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紀,在廢墟收集吟遊女詩——Kyrie Kristmanson

穿越世紀,在廢墟收集吟遊女詩——Kyrie Kristmanson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1.08.2017

2015 年,Kyrie Kristmanson 在南法一處十二世紀的修道院中,與弦樂四重奏 Quatuor Voce 錄下專輯《Modern Ruin》(暫譯:現代廢墟),試圖重構十二、十三世紀南法貴族女性的私密情歌。伴著 Kyrie 的虛實交替、輕巧空靈的嗓音,提琴此起彼落地撥弦點綴、沉緩拉弓,在老舊的石柱與牆壁間擦撞、迴盪。音階聽似中世紀宗教歌曲、樂器運用卻自由擬聲,給予聽眾時空錯置的聽覺體驗。

如此獨樹一格的題材,在年輕加拿大唱作人 Kyrie Kristmanson 的作品中屢見不鮮。熱愛原創的她說:「我要做全然嶄新的音樂——無法被定類與歸化的聲音。」

在Kyrie的音樂創作,聽得見現代與過去

Kyrie Kristmanson 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九歲拾起吉他,十二歲愛上小喇叭,十四歲時在吉他彈唱與創作裡找到自由。「我想寫歌,我也想讓我的作品被聽見,」Kyrie 說道,「寫歌,似乎是發生在創作人與聽眾間,最充滿生命力的事。」十五歲時,Kyrie 錄製第一張專輯,多於家鄉的酒吧駐唱,更在民謠音樂節受到矚目;而 Kyrie 年僅十九歲時,便隻身前往巴黎,與法國 No Format 唱片公司簽約。

成長過程中聆聽 Joan Baez(瓊・拜雅)、Bob Dylan(巴布・狄倫)、Joni Mitchell(瓊妮・密契爾),但 Kyrie 所創作的民謠(Folk)不同於傳統定義的民謠音樂,而更趨近於「Folk」字面的意思——「人」(People):想為人的故事、情感、過去與現在創作。

Kyrie 的音樂不直接反映社會當代或自己的內心,而是透過爬梳歷史、閱讀文學,藉由歷史脈絡回應當代;她喜愛老舊的事物,創作也容易受到地景與當地故事的影響。時間,更是重要的元素。

重構女性詩人的私房情歌

移居巴黎前,Kyrie 在渥太華研讀人文學科,於宗教與文學研究中遇上深感興趣的中世紀吟遊詩作。隨著音樂行腳歐洲,Kyrie 開始在巴黎開啟回溯歷史、深究女性吟遊詩人(trobaïritz)的田野歷程。

秉持從小對歷史的熱愛,Kyrie 沈浸在大量的閱讀與故事收集,對貴族女詩人的生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當時南法歷經了可算是文藝復興的短暫時期——這群女性貴族鎮守堡壘、參與政治,更開始自由書寫;當丈夫們為聖戰出征,她們依循了自己的情感,用直白、甚至低俗的歌詞寫下對情人的愛戀。」Kyrie 解釋,「這是西方歷史中首次見到女性告白的俗樂,因此深深吸引了我!」

中世紀吟遊女詩創作充滿爭議、歷時數百年後亦難以保留,真正被完整保存的旋律僅存一首。但考古並非 Kyrie 的目的,她想重現的,是八百年前直至現今,驅使創作產生的一貫原動力。「在告白性質強烈的作品中,反覆出現的貞潔論述之餘,仍然可感受女性詩人堅守自由意志與力量。」

堅毅的意志於 Kyrie 的創作風格中展露無遺,她在廢墟中漫遊、穿越時空,為的是收集故事、發掘縱貫歷史的人性。今年的流浪之歌音樂節將邀請 Kyrie Kristmanson 首度來台演出,分享她最新的音樂計畫。一如她對創作的堅持,Kyrie 將以獨特的視野與姿態,帶來串連古今的當代吟遊女詩歌。

--

 

*加拿大建國 150 週年特別場

流浪之歌音樂節《我不在房間》
Migration Music Festival| I'm Not in My Room

時間|9 月 28 日~10 月 1 日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永康青田社區
網站|www.mmf2017.com

#Kyrie Kristmanson #流浪之歌音樂節 #音樂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薰方
圖片提供2017 流浪之歌音樂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