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是如何成為天皇的:淺介日本登基「御大禮」

天皇是如何成為天皇的:淺介日本登基「御大禮」

作者MoNTUE北師美術館
日期23.01.2019

2019 年(平成 31 年)將是平成的最後一年。今上天皇明仁(註 1)於 2016 年 8 月 8 日透過電視轉播畫面向全國人民宣告,因健康因素想要提早退位的意向。明仁天皇雖隻字未提退位(讓位),但談話中已清楚表達:「⋯⋯考慮到將來身體逐漸衰弱,我擔憂無法像過去一般,全心全意履行象徵天皇的公務。」這段談話撼動了日本全國上下,媒體宣稱是「睽違兩百年的大事」。

古今中外皇室而言,大多以為先皇駕崩後下一任才會登基。然而,回顧日本皇室的歷史,發生類似生前退位(讓位)的事例竟高達 58 次,最近一例即發生於江戶時代的 1817 年(文化 14 年),第 119 代的光格天皇讓位給仁孝天皇。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確立了「一世一元」的制度,依據日本國憲法第二條明訂《皇室典範》為規範皇室制度的唯一法源。但現行的《皇室典範》中並未訂有生前退位的相關規定,因此,2017 年日本內閣依據「關於減輕天皇公務負擔等有識之士會議」之報告,在不修改《皇室典範》的前提下,提出僅適用於明仁這一代的「天皇退位特別法」,並於 6 月 9 日獲得眾議院及參議院之通過。

同年 12 月 1 日召開的皇室會議中,終於決議第 125 代的明仁天皇將於 2019 年 4 月 30 日退位,由皇太子德仁親王殿下於 5 月 1 日即位並更改年號。確定於 2019 年結束的平成時代(1989~2019)將成為日本史上第四長的年號,而日本史上最長的年號,則是明仁的父親裕仁天皇在位 64 年的昭和年代(1926~1989)。

IMAGE

明仁天皇與皇后美智子於去年底(2018年、平成 30 年)時的媒體照。

天皇是如何成為天皇的:即位禮、大嘗祭

今上天皇(明仁)的「生前退位」騷動算是塵埃落定了,而接著讓日本國民興奮期待的除了新年號之外,就是將由內閣府宮內廳籌辦的「御大禮」(御大典)儀式。「御大禮」主要包含了最能體現宮廷雅致文化的「即位禮」與「大嘗祭」兩種儀式。

因是生前退位,德仁親王的即位大典將不會發生因天皇駕崩需服喪一年之後才可舉辦的問題。以今上天皇(明仁)為例,1989 年 1 月 7 日昭和天皇(裕仁)駕崩,明仁至隔年(1990)的 11 月 12 日才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明仁身穿帛御袍在宮中三殿(賢所、皇靈殿、神殿)向眾神報告即位。接著於正殿「松之間」,明仁身穿黃櫨染御袍,登上「高御座」宣布即位。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大正與昭和天皇都是在京都御所舉行正殿(紫宸殿)之儀,平成天皇的即位大典首次於東京御所舉辦,當時還動用了陸上自衛隊的直升機將「高御座」從京都運送至東京。正殿之儀後再經過「祝賀御列之儀」、「饗宴之儀」等「國事行為」後即位禮告一段落。即位禮之後的重頭戲即是「大嘗祭」。大嘗祭是指天皇即位後首次舉行的「新嘗祭」,新嘗祭於每年 11 月 23 日的勤勞感謝日舉行,從前一晚的深夜開始進行。儀式中向眾神供奉該年收成的新穀煮成的飯與酒,目的為感謝神明保佑五穀豐收。

IMAGE

紀念明信片中可見過去行「正殿之儀」的京都御所紫宸殿。

一般認為,大嘗祭乃天皇從天照大神繼承天皇靈,授予神格的儀式,也因此意義格外重大,儀式順利結束後,皇位繼承儀式才算正式完成。大嘗祭當天晚間,沐浴淨身後身穿白色御祭服的天皇於「悠紀殿」以筷子從每道神饌中夾取部分來供奉眾神,在感謝神恩後,天皇也一起享用部分神饌。之後,天皇返回「迴立殿」沐浴淨身後再前往「主基殿」舉行相同的儀式。自上述所謂的「平成大禮」之後,相信日本國內外對於相隔 30 年,即將到來的新天皇即位大典應是充滿好奇與期待的。

共襄盛舉:我們如何了解「御大禮」

自從今上天皇(明仁)發表身前退位的意願以來,再度引發全世界對於日本天皇的歷史、皇室典範、宮廷文化與日本憲法等議題的關注。似乎是為了趕上這股風潮,或是做為未來即將舉辦的「御大禮」的前導教育,2018 年 9 月 1 日至 10 月 8 日期間,日本細見美術館展出〈京都的御大禮—即位禮 ∙ 大嘗祭與宮廷文化的雅興〉(京都の御大礼-即位礼・大嘗祭と宮廷文化のみやび-展),該展由特別成立的執行委員會籌備,透過文獻史料、日本畫、繪卷、屏風、紀念品、縮小模型等介紹江戶時代以來的御大禮盛況。

