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攝影指導馮信華(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攝影指導馮信華(下)

作者孫志熙
日期11.12.2015

(接續上篇

排開所有拍片經歷,《有一天》是馮信華談論頻率最高的一部,長片往往因商業考量,多會選擇較為安全的拍法,此片 200 萬的低預算反而讓攝影玩得開,而且沒有太多期待,只覺得能拍完就贏了。片中一場男女主角在海邊講話的戲完全沒有分鏡,導演希望從頭到尾跟著演員走,「因為沒有錢租 steadicam,軌道也不夠長,所以就找了一個位置上腳架。第一個 take 侯季然就喊 OK、準備轉景了,我說萬一太長都沒辦法剪耶,他反問我有什麼不好嗎?我被問倒了就沒有再補。那個鏡頭 4 分多鐘,出來的效果非常好。」在後來更多的拍攝經驗裡,他體認到有時一旦給自己退路、多補幾顆鏡頭,到了剪接時初衷就難以被完整呈現了;也由於《有一天》的強大後勁,好一陣子他都被歸類為唯美派,直到近期短片《自由人》面世,朋友都不認為像他拍的,「我對它的想像是要很硬、很暗、冷冷的、反差大,到該暖的地方就要用大紅色,我覺得只是改一下色調,因為學生劇展錢少到誇張,沒有預算叫燈,能做的非常有限。」他知道大家對自己的印象不脫迷離、抒情、日本 tone,但攝影師不該有太多個人色彩,可以有基本的影像態度,影像風格則須根據不同導演和劇本調整。

包括李屏賓在內,常和柯恩兄弟合作的 Roger Deakins,以及《斷背山》、《靈魂的重量》、《色,戒》的 Rodrigo Prieto,都是馮信華相當欣賞的當代攝影師,「墨西哥的 Rodrigo Prieto 光看他這 3 部就完全不一樣,《靈魂的重量》濃郁、粗糙、煽情到只要多走一步就會變成俗濫,但他永遠控制在最飽滿的狀態,又是手持,色調又漂亮,那是他第一支到好萊塢拍的片,一個外地人到制度那麼完整、分工那麼細的地方,還有辦法做出這樣的影像;《色,戒》我一開始非常討厭老派的打燈和攝影機運動,可是看到三分之二後我突然知道他要幹嘛了,一旦意識到我就佩服得不得了,他要在影像上做到那個時代的質感,除了畫質,連攝影機腳架都是用齒輪轉的,打燈也都是硬光,對影像形式能想到這麼細節,相較之下《斷背山》就是非常現代的影像語言。」在專業上鑽研以提升美學品味固然必要,但當回歸日常,他反而會盡量與拍片脫離,若用分析演員表演和人類情感的眼光過生活,未免太辛苦,「像我幫我兒子拍照,絕大部分都用手機,拍他表演也堅持不要剪接,避免把攝影方面的專業放到他身上,我就當一個父親來拍我的小孩就好,我會把這兩塊分開。」

儘管客觀的低點已過,台灣電影前景卻未見明朗,「我們仍然像手工業,有很多人的問題要解決,我昨天跟北藝大的學生講,一個攝影師在現場處理光學、影像只佔不到工作的三成,七成以上是要去解決奇奇怪怪的事情。這些能力有時比你會不會拍還重要。」當電影未成工業,所有問題只能在現場臨機應變而無法提前準備,台灣器材的多樣性和國外仍有很大差距,「就算有得選,你的片子也用不起,但我們會被要求做到和人家一樣的影像,這對從業人員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好萊塢的片子來,工作人員一樣被壓榨得很嚴重,大陸片來拍是因為台灣人力比較便宜,這件事實在有點丟臉,薪資低,淘汰率也高,最後只能燃燒大家的熱情。」這個環境不合情理之處在於,如何要求從業人員又有才華、又有體力負荷動輒 16 小時的工時?他回憶《海角七號》之前,大夥並未對拍片前途抱有太多期待,只純粹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哪怕無法成就終極的理想的影像形式,也依然創作著;他也說起拍片最稀少並奇妙的時刻,就是從觀景窗看到自己選取的那一小塊畫面與演員的表演全都對了,感受到一股神祕能量而起了雞皮疙瘩。轉念一想,倘若不問低點高點也不問產業動向,拍片最原初的動機,不過就是做一件事,同時感動自己與他人。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
近年介紹過不少新生代導演,顯現的是台灣電影青春朝氣的一面,然而新生的芽尖之下,都是仰賴無數從業人員築成枝幹,擔任強韌厚實的中堅,撐托起整座產業,該是時候令他們獲得多一些目光與關注。本系列專訪了十位術業有專攻的電影工作者,有的自片廠起步,有的是學院背景出身,資歷橫跨八〇年代至今,即使在攝製領域的職涯中他們慣於退居幕後,卻有許多經驗、故事值得以文字和影像記述,關於拍電影的種種,以及他們深愛電影的人生。

孫志熙
曾任《CUE電影生活誌》、《SCOPE電影視野》主編。現從事專欄與文案寫作、短片推廣、獨立製片、跨國當代藝術組織台北組頭、地下電台主持人等,擁有多重身分與很多款名片。

#in微創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孫志熙
撰稿孫志熙
圖片提供in微創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上)

他總算穿越午後瀑布般的雨幕現身民生社區,此時正逢電影《極樂宿舍》拍攝期,「有緊急狀況要處理」簡直好比吃飯喝水,製片的心臟果真必須是銅牆鐵壁,但這句話說在我們當下 ...

13.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下)

徐國倫體察到一個迫切的問題,「工作人員沒有太多次機會去磨練同一件事,因為同時在成形的案子太多,以往要拍 3、5 年才能向上一階,如今職能上所需磨練的時間空間都被 ...

16.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上)

潘倫琳的造型工作從廣告開始,然後才是電影和電視劇。當年考進實踐服裝設計比較像是意外,她雖然愛畫畫和設計,卻相當痛恨裁縫,「我裁縫很弱,每次都會縫歪,不然就是針斷 ...

20.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下)

「以前我是演員或導演要什麼就給,盡量配合人家,但是碰到小棣老師和黃黎明老師之後,要一直去想,去設計新的東西說服他們。」和稻田工作室的第一次合作是《擁抱大白熊》, ...

23.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上)

銀幕上,夥伴與追夢的故事不外乎在兩種地方發生:日本高中生的社團辦公室、美國年輕創業者的自家車庫。銀幕下,鄰近台北浮洲橋一棟民宅的一、二樓,10 年前曾經聚集了一 ...

27.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下)

論及危險,燈光組的確是劇組中職業傷害風險最高者,事故也確實層出不窮,「比如在城市裡架高台,如果位置離電線很近,會有磁吸作用,器材搬動時可能左右橫移,吸過去就觸電 ...

30.10.2015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