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下)

作者孫志熙
日期30.10.2015

(接續上篇

論及危險,燈光組的確是劇組中職業傷害風險最高者,事故也確實層出不窮,「比如在城市裡架高台,如果位置離電線很近,會有磁吸作用,器材搬動時可能左右橫移,吸過去就觸電了,當燈光師下了一個位置沒有很準,燈助又沒有經驗,結果發生意外,那就是燈光師失職;又好比在外地拍到半夜收工,收器材要一小時,再開一小時車回台北,如果有 5 個組員,就應該用 4.5 個人力來安排,因為最後兩小時要把一個人放掉讓他睡覺,他要護送所有人回去。其實製片組應該安排司機只負責開車就好,這是人命關天的事。」台灣的製作預算不如中國龐大,也不像香港有超時制度,在這種環境下,從基層做起的燈光師較能了解工作難度及如何調配人力,大家通常以影像表現來評判燈光師,事實上必須掌控許多看不見的事務才稱得上成熟,「你要全進全出,把夥伴們帶去再帶回來,還要讓他們想繼續工作。以前覺得燈打得漂亮最重要,但打得好看要靠天賦跟累積,有人 10 年、5 年可以做成,我不覺得我是這麼快就達到的人,但每年會有不同的樣子。」

葉明廣常說自己並非能爽朗說出漂亮話的人,甚至也羨慕其它片廠出身、可以清楚下達指令、充滿老練和篤定的燈光師,因為他漸漸體會到電影工作中關於執行與現實的一面,「打燈有點像下棋局,下得太深會收不回來,所以要看懂時間的迫切性、攝影師對你的期許、現實上可達成的狀態,在合理範圍內能被呈現的才叫好,就算出發點和立場都很好,但不符合劇組的期許或是壓迫了助理,那就是 NG。」如今大專院校畢業生入行的多了,不像以前一屆只有一兩個,所以想辦法以前輩身分做對的事、讓體制更建全,是葉明廣現下最關心之事,「目前就是在想什麼才是對的?怎麼談到更好的價錢?怎麼讓人相信?這些講出來都很不帥氣,但卻是很重要的,我在人力調配跟夥伴溝通上還少了一份更溫柔的火侯。」當一件事拚搏過了個檻,倒不是變得無感,只是看待它的角度演進提升了,葉明廣所言,可以用戀愛和婚姻的差別來理解:當你以無比的激情去開始某件事,下一階段要面對的就是如何妥善經營和管理。

對技術組人員而言,解決問題往往是拍片過程中最能得到成就感的,葉明廣分享一則心法:「當攝影師跟你說他沒有把握、我們來試一試的時候,你不能傻傻地去試,你要先把所有可能性提高、失誤率降低,你會開始想用一些不會被質疑的方法,因為被質疑要花很多時間解釋,所以到最後就是持平做,但心裡會放一些比較難的題目,在佈局時加入這個可能性,多了這個變化會變得很有趣,也讓工作變得更有價值。」影像產製過程除了拍攝,還有剪接與調光的後製期,嘔心瀝血拍攝出來的畫面,在這時候也即將面臨變數,「因為製作預算或價值觀不同,調光可能調得跟我想像中差很多,後期有很多調整空間,加分扣分都有可能。」他曾發生過以 ALEXA 攝影機拍攝後,在 Digital Betacam 格式時品質無虞,但是去到影展要用 DCP 放映,製片方為了省錢沒有從母帶重新產製,造成在電影院看反而很醜的結果。「相較業界,其實學生短片最直接,而且每個人都當最後一部在拍,有時會讓人驚喜,短片通常會拍得很開心。」當然從業以來也有值得回味的美好經驗,第一部院線長片《電哪吒》時他拍得吃力,但後來發現有攝影師把它當作 reference,「覺得真好」,他難得露出從容自在的笑容。

來自學院體系的電影人,免不了歷經一番刁鑽品味的洗禮,葉明廣近年來改變了不少,以前沒那麼欣賞美國敘事電影,現在卻喜歡類型片、溫暖的片子多很多,「好像自己變得懦弱了,有些太生冷的漸漸不愛,百大那些片現在覺得好煩,高達不可能再拿出來了,楚浮也是。那種完全沒有敘事的電影我就會生氣,大概只剩達頓跟肯洛區,其他都沒興致了。」問他是否會讚嘆於某部片的燈光技術、想方設法將它破解?「我還是習慣抽象的思考,我比較能理解攝影師的想法,很多攝影師會做滿滿的筆記,我沒有那麼勤勞,我就是看像蘇古諾夫的片,就想到底是怎麼弄的?那是他們的魔法,10 個人做有 10 種方法,那些是私房菜,有時候聽到會覺得學到了。」他也發現前輩燈光師們多半很務實,就是做,不行就修,可以就來,會做技術人員大部分比較單純,付出當下的時間換薪水,而不用為了某種質感而焦慮。對他來說,當燈光師是當影迷的另一種實踐,把所有經典影像記在腦裡,然後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來,他已經不再像以前想要窮極一生去找真理,因為拍片與創作只有選擇,從來沒有真理。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
近年介紹過不少新生代導演,顯現的是台灣電影青春朝氣的一面,然而新生的芽尖之下,都是仰賴無數從業人員築成枝幹,擔任強韌厚實的中堅,撐托起整座產業,該是時候令他們獲得多一些目光與關注。本系列專訪了十位術業有專攻的電影工作者,有的自片廠起步,有的是學院背景出身,資歷橫跨八〇年代至今,即使在攝製領域的職涯中他們慣於退居幕後,卻有許多經驗、故事值得以文字和影像記述,關於拍電影的種種,以及他們深愛電影的人生。

孫志熙
曾任《CUE電影生活誌》、《SCOPE電影視野》主編。現從事專欄與文案寫作、短片推廣、獨立製片、跨國當代藝術組織台北組頭、地下電台主持人等,擁有多重身分與很多款名片。

#in微創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孫志熙
撰稿孫志熙
圖片提供in微創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上)

他總算穿越午後瀑布般的雨幕現身民生社區,此時正逢電影《極樂宿舍》拍攝期,「有緊急狀況要處理」簡直好比吃飯喝水,製片的心臟果真必須是銅牆鐵壁,但這句話說在我們當下 ...

13.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下)

徐國倫體察到一個迫切的問題,「工作人員沒有太多次機會去磨練同一件事,因為同時在成形的案子太多,以往要拍 3、5 年才能向上一階,如今職能上所需磨練的時間空間都被 ...

16.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上)

潘倫琳的造型工作從廣告開始,然後才是電影和電視劇。當年考進實踐服裝設計比較像是意外,她雖然愛畫畫和設計,卻相當痛恨裁縫,「我裁縫很弱,每次都會縫歪,不然就是針斷 ...

20.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下)

「以前我是演員或導演要什麼就給,盡量配合人家,但是碰到小棣老師和黃黎明老師之後,要一直去想,去設計新的東西說服他們。」和稻田工作室的第一次合作是《擁抱大白熊》, ...

23.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上)

銀幕上,夥伴與追夢的故事不外乎在兩種地方發生:日本高中生的社團辦公室、美國年輕創業者的自家車庫。銀幕下,鄰近台北浮洲橋一棟民宅的一、二樓,10 年前曾經聚集了一 ...

27.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美術指導蔡珮玲(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美術指導蔡珮玲(上)

九〇年代的台灣,廣告與電影界各是什麼景況?如果拍廣告是家財萬貫、一擲千金的員外老爺,拍電影就是一窮二白、有志難伸的長工兒子,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03.11.2015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