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女性影展|深埋心底的少女心事

2015 女性影展|深埋心底的少女心事

作者張硯拓
日期21.09.2015

背負著秘密的日子不會好過,為了信任、陪伴、安全感和自我認同,而把話藏在心底暗暗獨行,更不好受。如果承受這一切的還是個青少年,是正在煩憂起伏蛻變中的孩子呢?

本屆女性影展的兩部紀錄片,極其巧合地從西方與東方、意外和人為、陽光與暗角,以及家人的支持或背叛等等一連串光譜的兩端,看兩位少女的故事,一部是明亮的德國片,一部是節制但真誠的南韓作品。兩部片都長,而且有耐心,也都日常而帶著細節。它們都讓人震撼,更讓你心疼。

先談《紅絲帶女孩 Corinne's Secret》。德國少女柯琳今年十八歲,高中畢業、即將離家上大學的她,藏著一個深埋血中的秘密:她是個 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帶原者。生母感染此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所以沒有對垂直感染做預防性治療)生下她,而後母親去世了,顛沛流離了幾年之後,她在六歲開始被現在的養父母收養,也才開始一段健康又安全、並得到穩定治療的童年。

也許應該先做一點補充。HIV 病毒和你我熟悉的 AIDS(愛滋病)間的關係是:HIV 帶原者如果沒有接受藥物治療,則會演變成愛滋病。後者是絕症,但前者甚至連「病」都還稱不上——如果穩定地控制,HIV 帶原者並沒有生命危險,且除非透過(開放性傷口的)血液交換,否則不可能傳染給別人。這對柯琳和她的家人來說,是從小就熟知的常識,但對其他人而言不是如此。這兩者(了解者與無知的大眾)間微妙更無奈的差異,是她必須守住秘密的原因。

而本片導演花了十年時間,追蹤柯琳的成長,拍她的心境變化和人際態度,拍她不同階段對病情的自我解讀和應對,也拍養父母滿滿的愛和支持。年幼的柯琳是個開朗女孩,對自己的病情明白而坦然,對於這將帶來的社會面挑戰:同儕、交友、愛情等等,仍只有推測和想像。長大後的柯琳,則是嚴肅、內向了些,前面說的種種掙扎和壓抑,一如導演的預期都被拍下了,而從今年【CNEX紀錄片影展】的《少年小趙》、《少女無用時代》到這部《紅絲帶女孩》,紀錄片作者以光陰換取青春的漫長光痕,也似乎成了基本功。這讓《年少時代》的創意,現在想來其實沒那麼刺激。

而如前所述,這是一部德國片,當我仔細想想在台灣的院線,看到當代德國人(而非歷史劇)日常生活的機會,好像真的不多?從這樣特殊的題材出發,不只能感受到那文明的空氣,對這個我們自以為熟悉的疾病,又能在刻板的印象之外——無關乎同性戀,沒有誰傳染給誰的性道德討論,甚至沒有「死亡」,更不在非洲大陸——看到「中產而富足」的人們對它的詮釋。

事實上,HIV 和愛滋病的概念混淆,加上後者牽連的無數污名化標籤,帶給帶原者多大的壓力,這從片中在診所裡,主治醫師提醒還在唸中學的柯琳「絕不能讓同學知道妳的狀況」就可以判斷。醫生甚至多補了一句:「帶原者沒有義務告知旁人,這是法律明訂的,妳不用擔心。」由此可見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一旦公開招致的誤解(其中主要來自其他家長)可能帶來多大的人際危機,是可以預期的。

這也是為何,導演選擇跟拍柯琳到十八歲,亦即離開(無法不置身的)學校的階段。《紅絲帶女孩》最細緻的切入點,在於它看的不是病本身,而是患者和家人對外界可能有的、未知的反應是如何想像/焦慮/猶疑。長大後的柯琳對於「該不該告訴別人?」、「要用什麼方式/在什麼時機告訴誰?」多所考慮,又止不住那想要誠實(對朋友)透露自己的衝動。而讓我眼睛一亮的,還有養父的一段話,他說:「我們看她掩飾得很好,但也擔心這樣隱藏自己,一直偽裝的人生,會不會太辛苦?」

到了片子後段,當柯琳選擇透露這個秘密給最重要的同性/異性好友,鏡頭大膽地跟拍這兩段,而在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情緒中,柯琳從對方的回應裡,重拾對友情的信心。她大大鬆了一口氣,這也成為她最甜美的心願實現了。

回頭說另一部片,南韓作品《護家魔 My No-Mercy Home》讓人看得感傷,不平又無奈。導演貼近拍攝/訪談一位從小被父親性侵,直到大學才意識到自己是受害者的女孩「海豚」,花了數年時間陪她,紀錄她和父親打刑事官司的過程,也拍庇護所所長和她的相處。片子本身質感不花俏,但藉由大量的貼近敘說,對主角有深刻更生動的呈現,讓人非常融入。而對整個一審二審三審的交代,亦編排得宜。

