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選片|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別忘了新浪潮裡的調皮與玩興

四月選片|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別忘了新浪潮裡的調皮與玩興

作者BIOS 選片
日期03.04.2018

2017 年,被稱為法國國寶電影大師,年屆 88 歲的 Agnès Varda(註 1)和年輕但已知名的行動藝術家 JR 共同導演紀錄片《Faces Places》(台譯《最酷的旅伴》,法文:Visages Villages),初在坎城播出便大受歡迎,全片充滿玩興、趣味,且不失 Varda 慣有的人文關懷。片中兩人開著一輛裝備有照相亭的卡車,穿梭在鄉間村莊,拍攝當地人動物再放大輸出,張貼在任何可以貼的平面上,可能是牆,可能是塔,可能是移動的火車或貨櫃。

創作看似隨興,但 Varda 和 JR 撿擇拍攝對象的原則,實與創作形式有所關聯。兩人拍攝再放大輸出,以停格、巨大的存在,做為一種溫柔的宣言。譬如他們在陽剛場域置入被消失的女性;在眾人習慣拔除山羊角的牧場,印上有角的羊,彰顯生物本來的樣子。每一個圖像,都表現他們所關懷的事物,把他們認為被遺忘的,擴大存在。

用膠水和紙在室外重構影像,和一般攝影「保存」的功能恰巧相反,風吹雨淋,會隨時間消逝。JR 的技法,切合 Varda 最在意的記憶問題。《Faces Places》圍繞著時間,不僅收納了身體的衰老、回憶的脆弱,甚至一場友誼(可能)的質變。我們看她對視力模糊的眼睛動手術、探訪布列松夫妻的墓,把好友照片印在海邊大石,等浪潮來沖刷過去,看一切消失。她說一切行為藝術都是為了「不會掉入記憶的黑洞裡」,但看著浪淘盡過去,兩人行為的本質亦是面向消逝。

感傷的主題,Varda 和 JR 就是有辦法笑鬧著談。例如他們模仿高達《法外之徒》裡經典闖羅浮宮場景,但她說自己老了,要坐在輪椅上給 JR 推,頓時好笑了起來。後來他們甚至真的去探望好久不見的高達;太久沒見,Varda 很緊張。當年入鏡 Varda 代表作《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Cléo de 5 à 7)的高達,現在成了過去的一塊拼圖,拼不拼得起來,並不由得 Varda。時間的沖蝕,有太多東西是不可控的。

兩人的玩笑不一定好笑(老實說有時候有點冷,可能是因為我不喜歡諧音笑話和帶韻律感的童趣台詞),但還是深切感受到 Varda 心底冒出來的生之熱情,與 JR 墨鏡下的關懷,這是《Faces Places》魅力的根源。在幽默後面,如果我們回溯 Varda 過去,這個在五〇年代就陪 Chris Marker 去中國、走過新浪潮盛與衰、經歷丈夫 Jacques Demy 之死的人,到底是如何看待記憶?88 年的回憶有多少應該保存?這些她都小心地放在玩笑裡,包裹進旅程中。

而我正是從高達客串的《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開始認識 Varda。片頭女主角 Cléo 正等待醫院的檢驗報告,在五點到七點這幾乎等於片長的兩小時裡,她穿梭在巴黎大街小巷,在死亡的陰影裡慌張思索生命的意義。波特萊爾的 flâneur(漫遊者)之後一百年,我們跟著 Varda 成為城市裡一個 flâneuse(漫遊女子)。此片完成的那一年,1962 年的楚浮有《夏日之戀》、高達在《賴活》,比他們早一點開始拍的 Varda 已是「新浪潮之母」(她本人說新浪潮祖母)。Varda 多產,後來還有《幸福》、《沙灘上的安妮》、《Vagabond》,以及《艾格尼撿風景》(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註 2) ,從《拾穗》畫作講到都市裡的撿食行為,曾被《視與聽》選為世紀百大紀錄片之首。

我一直記得前幾年去巴黎老電影院看《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Varda 出席映前座談。觀眾踴躍發問,每個人都像看過好幾次。我印象最深不是 Varda 的髮色真的那麼萌,或她笑說一機拍巴黎街景就是因為窮啊,而是結束後,我身邊一位約莫六十歲的優雅女士找我聊天。她住的地方輾轉過來要一個多小時路程,但她很滿足的樣子。她說,Varda 是她從年輕以來崇尚的目標,那種奔放調皮的精神很動人,她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要有。我說,我也這樣覺得。

說起叛逆精神,有人喜歡螢光幕上的壞寶貝 Jane Birkin 或 Jeanne Moreau,我卻覺得 Varda 故意要逗人笑的頑皮裡包藏的反動精神及那續航力,更讓人驚嘆。《Faces Places》裡 Varda 曾說她老了,請代替她去看,讓 JR 爬上她不能到的高處。我感謝 Varda 也曾這樣,做一個可以漫遊的 flâneuse, 做一個帶有藝術之眼的 glaneuse,帶我們去看很多未曾想像的風景。

註 1|安妮是個便宜行事的譯名,安涅斯、阿妮耶思、阿涅斯等等都比較接近。有關譯名,李幼鸚鵡鵪鶉有篇憤怒文可供參考。

註 2|中文譯名的艾格尼是誤譯,但目前台灣還是以此片名為主。原法文名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前者為「撿拾東西的人(複數)」,後同樣為「撿拾東西的人」,卻是單數且修飾女性,指的是拍攝電影也像是在撿拾風景的 Varda 本人,故英文名翻譯成「The Gleaners and I」。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 2018 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導演: Agnès Varda、JR
上映日期:2018. 04. 03

#Agnès Varda #最酷的旅伴 #選片 #JR #新浪潮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溫若涵
圖片提供海鵬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