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之後看什麼?高雄電影節短片推薦(台片篇)

《大佛》之後看什麼?高雄電影節短片推薦(台片篇)

作者張硯拓
日期23.10.2017

(今年夏天,我很榮幸受邀擔任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的評審,總計看了 302 部短片,並和其他八位評審一同選出 67 部入圍作品。在此,我會分成「台片」和「國際」兩篇為大家推薦我私心喜愛的佳片,除了影展期間可以在高雄現場、以及一部分會到台北華山放映,這些入圍片也都可以在「雄影雲端戲院」APP 觀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IMAGE

《關於他的故事》劇照

 

打開寶盒,點亮小桌燈,夜光下最珍貴的顏色,來自身邊的回憶。今年在高雄電影節的短片競賽初審,我總共看了 47 部台灣短片,讓我驚喜的不只是製作的成熟和演員表現(這些早就知道了),也不只是近年土地、學運、性別議題的深刻被重視,還包括很多創作者向內挖掘、向上挖掘,開始說「我們」的故事。這其中,也許最真誠精巧的是楊詠亘的多媒體動畫《關於他的故事》,不算短的篇幅,藉著外公的身世尋溯出一個家的脈絡,問的是人情,對話的是近代史,而其媒材悠遊在繪畫、剪紙、實物攝影和寫真之間,不但嘗試形式,也用這樣的虛幻道出:要訴說一個不在之人的故事,避不開想像。

IMAGE

《回神》劇照

 

同樣的想像力量,在《回神》這部精彩的手繪動畫裡發威,線條的轉換與意象運用、色彩的選定和正片/負片效果的切換,合成了驚人的流暢度,故事由一個廣播劇講古般的聲音帶領——正如同當下正紅、由短片《大佛》發展而來的《大佛普拉斯》——道出一個讓人心疼又心悚的祖孫情故事。而我特別喜愛結尾處,用上七爺八爺的風姿,俐落地讓戛然而止的故事韻味,隨風蔓延。

IMAGE

《洞兩洞六》劇照

 

在這兩部動畫之外,最「卡通」的台片莫過於《洞兩洞六》,以當兵的菜鳥凌晨站哨的荒唐鬼事,在二十多分鐘超快的節奏裡塞入超多對白,來來往往如子彈,盡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當過兵的男性熟悉不已的叫罵式言語。事實上,這部片和今年【雄影Í公視】單元中嘲諷國軍「高裝檢」活動宛如扮家家酒的《不發火》可以對照看,兩者都是反軍教片,也都從過往《報告班長》式的嬉笑怒罵進化了,變成以魔幻寫實呈現荒謬,此處的荒謬是血漿與鬼魂與「大學長」的喋喋不休,唬爛爆表,卻深得個中三昧。

IMAGE

《阿水》劇照

 

同樣呈現荒謬,但又惹人憐愛的則是《阿水》,一個老翁起初是要為妻子修理收音機,卻誤打誤撞掉入桃色交易,而他的好奇心儘管在,卻遠遠比不上臨場的不知所措。導演楊雅集以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般的下午,說一趟冒險的終成空,最後回到家的阿伯又非挫折的,而是心想「好險好險」。他失而復得了什麼?則是本片最可愛之處了。

IMAGE

《一團爛泥》劇照

 

一樣談情慾探索,《一團爛泥》裡的華人女孩在地球另一端,談著不留退路的不倫戀,卻因為窺視/被看/同為被囚禁者的連結,而貿然介入他人的生活。導演楊婕去年在金穗獎的《Cronos/克羅諾斯》讓我記憶猶新,美式的影像風格及探討慾望邊界的危險性,在此依舊蔓延,各種「闖入」的意象更是散佈在劇情裡,讓人自問:我們該怎麼拿捏對他人生活的想像和解讀,又在哪些時候,為著道德(或其實是自己的安全感)而允許自己越線、干涉他者的人生軌道?

