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聚焦】「IMA」,與攝影一起生活(一):營造豐富的影像環境

【本週聚焦】「IMA」,與攝影一起生活(一):營造豐富的影像環境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8.12.2015

「IMA」,聽起來與日文的「現在」發音相似,而這也正是《IMA》這份雜誌之所以叫做「IMA」的緣故,像是直爽的宣示這本雜誌將聚焦於當代,也暗指攝影所捕捉的是每一個當下。在攝影集、攝影相關評論、攝影專書的出版自成產業的日本,像《IMA》這樣以引介當代攝影為主體的紙本雜誌並非異數,但是這份創立自 2012 年,至今已發行十四期的日本攝影季刊,絕對是相當特別的存在。

2012 年,正是網路媒體與各種數位載具閱讀盛行的時候,當多數的人將目光轉向電子書、網路文章,開發閱讀 App 時,日本一家以視覺內容生產為主的公司 amana,卻反其道而行,出版了以攝影為主的紙本季刊《IMA》。在這紙本雜誌紛紛撐不下去而倒閉,紙本閱讀被預言將要滅絕的時代,《IMA》總編太田睦子(Mutsuko Ota)與編輯團隊,秉持著對攝影的熱愛、對攝影影像以紙本型式呈現的堅持,持續努力至今。

比起數位刊物,紙本雜誌更具備了「具體」、實質物質性的「邊界」,從書店的展架上被封面照片吸引,買回家後打開塑膠封套的那一刻起,紙本雜誌所傳達出的手感——包括開本、重量、紙的觸感,甚至是印刷的油墨香氣,都會豐富這雜誌作為一紙本刊物的多角度面向。而這些是數位的閱讀所無法做到的。電子書架上單薄而平面的書封面,總不若一冊冊排列在書架上的收藏來得令人踏實、有成就感;而即使網路閱讀輕便、便於搜尋、閱讀上易於關鍵字連結,還可以結合更加生動的影音媒體,但相較於概念完整封存於書冊的紙本雜誌,網路的閱讀難免易於分心,且對以攝影為主體的《IMA》雜誌而言,如何適切地呈現攝影作品,是編輯最關注的重點。

IMAGE

圖:IMA 概念店。當月雜誌與主題展覽

攝影,並非只是擷取下影像,在某種螢幕上呈現而已。對攝影創作者而言,攝影更涉及影像呈現的形式,能如何與影像本身、影像內容產生互文的效果。比如作品輸出後的大小、印刷油墨、紙質,就攝影展覽而言,得考慮作品與空間的配置、有框無框、框的風格形式;而出版攝影集,則是攝影創作者展現其作品的另一風景。不同於攝影展覽講求作品、空間與觀者之間的展示觀看關係,攝影集更強調創作者在概念上對作品的編排、一組照片其觀看的順序(當然也可以自行顛覆讀出另種趣味)、書冊開本、印刷油墨、紙質的選用、裝禎設計等。而這些可以說是溢出影像作品之外的物質性意義,隱含創作者對其作品的設計策略,甚至是對於影像作品意義的補註。

若援用法國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在《繪畫中的真理》(The Truth in Painting,1987)一書中對「框」(parergon)的討論,那些繪畫的框裱其實勾勒出超越空間的意涵,比如繪畫的框、展示廳的布幕與廊柱,它們無關乎畫面本體,但是與作品釋放的訊息相關。若延伸至攝影創作,則那些圍繞著攝影作品之所以成集的部分——如上述所說的照片順序、油墨、紙張、開本、裝禎設計等,則都是影像作品本體以外的「框」,它雖然將作品包圍起來,但也讓作品與外界相通。

以推廣當代攝影為使命的《IMA》深諳此道,看似反數位網路閱讀其道而行,但實則以極具膽識和理想之姿,為攝影創作者的作品開創展示、討論的空間。《IMA》特別重視紙質的挑選,不同的攝影作品會搭配不同的紙印刷,目的是為了更適切地呈現影像本身,在以雜誌呈現的形式中補注入紙張質地的「框」,雜誌編輯團隊對攝影作品們的重新拆解與補註,讓整本《IMA》雜誌以可以被收藏,可以被討論,可以主題式的歸類,每一期都有不同的框裱。

