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王佳惠(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王佳惠(下)

作者孫志熙
日期18.12.2015

(接續上篇

造型工作追根究柢就是人物塑造,必須不斷累積腦中的人物原型,「等接到電影才做功課太晚了,平常要養成多看的習慣甚至是嗜好,我逛街不是看東西而是看人、看他們對談,才能進一步提供導演想像之外的東西,這是身為電影造型師可以貢獻的,而不是只聽命於導演。接著找服裝、定裝、修正,人物原型存在我們的想像中,但真正要表演的是演員,你想像的人物有時候套用不進去,因為演員有自己的說話方式和肢體動作,這時就要觀察怎麼讓兩者結合,甚至拿掉原本的想像重新塑造,試裝和定裝是很重要的關鍵。」最近完成一齣二、三〇年代的戲劇造型,服裝全是旗袍、套裝、西裝,因此在前製時得以沉浸於純然的挖寶樂趣,定製一件旗袍要經過繁複的選料過程,包括配色、滾邊、花扣都有其講究,所有元素互相搭配加乘所產生的最終效果,就像一種癮頭,推動著造型師持續投入;雖然愛好舊時代舊物件,但私下只會選購工作所需的老眼鏡、古董包,除了因為老東西臨時難找,也與她個人穿衣哲學相同──避免過量與複雜化。收藏行為會招來不必要的擔心跟包袱,這不適合她。

既不多產也不軋片,她更願意一次選定一個想投入的案子,工作夥伴和預算都是抉擇要點,而若遇到難得的好劇本,不計酬勞參與也行,最近的案例是中法合資的獨立製片《地下香》,「已經開拍了我才趕快飛去北京,本來只是抱著幫朋友的心情,但最後很驕傲有這個作品。他們有當地執行的造型師,服裝不複雜,都是演員自己帶去的,我去調整、補充了一些東西,讓它更符合故事情境。」《郊遊》和《地下香》的人物造型都看似尋常無華,那是因為她已經渡過「想讓服裝特別突出」的階段,她坦言曾在《寶島大爆走》前製期玩得很瘋,看到成品才發覺造型誇張到快要殺了整部片,自省三個月,從此之後改變想法,懂得拿捏分寸,因此她慶幸自己在《愛琳娜》守好本分,沒有太張牙舞爪。「鏡頭呈現和實際所做的有時會有落差,即使過程中覺得盡力了,但影片完成後如果看到哪些部分沒呈現出來,像是判斷沒那麼準確、做舊做得不夠、染色染得不夠,就要記住這些細節和經驗。」

比起精品店裡人工調出的顏色,她認為應該從大自然擷取靈感;為了跳脫自身的框架,也該帶著尊重去欣賞其它人存在的樣子,街頭的確充滿令她讚嘆的人的風景,「有個歐巴桑個子大概 150,頭髮長到小腿,因為久未梳洗,自然形成很大一坨的雷鬼頭,他們會把所有家當穿身上,綁著各式各樣的塑膠袋,花花綠綠的,應該是撿到什麼就穿什麼,我被她的造型吸引一路跟著,可是沒有勇氣拍照;還有一次是便當外送的人,差不多 50 歲,身體很健壯,頭髮整個剃掉只留一繓綁成辮子,上面還染色,像神燈巨人,上身是軍用背心,下面穿雨鞋,造型很酷很大膽。」大家總誤會市場攤販就是蓬頭垢面,事實上老闆娘們都有著仔細吹整的髮型與精細的妝容。真實生活中的人物樣貌其實遠比電影中來得豐富,台灣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無聊,這些唯有實地訪察才能蒐集到的情資,都是造型工作最有力的素材。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
近年介紹過不少新生代導演,顯現的是台灣電影青春朝氣的一面,然而新生的芽尖之下,都是仰賴無數從業人員築成枝幹,擔任強韌厚實的中堅,撐托起整座產業,該是時候令他們獲得多一些目光與關注。本系列專訪了十位術業有專攻的電影工作者,有的自片廠起步,有的是學院背景出身,資歷橫跨八〇年代至今,即使在攝製領域的職涯中他們慣於退居幕後,卻有許多經驗、故事值得以文字和影像記述,關於拍電影的種種,以及他們深愛電影的人生。

孫志熙
曾任《CUE電影生活誌》、《SCOPE電影視野》主編。現從事專欄與文案寫作、短片推廣、獨立製片、跨國當代藝術組織台北組頭、地下電台主持人等,擁有多重身分與很多款名片。     

#in微創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孫志熙
撰稿孫志熙
圖片提供in微創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上)

他總算穿越午後瀑布般的雨幕現身民生社區,此時正逢電影《極樂宿舍》拍攝期,「有緊急狀況要處理」簡直好比吃飯喝水,製片的心臟果真必須是銅牆鐵壁,但這句話說在我們當下 ...

13.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下)

徐國倫體察到一個迫切的問題,「工作人員沒有太多次機會去磨練同一件事,因為同時在成形的案子太多,以往要拍 3、5 年才能向上一階,如今職能上所需磨練的時間空間都被 ...

16.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上)

潘倫琳的造型工作從廣告開始,然後才是電影和電視劇。當年考進實踐服裝設計比較像是意外,她雖然愛畫畫和設計,卻相當痛恨裁縫,「我裁縫很弱,每次都會縫歪,不然就是針斷 ...

20.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下)

「以前我是演員或導演要什麼就給,盡量配合人家,但是碰到小棣老師和黃黎明老師之後,要一直去想,去設計新的東西說服他們。」和稻田工作室的第一次合作是《擁抱大白熊》, ...

23.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上)

銀幕上,夥伴與追夢的故事不外乎在兩種地方發生:日本高中生的社團辦公室、美國年輕創業者的自家車庫。銀幕下,鄰近台北浮洲橋一棟民宅的一、二樓,10 年前曾經聚集了一 ...

27.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下)

論及危險,燈光組的確是劇組中職業傷害風險最高者,事故也確實層出不窮,「比如在城市裡架高台,如果位置離電線很近,會有磁吸作用,器材搬動時可能左右橫移,吸過去就觸電 ...

30.10.2015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