後隱含的設計者文化史觀

#本週聚焦 #時尚 #Alexander McQueen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Layu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