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時差 紀錄展|王耀邦:食物是親情的傳遞,兩個世代溝通的橋樑

小花.時差 紀錄展|王耀邦:食物是親情的傳遞,兩個世代溝通的橋樑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2.09.2016

「格式|設計展策」負責人王耀邦(格子)與小花計劃發起人方序中相識於 2015 年的臺北設計城市展,在知悉小花的計劃源起後,他便允諾加入今年策展團隊,共同倡議這樣正面而純粹的信念,並將自己作品中獨具的人味注入展覽空間,開展半年多前,小花計劃就已成為「格式|設計展策」2016 年度百忙中抽空參與的非營利項目。

王耀邦的老家在鶯歌,父親經營陶瓷工廠,祖父母與一眾親戚都住得鄰近,小時候,母親除了學校教職還兼任補習班老師,他和姊姊經常被託顧在奶媽或姨媽家,親族關係相當緊密;國中便離家住校的他,在家中時間不長,但透過英國留學時練就的一身廚藝,他發覺為家人做菜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胃與心,傳達對父母的感謝,也讓親情增添更多美好滋味。

請談談展場設計的規劃構想。

我們用宣紙當作媒介,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它們懸掛在那裡,會讓你有時候看得到小蘇哥(蘇益良)拍的影像,有時候又好像看不到,這比只是照片來得有 power,我會把整個空間當作一個作品,而不是展示一張張的照片。紙在飄、在動,人走動的時候會有視覺的穿透,這很像我們在講回憶和親情,很難清楚說明,可能是種情緒,或有時會忘記它,它會跟隨你的步調和看的方式而不同,這個展覽不只是欣賞攝影作品,身體也會有空間的經驗。

後來想做記憶的封存物,它可以跟觀眾 share,也透過物件的另一種包裝來提醒我們自己,小花這個展有一個很大的重點是它非常手工,像封存物件不是機器做的,是同事花很多時間試,因為灌模過程可能會有氣泡,要灌到這麼乾淨是不容易的,每灌一層都要等乾,也沒有一個是百分之百的長方形,一定會有熱脹冷縮時產生的曲面,「時差」在講時間,灌模要時間,宣紙每一張要調整、算距離,而且容易損壞,因為垂得很長,可能會受潮、捲曲、變皺,我們在牆上掛了一個從古董店找來的裁布裁紙的機器,希望用這些物件讓時間這件事再被提醒一次,這一切就是展覽在講的,東西很容易消失、走味,也需要透過人讓物有意義,不管是作品或空間。

你選擇封存的重要物件是什麼?

它是一個沙丁魚罐頭,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非常喜歡做菜,我去英國念書後廚藝大增,有一次爸媽飛來英國找我,幾乎每餐都是我做,他們那時非常驚豔,我爸一直跟我媽說「你兒子做得比你好太多了!」從那次之後,我覺得做菜給他們吃是件特別的事,可以很直接傳達對他們的感謝,很像兩個世代溝通的橋樑,現在過年我會帶一大袋的工具回家做菜,烤盤、調味料,幾乎是行動廚房。

有天我做了一道鯷魚青醬義大利麵,他們覺得超級好吃,我突然有個感想是,就算跟爸媽再親,要聊設計什麼的好像還是很遙遠,但是菜好不好吃是很快可以討論的,如果不是因為我帶著自己生活的軌跡回家,他們可能一生都不會打開這樣的罐頭,食物對我來說是親情的傳遞,所以準備了這樣的物件,最後因為擺不下,就沒有放進展場,但是我也從展覽裡得到一些力量,所以不會在意我的作品有沒有擺出來。

對家或親情有哪些深刻記憶?

到現在都不會忘記的是,講起來有點悲傷,我國中時是美術班,我們都會在校園裡寫生,有一次學校廣播叫我的名字,去訓導處時還以為我做了什麼事,看到教官跟老師面色凝重,說我阿公病危,我就從板橋的學校衝回鶯歌阿嬤家,路上我一直哭,回家的這段路程很難忘記。以前阿公是家裡地位最高的,大家一定會等他坐好才開始吃飯,所以小孩每次都會問「阿公呢?」他過世之後一兩個月,我們回到舊家,大家正要吃飯,我就不經意脫口而出說:「阿公呢?」因為太習慣了,忘記他已經走了,這也是很難忘記的時刻。

是否強烈感受過親情或家庭的羈絆?

我跟我爸個性很像,如果他跟我同世代,他會是跟我很像的人,他很喜歡新鮮感,雖然在外面比較嚴肅,但他在家裡真的很爆笑。自從半退休之後,他會自己去看電影、學攝影和薩克斯風,會去拍老鷹在水面上抓魚,像大家想像的一堆人帶大砲(相機)去拍照,他就會是其中之一,他是個興趣很廣泛的人,對 3C 產品也很 enjoy,有一陣子我要常常去教他電腦。

我的得失心不會很重,認為不要做愧對自己的事、知道有誰關心你就好,生活一定會有狗屁倒灶的事,如果一直陷在那個情緒其實是浪費時間,這種人生觀是他教我的。

今年小花計劃以「時差」為名,你對「時差」有何理解或聯想?

每個人感受跟觀看事情的方式一定不一樣,就算我們一起看到,我們對它想像的差距就是時間造成的,因為時間因素,所以讓每個人投射不同的價值觀,物我的關係是透過時間產生的,我覺得滿浪漫的。

透過自己參與小花計劃,希望向觀眾傳達什麼訊息?

滿難得的是有很多團隊參與,這些人都很忙,為什麼還要再搞一攤出來,表示這件事一定有某種程度的正當性。一群設計師做的東西其實不是給設計師看,要溝通的東西也都跟以前的設計展不一樣,但是觀眾還是看得到對平面設計、空間、VR 影像、攝影的堅持,還是有專業、有品質、有要說的話,我很喜歡小花的原因是它很單純去記錄,題目是很後面才定出來,這跟我平常策展其實很違背,我會一開始花最多時間想它的目的是什麼、想說什麼,但這次我改變態度,展覽的目的不明確,但是呈現上是很用力做的,這件事很少能看到,對同事來說也很重要,公司有一些案子是無目的地做,但心裡會覺得溫暖。

【小花.時差 紀錄展】
08/19 - 09/18|臺北信義公民會館 眷村文物館(四四南村)
09/30 - 10/31|臺中 放送局
集資計畫詳見:小花,土地故事與記憶保存計畫
最新消息詳見:小花計畫 臉書專頁

#王耀邦 #格式設計 #陳佩芸 #小花.時差 紀錄展 #方序中 #孫志熙 #攝影 #眷村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孫志熙
撰稿孫志熙
攝影陳佩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