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差】非洲小國的零食盛宴:史瓦濟蘭篇

【零食差】非洲小國的零食盛宴:史瓦濟蘭篇

作者
日期08.12.2014

非洲地區的日常事物對我們來說相對比較陌生,因此具有神祕感,讓人感到好奇,我們聯絡在史瓦濟蘭當外交替代役的友人阿凱牽線當地任教高中的老師 Zakhele,與我們交換零食,一探非洲的零食文化。

打開史瓦濟蘭寄來的偌大包裹,紙箱裡塞了滿滿的零食──大包的起司薯片、色彩鮮艷的泡泡糖球,以及更多從包裝無法猜出端倪的餅乾。最特別的一項是人體器官造型的軟糖,有別於台灣曾經看過的吸血鬼牙齒糖果,種類更豐富,嚐起來的口感柔軟並帶著淡甜味。

 

Zakhele 與阿凱召集學生一起試吃台灣零食,十幾個人圍著擺滿零食的兩張課桌椅,他們對於每種台灣零食都非常樂於嘗試。在我們寄過去的三十三樣零食與阿凱另外帶去分享的牛軋糖、泰山仙草蜜、泰山冬瓜茶與黑松沙士中,他們特別喜愛含有牛奶成分牛軋糖、小泡芙與卷心酥等入口滑順的零食,甚至有位學生連盒子裡剩下的碎屑都不放過,偷偷拿去一旁吃。他們對於兼具玩樂目的的糖果也感到十分有趣,飛壘口香糖便榮登當日最受歡迎的糖果,當地學生們熱愛可以吹泡泡的口香糖,另外,口哨糖雖然對他們而言酸了些,但因為對其可以發出逼逼聲響的功能感到新奇好玩,因此仍然愛不釋手。

 

至於無花果絲與鐵盒水果糖都因為太酸而不得人心,旺旺仙貝與旺旺小小酥則分別因為太鹹和太油慘遭出局,大家更一致認為綠豆糕難吃,黑松沙士則是像加了草的可樂。對於偏酸的口味,都比較不合他們的口味。

 

 

在非洲,他們通常是以 chip 或 sweet 來表示零食,而不是統稱為 snack。Sweet 通常都作為補充糖分用,所以平常並不會一次吃很多糖果,相較於台灣通常是解嘴饞有很大的不同。而這次台灣寄去的包裹也比較偏向 sweet 的部分,在史瓦濟蘭當地,他們的糖果都會非常甜膩,因此學生認為台灣的零食相對來說清淡許多,而且有加草藥的味道,感覺比較健康。

史瓦濟蘭的學生平常可以從雜貨店(Grocery Story 或 General Dealer)或者路邊小攤販買到零食。手頭不寬裕的學生通常都會去路邊的小攤販為主,因為只需要花大約 10 cents 到 20 cents 的價錢,就可以買到讓人滿足的糖果了。雖然史瓦濟蘭和台灣吃的零食與偏好的口味有所差異,但聽阿凱的描述,以及學生們爭先恐後搶食零嘴的照片,不禁讓人發現那些小時候攥著少少幾個銅板盤算著買多少零食、與同伴爭吃搶手零食的滿足回憶,卻是相似的。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文字許雯鈞
攝影李晨瑜(零食近照)、陳阿凱(試吃與店家照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