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向海上與天空發展的重生欲望──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特稿】向海上與天空發展的重生欲望──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5.07.2013
這個世代越來越重視生活與環境的互動,平時,我們也更在意各種空間設施是否完善、符合人性化生活一體的需求,對於生活質感與美感的要求,更落實在人們對都市計畫的願景中,隨著時代一再發展、遷變,城市建築的風貌紛紛在設計者的理想之上開枝散葉,觀看日本「代謝派」之建築激流,見證在歷史轉折處,一群建築家對城市的期許。
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日本森美術館共同合作,此展為繼 2011 年在日本森美術館初次展出之後,對代謝派建築最完整的回顧展。代謝派是戰後日本最重要的建築思潮,也是唯一由亞洲發源的現代建築學派。它的產生環繞著歷史軌跡:為走出戰後匱乏荒廢的殘影,於 1960 年舉辦的世界設計會議上,由建築大師丹下健三帶領年輕一代建築家黑川紀章、菊竹清訓、槙文彥、大高正人,設計師栄久庵憲司、粟潔津、以及建築評論家川添登等人組成「代謝派」,並發表「METABOLISM / 1960─對都市的提案」宣言,構想未來都市的設計。代謝派精神奠基於一個生物體代謝、重組、新生的願景,是日本在戰後首次的復興運動,人口愈趨密集的日本,在此持續且充分地展現朝向海上與空中發展的渴望。

(日本森美術館南條史生館長也親自來到位於中山創意基地的展場。)
這次展覽的意義,不僅止於一次代謝派作品的完整呈現,森美術館南條史生館長特別提到:除了做為 1960 年代戰後復甦的象徵之外,遙隔許久,在 2011 年森美術館正式展出之時,東日本大地震剛對整個日本社會造成巨大的創傷,而這樣的建築展,重新提醒了那一代自艱難中開拓的方向,也新生另一層從自然災害中重新站起來的意義。
代謝派建築以未來都市為發想,是由各種巨型結構,將不同建築合而為一的都市計畫。其中,「1960 東京計畫」的象徵作品「中銀膠囊大樓」,呈現了能夠組合拆卸的膠囊式住宅,這種以元件組合為概念延伸的建築,是代謝派另一個核心,著眼於膠囊的附著與脫離性質,更能夠適應都市環境的變化。代謝派注重整體結構、細節規畫及與跨領域整合的建築,匯融文化、藝術、科學各方面,更適應環境,利於思考長久後的未來都市藍圖。
此次展覽分內、外展區,除內部展區所展示的模型、手稿、設計圖、書籍、攝影及記錄片等,於外部展區更邀請年輕一代日本建築家平田晃久、吉村靖孝為台北展量身打造兩座特色建築,除與城市對話之外,更飽涵著代謝派專注以環境為出發的精神!代謝派展覽能再次面世,可說是一次重要的歷史性回顧,雖然並非每個建築計畫最終都能實現,但在戰後侷限的時空背景之下,那個衝破陸上禁地、面向海空延展而自廢墟重生的想望,至今仍震撼人心。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展覽期間:2013 年 7 月 13 日(六)– 11 月 3 日(日)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日 10:00-18:00,週六延長至 20:00
展覽地點:中山創意基地 URS21(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 21 號)
主辦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森美術館(東京)
#藝文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吳欣育
攝影Wu Ren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