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離世界》:連線的網路,斷線的情感

《疏離世界》:連線的網路,斷線的情感

作者電影啟事
日期20.08.2013

想必你我都曾經歷過這種不安──當智慧型手機故障、電腦送修重灌,世界彷彿被強制熄燈,你重新變回山頂洞人、獨自鑽木取火。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你確知在自己黑暗的小圈圈外,世界仍燈火通明地運轉著,遠方不斷傳來眾人隱約的笑語,卻沒有人聽得見你的聲音──只有你,與世界斷了線。

導演亨利艾力克斯魯賓(Henry Alex Rubin)的首部劇情長片《疏離世界》,便採用後資訊時代中人際關係的不安全感為主題。英文片名 Disconnect 意為「失聯」、「斷線」,但片中的悲劇,卻全肇因於網路「連線」的建立──經歷喪子之痛的女人沉迷網路聊天室療傷,導致電腦遭黑客入侵、帳戶被洗劫一空;與父親處不來的少年,一時興起以 facebook 假身分惡整同學,造成霸凌;女記者為了搶得獨家新聞而冒險勾搭上色情聊天室賣淫少年,並任由升溫的情感啃食自己的良心。本片主題令人聯想起英國影集《黑鏡》(Black Mirror)的 Be Right Back 一集──同樣探討網路成癮對現代人的影響,後者以未來為背景,描述一樣新型商品,擷取逝者生前在社群網站上的發言及照片、創造虛擬人物,人們透過網路重新與至愛對話,卻脫離了現實;而本片則用當代不斷上演的悲劇,警醒人們提防身邊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螢幕上的故事過分真實,讓深受社群網路的副作用影響的我們也躍入大螢幕中的世界,與角色一同在打字時斟酌用詞,在等待螢幕彼端回應時一同興奮緊張,在由數位符碼編織成的虛擬情誼中載浮載沉。

「相信」,是人際關係的核心元素。即使螢幕上的黑體文字僵硬冰冷,但觀看者者卻可以用想像力賦予它們生命的熱度,看見自己想要的東西。飛蛾撲火一般,對於人情強烈的渴求趨使我們不顧一切,只為找到真實世界中不存在的出口。網路互動由千百個試探與猜測組成,內心深處對人性的美好期待,讓人在游移不定後仍選擇相信。當劇中人物的情感在電影的最後瀕臨斷裂時,觀影者也和主角一同感受到巨大的情緒波動──懷疑與羞愧、憤怒與悲傷同時交錯,令人看得緊張揪心。

就像無法以肉眼看見網路連線一般,在網路上建立的信任與歸屬,亦無法提供人們確切的安全感,網路社交或許暫時填補了心中的缺口,卻加深了人與現實的失衡。許多時候,在 facebook 上發送無意義的文字,也只是不甘寂寞地為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存在;我們可以面無表情地在 line 上送出生動滑稽的貼圖,卻想不起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自內心地大笑。當深層的對話被縮減為幾句簡短的呢喃,人和人之間彷彿出現了一道透明的屏障,好似能夠將對方看得一清二楚,卻無法直接碰觸到彼此。透過劇中人的遭遇,《疏離世界》將密集溝通與人心疏離間的矛盾,一針見血地呈現在影像中,重新演繹了「連線」與「斷線」的定義。

電影的最後,繃緊的劇情再也承受不住箭在弦上的張力,劇中人物終於撕破了面具,任由心中的怒意與悲傷恣意宣洩。在片尾曲 Tornado 時而激昂、時而低吟的樂音下, sigur rós 主唱  Jónsi 用他獨特的嗓音,將觀眾的情緒漸漸拉回平靜。正如歌詞中那句 “You grow, you grow like Tornado”,網路世界中,感情的建立與瓦解、岔路前的思考與抉擇,都與快速傳遞的訊息同步行進,當一切都以颶風般的巨速成長,我們總會在無意間毀滅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You grow, you roar. Although disguised, I know you.”  風暴終有平息之日,不論覆蓋了再多層偽裝,仍有人會真心了解、無條件接納彼此。世界雖然疏離,而我們仍須鼓起勇氣、伸出雙手,因為唯有真實的碰觸,才能讓斷線的情感,從頭接軌。 

#疏離世界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李孟灝
圖片提供聯影電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