海豚的故事,可以說是典型的讓人「心痛不已」:少女被侵害,但父親否認到底,沒有人證、物證,一審根本只能無罪釋放。然而《護家魔》的紀錄力道來自兩項重點,一是家人的態度,其中尤其母親的「背叛」讓海豚徹底心碎。在得知事實的第一時間,媽媽的反應是指責女兒說謊,而後在雙方對質、證實確實有發生性行為後,媽媽改口問她:「有沒有很享受?是你勾引爸爸的吧?」——隨後在庭上,這位出庭聲援丈夫,攻擊女兒的母親堅持自己的先生是好人:「和他生活過就知道,他不可能做出這種事!」但隨著對質的錄音帶播出,又無從辯解。究竟是什麼樣的恐懼——難以放下婚姻?或難以割捨眼前的生活,因為這就是她的整個世界?——讓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

這樣的孤立,這樣的無援的感覺,來自自己「在這世界上唯一最需要的媽媽」,帶給海豚的傷害多麼大,身為觀眾真的只能想像。雪上加霜的還有,到了二審不只是母親,連姑姑、舅舅、奶奶和外婆、兩個親妹妹都寫請願書聲援爸爸,呼籲她撤銷控訴。至此,《護家魔》其實有機會挖深一層,看看這樣的家族集體行為,究竟只是反智?還是有什麼具體的行動脈絡和誤解?又或者是特定文化價值觀的產物?這部份,也許因為根本無法接觸到「對方」,而只能留待想像了。

然前面說過的,紀錄片的力道還有第二大部分,來自女主角本身的特質,亦即儘管際遇悲慘,但海豚真是個開朗又真誠,讓人無法不喜歡的女孩。她對導演顯然很信任,什麼話都說,甚至對拍攝這件事,比創作者更開放地抱持「天曉得待會兒有什麼事發生,說不定很重要,不拍下來太可惜了」的態度。因此她在鏡頭上斷腸地哭,或天真地笑,或清晰地說著過去,也想像未來。這一切如此動人,不可能不感染觀者。

也是在此,我不免想退一步談一層想法。在多少電影、影集中,我們對於性侵兒童者的可惡,都明確感受到了,但也有其他戲劇說的是「被誣陷者」的故事,這兩種受害人的處境都極端,都同樣悲慘。這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面對這樣一類如前所說,沒有物證人證的案例時,「選邊站」的本身一定有風險。片中海豚的例子算是幸運,因為有那對質的錄音帶可供二審當證物,但對其他類似的案件呢?沒有足夠武器為自己證明的孩子,或被誣指但百口莫辯的大人,這其中能真正證明自己的比例,究竟有多少?

最後,這兩部片的導演都是女性,關注這樣的議題都細膩又有耐心,動機更讓人欽佩。在《紅絲帶女孩》中,柯琳想在朋友(或有朝一日在情人)的面前「真正做自己」,為此焦慮和忐忑,甚至先選了一個「住在遠方、只有書信往來」(所以失去了也不那麼難過)的朋友當試驗,這樣的心思叫人心疼。同樣地《護家魔》的海豚說過比起任何人,她最希望能得到母親的信任,她說當所有家人都不支持她,最讓她難過的不是這樣官司可能會輸,而是「這搞得好像我是個說謊的瘋子,馬的!」甚至在一審宣判敗訴,但法官表明他相信她,只是缺乏證據無法定罪後,海豚竟然哭著說:「其實這才是我最想要的,就是有人相信我……」

海豚說:「要不相信任何人地活著是不可能的。那樣子太寂寞,太辛苦了。」她說她的心願是能夠重新信任別人,而整部片看下來,包括庇護所的所長和本片導演,都成為她重要的精神支柱。在這裡,也讓人看到紀錄片工作在意料之外的,真實美好的一面。

2015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Women Make Waves Taiwan

10/9~10/18 光點華山電影館

⊙套票組
每套 999 元,可兌換 6 張電影票券、8 樣獨家贈禮!
銷售期間: 9/5(六)13:00 - 10/08(四)
劃位期間: 9/5(六)13:00 - 10/18(日)

⊙單場票
銷售&劃位期間:9/5(六)- 10/18(日)
銷售&劃位地點:ibon 售票系統、女性影展辦公室(僅限 10/8 以前)、光點華山電影館-女性影展售票處(僅供影展期間) 

其他詳細資訊請上女影官方部落格

張硯拓
1982 年次,曾任資訊軟體工程師、產品企劃師,現嘗試寫作。經營部落格【時光之硯】多年,文章以電影心得為主;信仰:「美好的回憶就是我的神。」

#女性影展 #性別 #紀錄片 #張硯拓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圖片提供2015臺北國際女性影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