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選書|
藏身刀背的孤獨,不合時宜的武俠

十一月選書|
藏身刀背的孤獨,不合時宜的武俠

作者BIOS 選書
日期25.11.2017

「武俠小說是一稜刀背,幸好,有此藏身處。」——徐皓峰

想認識徐皓峰,《刀背藏身》這本短篇小說集是很適合的入門。同時身為小說家和電影導演,這本書裡的篇章多已拍成電影,如與〈倭寇的蹤跡〉、〈師父〉、〈刀背藏身〉的同名電影,以及以〈民國刺客柳白猿〉、〈柳白猿別傳〉故事為背景的《箭士柳白猿》,將小說與電影兩相對照,更有樂趣。

刀,是徐皓峰作品中很常使用的意象,過去閱讀武俠小說,總有劍走輕靈,而刀相較沈重的形象,但徐皓峰打破眾人對刀的想像,說刀比劍更靈活,手握刀柄是長,撫刀背是短。中國傳統武術裡,將一把刀分成天、地、君、親、師等幾個部位,刀背叫天,刀刃叫地,刀鍔叫君,刀把叫親,刀鞘叫師,刀尖才叫刀。

「現今的我,到了忘記大多數中小學同學名字的年紀,寫著武俠小說。北方理念,刀法是防禦計,刀背運用重於刀刃,因為人在刀背後。」——《刀背藏身》自序〈紙上文章貴,毫端血淚多〉

而徐皓峰特別在意刀背,因為人在刀背後。他為人低調,出了幾本書,拍了幾部電影,依然不似一些中國作家或導演出名,也許是貴人語遲,他說話特別慢,話也不是特別多,但慢慢等,會發現他腦中有一座中國武學史料圖書館。說穿了,他的確像是把自己藏身刀背後,而這經典的理念,他竟送給了王家衛。以致現在不認識徐皓峰的人,卻可能聽過《一代宗師》裡這句對白「刀的真義在藏,不在殺」。說到此,這本小說集叫《刀背藏身》,也不令人困惑了。

他的創作風格像極本人,文字精練,短小,不必說出口的不說。看他的作品,不能光只是看他說了什麼,因為沒說的那些,更為重要。《刀背藏身》是一本小說,說多了容易劇透,但我們能從兩篇自序、兩篇後記看起,了解徐皓峰的武俠精神。他對世道感概,有自己想守住的風骨,但在這平民稱貴的時代,他的堅持似乎顯得相當不合時宜。

「遇到壞事,傳統的男人懂得歸隱,傳統的中國女人懂得『過去了』,魚死網破——這是多麽讓人難受的價值觀啊。」正因為如此,他的創作裡不會有無條件豁出去的人,被逼急了的人沒自己的性格,能等待的人物,才有價值,〈師父〉裡為了將南拳北傳,隱姓埋名培養徒弟踢館的陳識便是一例。

徐皓峰對女人形象也有自己一套說法,他筆下的女人常擔任男人的庇護,像〈刀背藏身〉中的元姑,讓自己男人的同袍冒名住進家中,保了他一命;而〈師父〉裡的趙國卉,則作為陳識密謀的掩護,一夜陳識與趙國卉同床,徐皓峰這麼寫:「摸上她胯骨,如撫刀背」,女人如刀背,而刀背用以藏身。

他筆下的女人常是臨危不亂、可扛重任的形象,「女人無傷,無女人本能的驚叫,衣破處也不手遮,身姿婷婷,斜望爺孫倆背影」、「⋯⋯也覺得自己走得好看,不是女人跟女人比來的、不是男性眼光審定的」,可見徐皓峰無論對男人女人,都存有一些念想。

在本書後記〈人民不答應〉中,他提到過去學習藝術時,「口是心非」方為語言,但現在用此原則寫出來的得意之筆,常常被要求修改得「再直白點」。若提出反抗,就會得到「看不懂」、「人民不答應」的回應,而這些話語足以摧毀一切。徐皓峰是有些孤獨的吧,想起即將上映的同名電影《刀背藏身》,曾讓他在拍攝過程中表示要放棄導演署名,因為電影已經被改到不像他的作品,這或許就是所謂人民不答應的威力。

如果說,你也覺得自己有些不合時宜,不妨看看這部小說,說不定能在刀背後找到一些惺惺相惜。

《刀背藏身》

作者:徐皓峰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 10. 03
 

#刀背藏身 #徐皓峰 #武俠 #文學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陳芷儀 Rachel Chen
攝影蔡詩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