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離即痛苦的解藥:《人間師格》

疏離即痛苦的解藥:《人間師格》

作者
日期06.09.2012

新來的代課男老師掛著他憂鬱的八字眉,走進亂糟糟的教室。座位上各形各色的學生抬頭打量著新老師,老師則淡漠地回望同學,用不帶感情的聲調講解班規與作業。台下有學生為了要求一張白紙寫作不停打斷老師,老師卻恍若無聞,故意置之不理。突然,那位學生怒衝上講台質問老師的忽略,抓起公事包便狠狠扔向牆壁,並大吼要脅到:「這次是包包,下次就換你了。」氣氛瞬間緊繃,教室內所有學生與影廳裡的觀眾,都以為師生即將展開衝突,老師卻只是冷靜地盯著學生緩緩說道:「那個公事包是空無一物的,就像我一樣,我沒有任何情感讓你傷害。我也曾經像你一樣血氣方剛,所以能夠了解你的憤怒,但你沒道理對我生氣,因為我是少數願意給你機會的人。」

巴瑟老師來到疏於管教的班級擔任代課老師,因為洞悉學生心理、以及特殊的個人風采,讓他贏得學生的心。但是,等等,請不要誤會,巴瑟並不是那種一派樂天的熱血老師,相反的,就連班上的同學也注意到,巴瑟老師似乎看起來總是寂寞又哀傷。他雖有教學的天賦,卻不願在任何一個學校長駐,寧可以代課老師的身分流浪在各校之間,因為他懼怕與任何環境發生密切的干係,他說:「我只要當代課老師,管好課堂秩序,但不想跟學生有任何感情上的聯繫。」在有足夠時間與他者建立連結之前,他早就遮掩著自己的情感上的漏洞揚長而去。但他再怎麼逃,卻都不能躲閃兒時陰暗的回憶。他木然卻又出於本能地收容了幼雛艾莉卡,雖然極力避免與之產生牽絆,但兩個受傷的人卻似乎從對方身上尋得了慰藉。

由《美國 X 檔案》導演東尼凱(Tony Kaye)執導,《戰地琴人》安卓亞布洛迪(Adrien Brody)擔綱演出,這部片並不像好萊塢的教育家電影一樣勵志又感人,既不是羅賓威廉斯領銜的《春風化雨》,也非希拉蕊史旺主演的《街頭日記》,本片志不在講述老師如何整飭班風、輔導同學、最後贏得學生們的心。以往以教室為背景的電影,大都聚焦於師生互動,雖然也會沾搵教師的個人生活,但畢竟都只是作為劇情的陪飾,著墨並不多。不過這次,《人間師格》中的老師與學生,也不過是這些角色們日常中的一項身分罷了,比起強調教育現場中「師」與「生」的對應,《人間師格》的劇情架構似乎更關注「人」之間互相需要卻又疏離的關係。就像上面引述那段老師對學生的回應,他雖盡了教師之責糾正學生惡行,但同時也不避諱自己內心情感的虛空。教師是人也非人,有時必須身任無憂大愛的神祇來救贖學生的迷惑;但同時教師和大家都一樣,不過也是身帶各種負累的脆弱人類罷了。

劇中有的老師需要嗑快樂丸才能繼續支撐情緒,有的老師害怕週末的孤獨,有的老師與丈夫感情不睦無處排解,有的老師成日落魄以為自己早自世間隱形。別人總說教職是項偉大的職業,老師的工作是神聖的,可是教育在現實中運作時,老師是否有受到相等的尊重呢?是否有人能諒解就算是老師也同樣具有人的懦弱?就像《告白》電影中學生與家長總指謫身為單親媽媽的森田老師:「只愛自己的女兒,便因此疏忽了學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人之常情」似乎不應該發生在老師身上,《人間師格》電影中學校輔導老師因煩心而崩潰時,另一名老師安慰她道:「因為沒有人會謝謝老師。」

相較起來,在學校的老師之中,亨利巴瑟看起來似乎是最堅強的。站在講台上,他能於感情上制伏學生,亦能教授學生深刻的道理;而身在校園中,他作為代課老師,毋須對校務介入太多、並避免任何情緒上的瓜葛。只是在校園中冷靜自持的他,卻在深夜的街道失神晃悠、在醫院對祖父的病情感到無奈又憤怒,並為了不明的原因在公車上掩面痛哭。片中搭配不少冷然的黑白影像,佐以亨利憂傷的獨白;而在他徬徨混亂的時候,則穿插亨利兒時與母親及祖父的記憶殘影。以前到底發生什麼過事情?導演沒有明說。但母親自殺以及祖父長久的內疚,混雜在八釐米攝像機粗糙、昏黃、鮮豔並且充滿肉色的畫面中,便是他心中最晦澀的痛苦。他躲在空寂的電影畫面後面喃喃說道:「孩子們都去哪了?他們不知道公園需要他們嗎?他們可以看穿最深的黑暗,但,他們聽得到自己心碎的瞬間嗎?」大概就是因為如此,他總是取巧地抽離情緒,以避免遭受到更多情感的折騰。

比起中文片名,本片英文名稱 Detachment 更精確傳達本片的精髓。相較於反義詞 attachment 是「互相附依」、「依戀」的意思,detachment 有「超脫」、「脫離」、「失繫」的涵義,不僅貼切呈現亨利巴瑟孤蓬飄然的形象,更說明人與人間懼怕情感涉入太深的矛盾,而劇中以學校為背景,其實便是大社會的縮影。中文名為《人間師格》雖別具深意,但恐有誤導觀眾之嫌,難道情感抽離的亨利與其他失態的老師,就不具備身為人師的資格嗎?他們也只是盼望一句「謝謝」、希冀一些情感上的撫慰。

安卓亞布洛迪(Adrien Brody)將巴瑟老師的角色詮釋得相當出色,眉宇間好似永遠化解不了的陰鬱令人慘然而傷,而一顰一語的微細表現都挑動著觀眾的情緒。至於被亨利撿回家收容的幼雛艾莉卡,亦是片中相當亮眼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亨利巴瑟校外的私生活中,垂垂老矣的祖父代表了亨利過去陰暗慘澹的回憶,而青春靈動的艾莉卡則像是從未來天邊透露出的曙光。艾莉卡第一次碰見亨利巴瑟,就見他在公車上不明所以地痛哭,這遊蕩街頭、滿身傷痕的幼雛拋給他一句:「我看你的問題比我還多。」她是唯一看過亨利掉淚的人。

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幕便是兩人同去廉價商店,在店內替彼此購買一件想送給對方的禮物。艾莉卡挑了一枚戒指給亨利,亨利從此便戴上了。這也許是個象徵,亨利的心靈從前都是浮盪沒有歸處,此時總算有了支點,支撐起他自此開始會上揚的嘴角。他們同住屋簷,但既不是情人,也不是師生、父女或朋友,而是彼此相濡以沫的寄託。亨利去「守護天使」寄養院看望艾莉卡,艾莉卡在閃爍的陽光中向亨利飛奔而來,歡呼著他的名字:「亨利!」

艾莉卡從不稱呼他為巴瑟老師,艾莉卡就是亨利的守護天使。

9 月 14 日,請不要只是去影院看巴瑟老師,卻忘了亨利。亨利巴瑟不只是老師,他也是我們之中的任何一個。

#人間師格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潘怡帆
圖片提供聯影電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