IMAGE

〈京都的御大禮—即位禮 ∙ 大嘗祭與宮廷文化的雅興〉展宣廣告

在台灣,喜愛日本文化的人不在少數,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也從未間斷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與「京都・大學博物館聯盟」共同策辦的【京都好博學!】特展,展出京都十四所大學各具特色、領域各異的 200 餘件珍貴文物。其中,亦有兩件與日本天皇即位大典有關的展品展出。其一是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收藏的《京都御所御大禮式場拜觀紀念明信片》;另一是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美術工藝資料館所收藏的《大禮紀念京都大博覽會》海報。

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收藏的是 16 張一組的彩繪明信片。這組明信片的發行,是為了紀念日本昭和天皇於 1928 年(昭和 3 年)即位時各典禮會場布置與儀式的紀錄影像,其中即包含舉行即位禮的紫宸殿,以及舉行大嘗祭會場的「悠紀、主基」兩殿。

IMAGE

京都御所御大禮式場拜觀紀念明信片,1928,9.1x14.2cm(x16),紙本印刷

IMAGE

京都御所御大禮式場拜觀紀念明信片,1928,9.1x14.2cm(x16),紙本印刷

1928 年 9 月 20 日至 12 月 25 日期間,京都市為了紀念昭和天王即位大典,傾全市之力舉辦了「京都大博覽會」。京都大博覽會場包含岡崎公園的東會場(第一會場),二条城的西會場(第二會場),以及恩賜京都博物館(今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南會場(第三會場)。為了宣傳博覽會,京都市舉辦了海報公開甄選比賽,並選出了前三名作品印製成海報作為宣傳之用。選出的前三名獲獎者分別是,第一名的中島五郎、第二名的上野正之助、以及第三名的大槻孝二。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美術工藝資料館收藏有第一名及第三名的海報,此次來台北展出的則是獲得第三名的海報。

IMAGE

拿下第一名的中島五郎,《大禮紀念京都大博覽會》,1928,紙本印刷

IMAGE

第二名上野正之助,《大禮紀念京都大博覽會》,1928,93.2x62.5cm,紙本印刷

 

IMAGE

第三名大槻孝二,《大禮紀念京都大博覽會》,1928,106x67.9cm,紙本印刷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美術工藝資料館館長,同時也是京都・大學博物館聯盟執行長的並木誠士(NAMIKI Seishi)教授在第 31 期的《KIT・NEWS》(2012.11,p.11-12)校誌中分析了兩張風格迴異的海報。並木教授認為第一名的海報呈現的是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無論是中間聳立的展示會館群,或是射向天際的光影表現,加上鮮明色彩的搭配,整體呈現出一種迎向新時代的現代感。

相對地,第三名的海報表現則是以俯瞰的角度呈現京都大博覽會場的景象,無論是色彩或造型都較接近日本傳統繪畫的表現。作者仔細描繪各個會場與串聯各會場的交通系統(鐵道與市電),海報本身就有如一張旅遊地圖,兩張海報皆成功地展現了京都市的新舊兩種風貌。至於第二名以日本傳統「樂舞」為主題的海報圖像,則因畫面構圖較為單純,另外還被京都市政府拿來印成彩色標籤,貼在 10 萬個火柴盒上配送至市內各個咖啡館、旅館、料亭等處免費發送。

隨著御大禮的到來,我們多了觀察、了解一項古老的儀式的機會。這些儀式在這個時代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引起怎樣的討論?相信對於日本文化的延續與留存,也是再一次的學習。

註 1|「今上天皇」 是日本對在位的天皇之正式書寫稱呼。
註 2|「一世一元」的制度確認每位天皇任期內只採用一個年號。

【劉建國】
北師美術館執行總監。

【參考書目】
1. 倉山滿,《日本天皇,原來如此!從生前退位問題探秘萬世一系天皇文化的歷史與發展》陳心慧 譯 (台北:麥浩斯,2018)。
2. 澤田浩,《日本皇室大解密:從59個關鍵字認識時事中的皇室角色》黃琳雅 譯 (新北市:遠足文化,2018)。
3.〈京都的御大禮—即位禮 ∙ 大嘗祭與宮廷文化的雅興〉展執行位員會,所功編修,《京都的御大禮—即位禮 ∙ 大嘗祭與宮廷文化的雅興》展圖錄(思文閣,2018)。

#展覽 #京都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專題統籌楊安
撰稿劉建國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