IMAGE

《冥王星圖》劇照

 

軌道重疊,讓人對人產生興趣,或是責任心,又或者是寄託。《冥王星圖》是這次所有國片裡,我看得最能共感的,而這得力於導演李晏如在敘事的節制,把謝盈萱、太保兩位主角的演出變成導航,讓節奏緩慢中帶著重量。謝盈萱這次除了本片,還主演了【雄影公視】單元的《錢莊聽來的事》,不論過激或是收斂的演出,她都能讓戲落地,扛住觀眾的託付。在此《冥王星圖》說的是護士與老病人之間的依託,題材不新了,卻能在短短的篇幅裡捉到人生滋味,是這樣的意念,足以沿著軌道,飛向太陽系的邊角。

IMAGE

《黑白鍵》劇照

 

而關於寂寞和道別,在陳潔瑤的新作《黑白鍵》裡,是一個年輕父親單獨面對喪子之痛。他的生活依然繼續,面對外人仍舊要照常輸出能量,但是在他內裏被壓抑的慌張,唯有藉著重新梳理孩子生前種種,才能夠平復。這樣的題材核心,當然賺人熱淚,但《黑白鍵》要說的也不是悲傷,而是那些回憶都可以、都需要被記得。當他明白兒子的人生曾有過的美好,他也就明白了即使短暫,也能夠值得。

IMAGE

《小孩不在家》劇照

 

同樣從親情和告別切入,《小孩不在家》說的是豫劇國寶大師張岫雲飾演的老奶奶,在百歲生日這天兒孫滿堂來相聚,但這樣的光景只是一瞬,席畢人散之後,仍然只會剩下她跟外傭兩人。於是奶奶一心要求死,但事情沒有這麼容易……這樣的長照與獨老題材,當然也不新了,但是靠著一老一少兩位演員的平實演出以及一個長長的收尾鏡頭,該提醒的該讓人心疼的,都足夠。

IMAGE

《層層摺起的寂寞》劇照

 

另一部溫柔的作品是溫知儀的《層層摺起的寂寞》,以兩個家庭背景迥異的小小姊妹淘、跟一個溫婉女老師的小小秘密,串起一片屬於女性的,層層疊疊壓抑的心靈風景。因為身份,也因為階級,這個社會預期女性應該如何言行,如何進退,如何遮掩和偽裝自己,更重要的是如何穿著——如何不僭越自己的角色界線。故事裡有殘酷,有讓人窒息的空氣,也有著屬於小女孩的俏皮,以及更多無奈。這樣的故事值得慢慢說。

IMAGE

《土地》劇照

 

最後一類的台片,帶著一點紀錄片的氣味,其中《青梅的手》是鄒隆娜導演的新作,短短篇幅裡亦實亦虛地拍攝一位新住民女性試圖取得身份、賺錢養家的困難,自然懇切的鏡頭在並不長的篇幅裡,讓人感受到現實的粗礪,搭配全片「手」的意象與親近感,很難不在心上留下幾筆。而蘇弘恩導演的《土地》更是單刀直入地,呈現一個你我都明瞭的議題現場:原住民家族的農地已經無法再讓住民自給自足了,面對財團收購的建議,年輕一輩知道耆老不會樂意,自己內心也跨不太過,但是又能怎麼辦呢?在糾結與凝重之下,鏡頭緩緩地看著室內與室外,影像的力量非常「在地」,人物的存在感是真切的。

IMAGE

《野潮》劇照

 

最後一部要推薦的,是先前已在國內外斬獲聲譽的《野潮》,描寫西岸漁業小村落的兩個少年,無所事事的午後騎著機車亂晃,他們並不「閒」,因為生活其實需要他們相當的自立;但他們真的「無所事」,不只因為蕭條的經濟和缺乏技能,還因為地方的小恩怨,阻礙人事。初看《野潮》,我對兩位少年演員的浮躁青春是看得有點刺眼的,覺得太過為演而演,然仔細再想,這被我解讀成在鏡頭前因為不安全感、而沉不下來的演出,或許才是那個年紀的青春被禁錮在海天一色的灰茫茫邊境,所理應擠壓成的樣子。由此回觀,本次雄影的台灣短片是青壯派與新一代創作者們的集體嘗試,挑戰類型,臨摹情感,替議題發聲,然後也回望自身。屬於這個時代的心境探索,紛紛在此留下了足痕。

 

【2017 高雄電影節】
時間|2017. 10. 20-11. 05 
官網粉絲頁購票資訊雄影雲端戲院APP

#短片 #張硯拓 #電影 #高雄電影節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圖片提供高雄電影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