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世界|夏門攝影展:那個人比攝影重要的時代

他們的世界|夏門攝影展:那個人比攝影重要的時代

作者汪正翔
日期03.12.2012

IMAGE

IMAGE

夏門藝廊成立於 1988 年,雖然只維持兩年,但展出不少名家的作品,譬如國外攝影家如 Ansel Adams,國內攝影家如張才、鄧南光等。

這次回顧展展出的作品並不多,總共大約不超過三十幅,風格也各有不同。有現代主義風格的,也有表現地方風情的攝影家;有虛構主義的黃明川,也有記錄上海街頭的張才。這讓我覺得十分的有趣,也覺得十分哀傷。

因為這些不同作品,有時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創作理念,譬如在房間的右側,掛的是幾張黑白的裸女攝影,從形式化的肢體與柔美的光線,不難發現現代主義攝影的痕跡,完全是一種剝除脈絡的存在。

但是就在它的對面,有一幅王苗所拍攝的礦工合照,那個光線仍然細緻,昏黃的坑洞之中,人的面容閃若著猶如礦石般的微光。但真正動人之處,卻是在這些美學特徵之外的脈絡,也就是這些人礦工的真實身份與之聯繫的苦難。

還有些作品有著 Robert Frank 的粗獷與叛逆,譬如侯聰慧的兩幅作品,晃動的畫面與強烈的對比,乍看之下也有近年來走紅的森山大道的風格。但其實這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Robert Frank 對應的是現代主義攝影嚴謹的形式以及與之相繫的美國夢,他的人物疏離而且不具有神聖性,但是侯聰慧的東西不具有這個背景,那一開始就是個人的,而不是因為反抗一種整體而走向個人。他也不像森山大道拍攝完全的日常,卻仍然呈現野性的魅力。他拍的就是瘋狂。

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這些作品,而是這些作品所指射的那個時代。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說的是,一個人比攝影師更重要的時代。我很難用一個具體的定義去說這種人味從何而來。或許那些攝影家的文字能說明一切。

例如張照堂所言:「攝影,對我來說,似乎是將生活的凡常、鬱澀或無所適從的瞬間,轉化為一種凝注,無言的感性時空之過程。生活並沒有因此而改變,沈悶、無聊依然。我是企圖從那一瞬間的定影,找回些人生慰藉。」

我忘記說我為什麼哀傷,因為這是一個位於工藝品的商店裡不到三坪的小空間,時間並沒有讓這些作品變得神聖,像 Susan Sontag 說的那樣,老照片無差別地走進了美術館,這些照片反而和那些廉價的工藝品一起陳列。在週末的永康公園旁,攜家帶眷的中產家庭不會注視這個陳舊的角落,不會注視鬱澀與凡常,也不會理解曾經有人想要超越這些,即使只有 1/125 秒。

#汪正翔 #攝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汪正翔
攝影汪正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