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中、台的時代配樂」:《愛上噪音》新書發表會
日期30.07.2012
7 月 26 日八旗文化在小哲食堂新開闢的地下室展演空間,舉辦了「港、中、台的時代配樂」:《愛上噪音》新書發表會,請到香港最異色的歌手黃耀明、中國樂評張曉舟、陽光時務台灣總監張鐵志,一同共襄盛舉。在這敏感的師大夜市巷弄,曾經是許多文學、搖滾游子聚集的地方,如今,居民的樓房上還懸掛著「良好居住場所拒絕油煙噪音」的大布條;而我們則仍溫存於前一夜 Radiohead 精采演唱的激情餘韻之中,來到這裡一同思考為什麼我們會愛上噪音、守護噪音。
《愛上噪音》集結兩岸三地知名音樂人與文化評論者的作品,由柴子文、張鐵志編著,「陽光時務」策劃,匯聚了中國、香港、台灣近二十個重要的樂團和歌手的「噪音」故事,包括黃耀明、崔健、陳明章、萬能青年旅店、左小祖咒、林生祥、胡德夫、巴奈、my little airpor、張睿銓等人。
發表會一開始,張曉舟即說到:「每個時代的政府都不喜歡噪音,只想聽主旋律。而當現在的社會禁忌越來越少,可接受的程度『好像』越來越寬容時,我們又應該如何才能挑戰權威主義與大眾的神經呢?」就像崔健所說:「文藝喪失了批判,只是娛樂。」搖滾噪音的核心,應就是永遠保持批判的精神。
而黃耀明也提出:「音樂,可能比上街更有效。」一直以來可說是「流行音樂中的非主流」或「非主流音樂中的流行」的明哥,也被張曉舟譬喻為「糖衣砲彈」,其「達明一派」抗議之中也堅持著獨特的美學。黃耀明新專輯《拂了一身還滿》因為要等大陸批文,遲遲未能發表,《下流》一曲卻已非常風行,歌詞也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他們往上奮鬥,我們往下漂流
靠著剎那的碼頭 答應我
不靠大時代的戶口
他們住在高樓,我們淌在洪流
不為日子皺眉頭 答應你
只為吻你才低頭
手牽手 往歷史下流
靠著剎那的碼頭 答應我
不靠大時代的戶口
他們住在高樓,我們淌在洪流
不為日子皺眉頭 答應你
只為吻你才低頭
手牽手 往歷史下流
「他們往上奮鬥,我們往下漂流」雖多少有種世態炎涼的抒發,但也並非完全是抗議,而是一種坦蕩蕩的生活精神。而張鐵志也說道,搖滾也是一種「考驗」,如羅大佑或 The Rolling Stones,現在已無法在當代發揮批判的精神,搖滾精神要如何延續下去,需要年輕一代來傳承。
又討論到 Live House 的生存空間時,張曉舟也說道:「北京的狀況目前是最好的當然中國現在的酒店可以表演的,都是有賄賂的,但還是最自由、開放。而香港則是有點『怪胎』的,香港長期以來受資本主義影響很深,人民卻又不是選民,自我的文化又不足,好險還有明哥等人在努力。」
黃曉明也說道,他到台灣來有觀察到,一種「小清新」的氣氛在媒體、雜誌都相當流行,他希望這樣「美好的一件事、一種風景」的期盼不會逐漸變成「麻木」的刻板印象,大家仍應持續反思。
台灣最近持續爆發了好幾件事件,有人心存高傲扼殺貧困可憐者、不同與己者的生存空間,甚至讓人有種白色恐怖、戒嚴般的恐慌,在在引起人們討論。當網路上輿論持續蔓延時,該如何反擊與支撐我們真正的文化,是年輕的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大家都應該知道的是,「噪音」絕不是破壞美好社會的排泄物,而是多元文化中反省、獨立思考的批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