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五十|再多看一場電影:《那時此刻》金馬 50 專書

金馬五十|再多看一場電影:《那時此刻》金馬 50 專書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8.11.2013

金馬獎典禮作為華語電影圈的年度盛事,一直都是影人們嚮往的舞台、觀眾凝神瞻仰的時刻。馬蹄聲響半世紀以來,金馬獎榮光熠熠依舊,而昔日台上神采飛揚的影人,即使大部分仍在電影圈那辛勤耕耘,但亦有不少習影移居,或者業已謝世。為慶祝金馬五十生日,影展執行委員會經歷近一整年的策劃採編,發行紀念專書《那時此刻》,聚焦採訪第一屆到第四十九屆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三項大獎的獲獎影人共 112 位,期待保存頒獎台上這些令人津津樂道的「那時」,同時呈現「此刻」影人們從前至今的電影人生。

本書企畫編輯陳嘉蔚接受 BIOS 採訪時,提到當初籌畫本書時便以「moment」為關鍵字發想,因為即使這些影人的人生背景經歷各異,然而卻都共同經歷過獲得金馬獎的榮耀時刻,透過採訪,將他們的電影人生與金馬獎串聯起來,發現金馬確實都在他們生命中佔有一席重要地位。而在連絡這 112 位影人的過程中,除了已過世的 18 位改為訪問親友外,剩下不少人也早已息影或分散各地,平常不再現身媒體,這個乍看艱困難成的全球尋人任務,最後卻仍在電影圈的鼎力協助下完成,嘉蔚充滿感激說:「電影圈彷彿有種力量與連結,大家一聽到金馬獎三個字,便覺得有種使命感想要幫忙完成紀錄。」

譬如第十一屆的最佳女主角得主上官靈鳳,早已移居美國多年,許多影人也與她失聯,執行委員會只好麻煩和她一起合演《龍門客棧》的石雋幫忙聯絡,他一口答應後,便開始到處尋找可能還有跟她保持聯絡的人。結果某天石雋突然親自帶著從美國返台的上官靈鳳,來到金馬辦公室,令大家又驚又喜,急慌慌地和他們握手。

另外,第六屆最佳男主角得主崔福生先生,本來因為年邁體衰而拒絕受訪,還是孫越勸服才答應。編輯當天拜訪他家時,他還特別打扮了一番、並端出獎座,詳憶從前的戲癡人生,太太並不時在旁補充。嘉蔚說:「想像崔叔叔以前家中熱鬧,大家都在他們家中聚會、熙來攘往的人群,如今息影後過著平凡簡單的生活,兩位老人家互相扶持,真的很感動。後來我們要離去時,他太太告訴我們崔叔叔今天可高興了,有這個機緣讓他戲說當年。」

已是國際大導的吳宇森,一直以來相當照顧華語電影圈,繁忙行程中仍抽空接受本書採訪,在採訪中不僅看出他非常注重金馬獎和華語電影的向心力,更可見得吳導電影中重情重義的角色,其實就是他自身個性的投射。採訪中他提及自己電影中的暴力美學其實是從歌舞片得來,說道:「欸,你們不知道我會跳舞吧?」竟當場拿著小金馬就跳了一小段國標舞,工作人員觀之驚艷,吳導舞畢卻只是害羞地笑笑。

書中絕大部分篇章都以影人故事採訪形式呈現,其中已故影星梅艷芳一篇,卻是由關錦鵬導演寫給「阿梅」的兩封書信呈現。嘉蔚說:「這篇自然動人,雖然形式和其他篇不同,但要描摹出梅艷芳的倩影,也只有關導情真意摯的書信才做得到吧!」信中提到梅艷芳當初因六四拒絕再踏入內地拍戲,後來曾悄然告訴關導後悔因此沒能接演《阮玲玉》的遺憾,耳語氣息躍然紙上,再對照到張曼玉曾感謝因為梅艷芳未接演此角,而終於讓她有了成全的機會,格外使讀者感受到影圈中的多少人情世故、酸甜苦辣,實是難以一語言詮。

歷時一年企劃、尋人、訪問,編輯們在起初便決心一定要努力將所有影人做齊,才能完整呈現金馬五十年來的時間厚度,並看見電影帶給每位影人的生命風景。「身為編輯,我們希望可以藉由這些訪問,讓大家再次認識這些影人,並誘發興致,再次坐進電影院、再多看一場電影。」也許有些電影現在看來舊了,但經典電影中的精神與人情,卻是相隔多年也不會改換。

 

 

《那時此刻:金馬五十特別紀念》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3 / 10 / 14

#吳宇森 #陳嘉蔚 #梅艷芳 #那時此刻 #金馬獎 #金馬影展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潘怡帆
撰稿潘怡帆
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