IMAGE

圖:封面精美,每一本都想收藏的《IMA》雜誌

依據每期主題來挑選當代攝影作品、文章評論與相關攝影書介紹的《IMA》,與許多攝影相關雜誌不同的是,它並不強調攝影拍攝技術,諸如「如何拍出好照片」、「如何挑選適合你的攝影器材」;也沒有艱澀的影像學術分析文字,《IMA》刻意找非攝影領域的評論家來談論攝影,希望能透過較為平易常民的口吻與觀點,拉近一般大眾與攝影、影像的距離。

對《IMA》來說,透過紙本雜誌持續地引介當代、創新的攝影創作是必要的,但它同時也適度地介紹經典攝影大師的作品,並不偏廢。一來攝影這類主題的雜誌在日本書市畢竟仍是小眾——儘管我們從台灣的角度看來,日本的攝影討論、攝影創作環境已比台灣成熟太多,但每期雜誌內容的前段,都會安排較為大眾所知的大師,例如 Ansel Adams、André Kertész、Jacues Henri Lartigue 等攝影前輩的作品,吸引讀者翻閱、購買。而這也是發行了十四期雜誌至今的《IMA》認為不可或缺的行銷策略。二來,持續豐富讀者對當代攝影的認識是《IMA》的重要任務,無論橫向的空間向度與縱向的時間軸線皆是,對於過往攝影作品的引介與討論,也有其當代的意義。

IMAGE

圖:IMA 概念店一隅。各種攝影相關書籍展售

除了每季一刊的紙本攝影雜誌,IMA 更將他們對「與攝影共同生活」(Living with Photography)的理念從平面延伸成立體。於 2014 年三月成立的「IMA 概念店」(IMA Concept Store),就位於東京精華的六本木一帶的某棟現代風格大樓裡。佔地約五百平方米的概念店,其中一半空間是 IMA 經營的攝影藝廊(IMA gallery),主要展出自家代理的日本國內攝影師作品;另外一半空間則展售各國攝影集、IMA 出版的攝影書籍、攝影相關文字評論書,當然還有《IMA》雜誌獨立的小展售區。琳琅滿目的攝影書冊整齊雅緻地擺放在展示架上,這些都是經過 IMA 團隊挑選過後的攝影書籍,每一本都讓人愛不釋手。

IMAGE

圖:由 IMA 邀請講師開課的 IMA PHOTO SCHOOL

除了靜態的展示與販售,IMA 亦會在店裡定期舉辦與攝影相關的工作坊、講座、討論會與電影放映會,邀請攝影創作者與觀眾面對面討論、交流。此外還有「INSIGHT:IMA PHOTO SCHOOL」,邀請影像領域的講師授課,策劃一系列的課程給大眾參加。而這類動態活動的舉辦,是 IMA 概念店籌備時便預計要做的事情,因此在空間的規劃上,IMA 與建築設計團隊巧妙地保留了使用屬性的彈性,藝廊與書店之間採取活動式隔板,平常兩邊以隔板做出空間上的區隔,但舉辦電影放映、講座等活動時,兩邊的空間可以打通,便於活動進行。就此而言,IMA 不只是透過平面雜誌來推廣攝影,他們更以實體店面打造出培育攝影創作者、觀眾、評論與消費者的環境。

後記:此次拜訪接近尾聲時,《IMA》的編輯興奮地說著 IMA 的實體店面即將展開內部整修,預計於十一月底完工,屆時就會有煥然一新的 IMA 概念店了!在本月專題截稿的時刻,筆者收到《IMA》編輯來信告知新的 IMA 概念店已經完工。他們將原有的空間做了些許調整——把咖啡店收掉,將概念店的經營更聚焦在攝影出版、作品的展售,當期雜誌的主題攝影會與概念店的展覽結合,並將雜誌編輯部的辦公室遷入,讓雜誌編輯們更貼近實體展售空間,與年輕創作者和大眾有更密切的交流互動。這不禁讓人感到佩服,IMA 團隊相當清楚自己要努力的目標,並持續思考著空間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IMA #攝影 #雜誌 #日本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Bricoleur
圖片提供IMA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