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她的慾,她的生活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她的慾,她的生活

作者電影啟事
日期11.02.2014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由法國導演阿布戴.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執導,2013 坎城影展史無前例地將金棕櫚獎同時頒給導演和兩位女主角。女孩 Adèle 在青春躁動之時渴望愛情,她和男孩約會不順利,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她愛上了在路上驚鴻一瞥的藍髮女孩 Emma,那藍髮自由狂放,是她嚮往的未知,觸動靈魂和慾望。兩人相識後相戀,進入社會後,因種種原因,進而分離。

三小時長的電影,觀影過程中我幾乎沒有感到煩厭,身在其中而不自知。隨著光影搖晃,Adèle 的眼淚和喜樂,吃、睡、性愛、大量的哭泣,血肉真實。她始終洋溢著某種對生活的熱情,那麼簡單;她臉上總有著純真稚氣,頭髮總那樣凌亂不願紮好──她是活生生的,一個女孩。隨著電影大量的特寫、場場日常對話細膩刻劃,也使得觀眾彷彿直視她的內心,從她的視角出發。一段感情中心動、幻滅的觸覺和聽覺,感同身受、刻苦銘心。

兩位女主角的表演自然不做作、情感豐沛,令人非常敬佩。Lea Seydoux 率性、性感的表現十分搶眼,但看完電影後,Adèle Exarchopoulos 稚氣、真摯的臉龐一直留在我腦海中迴盪不去。表面上這個故事似乎是 Adèle 繞著 Emma 打轉,被藍髮的她征服、牽制,然而 Adèle 的溫柔和強悍,更深透我的心靈。

兩人的成長背景造成了難以言述的隔閡,Emma 出身於家境良好的家庭,就讀藝術學院;而 Adèle 就讀的學校的同學對同志多有偏見,父母亦不能接受。某次 Emma 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家裡聚會,雖然向大家介紹了 Adèle,卻不斷地與久未見面的友人聊天,而冷落她。Adèle 和一位男性聊天時,眼光仍不停地搜尋著 Emma,只求和她對上一眼,卻仍終究失落。激情的殞落和消逝是無法解釋的痛苦和神秘,繼而演變成無法克制寂寞而背叛了Emma,Adèle 的內心也陷入幽微失落、一舉一動都急劇牽引著破滅。

Adèle 再度與 Emma 見面時,兩人強作鎮定,卻難掩激動。最後 Adèle 為了彰顯她的一片衷心,在大庭廣眾下將 Emma 的手拉至她的下體。一如挖出自己的心,仍火燙溫熱,這是最終的示愛、也是最無望悲傷的證明。Emma 和 Adèle 兩人皆淚如雨下,Emma 顯然也仍難割捨對 Adèle 的愛與慾,但這段感情仍走到一種終止。

分離的原因外人終不能真正理解,但如死亡般的失落卻人人都可能經歷。

Adèle 仍過著她的生活,她是溫馴而堅強的。她去了 Emma 光鮮亮麗的畫展,她穿了一襲豔藍的洋裝,和 Emma 如不親近的朋友般點頭招呼,看著愛人為她或現在的愛人畫的畫,再一人默默走出畫廊。

愛和慾有時是分離的,有時卻又並非如此。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廣博細膩而具有強大的後座力,除了人的本能愛慾,亦探討文學、哲學、藝術、和社會階級差異。藍色是憂鬱幽冷的,同時也是高熱激切的顏色。隨著兩名女子豐美的軀體和情感,探索我們的心和慾望,一如藍色的伏流,溫柔流動。

其法文原片名為《La Vie d'Adèle –——Chapitres 1 & 2》直譯即為 「阿黛兒的生活——第一和第二章」。電影中 Adèle 曾提過十八世紀法國文學家馬里伏(Pierre de Marivaux)的《瑪莉安的一生》(La vie de Marianne)是她最喜歡的一本書,我想這是導演柯西胥向他喜愛的作品致敬、以及選用《La Vie d'Adèle –——Chapitres 1 & 2》這別富意義的片名的原因;這就是 Adèle 的生活、她們的生活——也像是我們的生活。

#LGBT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電影 #同志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林易柔
圖片提供ifilm 傳影互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