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場鬧騰的民主派對:《愛上噪音》

開一場鬧騰的民主派對:《愛上噪音》

作者閱讀私訊
日期31.08.2012

由張鐵志、柴子文主編,「陽光時務」策劃,中港台三地重要的音樂人齊聚《愛上噪音》一書,用文字與音樂開派對,痛飲現實的酒、並同時與憂心跳舞,大談/彈民主的噪音。「陽光時務」是在 2011 年上市的雲端雜誌,利用多媒體追蹤中港台議題和世界新聞,以世界新公民之姿自居。在創刊後立即被中國封殺,是他們最得意的事蹟之一。

「如果時代是場電影,噪音就是它最好的配樂!」派對拉著這樣的布條,音響播放著抗議的聲浪,與會者包括胡德夫、巴奈、林生祥、崔健、左小祖咒、萬能青年旅舍、周雲蓬、達明一派、My Little Airport ……等眾多中港台歌手、樂團與樂評。透過編輯與策劃,書中以每位歌手或樂團重要的一首「噪音」為代表,並透過簡介、專訪與樂評,試圖從各個角度呈現出歌手的人生態度與作品意識,書上的 QR code 更可以讓讀者隨時用智慧手機刷出互相對應的線上影音表演、專訪,積極地邀請讀者愛上「噪音」。

所謂「噪音」,通常用以形容物理上的聲音波動不規則,因而讓人感到嘈雜。只是這裡所謂「噪音」是指意義上非比尋常的音樂。這些噪音基本上都很好聽,它不會震裂你的耳膜,卻會震穿你的心眼,使得人如癡如醉、又怒又狂、既憂且慮。


周雲蓬〈中國孩子〉旋律可舒緩好聽了,會被稱作噪音就是因為歌詞與內容,犀利得太刺耳。你乍聽那旋律還以為是首動人的民謠,然而歌詞卻字字搖撼人心,直逼著你審視中國近代社會上遍體血淋淋的傷口。 1994 年新疆克拉瑪依市舉辦活動發生火災,一句「學生不要動,讓領導先走」燒死了在場 288 名學童。周雲蓬一直想記錄這件悲劇,後來卻隔了十年的距離才將它唱出,且一開口就語出驚人。前幾天看完這本書後心情澎湃,遂將周雲蓬〈中國孩子〉這首「噪音」貼到臉書,歌裡「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的驚人異語立刻引來一位四川朋友對周雲蓬開砲:「你們就鬧騰吧,把中國鬧垮了。你們就開心了,滿意了。唱這首歌的周先生,我真心奉勸一句。您要是有本事,期待您以後能成為改變中國歷史的人。您要是沒這本事,就別在那兒站著不腰疼地說風涼話。」這位朋友怒氣沖沖指謫歌詞中「不要做成都人的孩子,吸毒的媽媽七天七夜不回家」分明糟蹋她的家鄉,讓大家都以為成都是個毒巢。

正煩惱著到底要不要去向我那四川朋友排解這團誤會的混沌,就見另一位同樣來自四川的朋友回話了:「這樣的歌怎麼叫鬧騰就把中國鬧垮了呢?歌頌黨、歌頌祖國的歌多的是,你聽著是開心了,覺得一片和諧了、中國強大了,浮雲好麼?一個站出來說真話的人被叫做鬧騰?我也是成都人,我感到的更多的是羞愧,不是憤怒……」

是了,這就是噪音。噪音之所以為噪音,就因為它絕對不是人見人愛的濃情蜜意,它們「不靠大時代的戶口」(註一),自成一調而不與主旋律共鳴,曲中的語氣可以柔和,但反叛的意象很尖銳、改革的期待正沸騰。

周雲蓬既沉痛地唱出〈中國孩子〉,又嘻笑寫下〈買房子 & 賣房子〉,從 2006 年歌詞中唱道一套房子三十萬,至今竟已得改成三千萬。身為中國話題藝術家艾未未的好友,左小祖咒在 2010 年寨橋村村長錢雲會離奇死亡後(註二),寫下〈我的兒子叫錢雲會〉,並由錢雲會之父申冤演唱。長相溫婉的邵夷貝唱起歌來細聲細氣,但〈正確死亡指南〉卻辣狠狠地諷刺 2011 溫州動車事故。巴奈以充滿靈性的嗓音捍衛台東美麗灣的清淨,奉勸人類的破壞是「錯了就無法回頭的路」。香港 C AllStar〈別讓小島沉沒〉講述失去的情懷,也希望小島上的新世代對於社會現實不再「沉默」。

《愛上噪音》集結了這些噪音製造家,有的基於對土地的溫情製造噪音,有的為了人民;有的為了島嶼的幸福高聲一呼,有的利用噪音越級上訪。這場派對上的人們,喜歡不同的酒類、擅跳不同的舞別,關注的口向不同,但都不甘放棄擁抱令人無奈的現實。而噪音,就是他們獻給時代的戀曲。

註一:黃耀明〈下流〉一曲中的歌詞。
註二:錢雲會是浙江省溫州市的樂清市蒲岐鎮寨橋村的民選村長,曾抗議非法徵地,多次上訪被拘。錢雲會在 2010 年 12 月 25 日被一剛出獄的司機撞死,目擊者聲稱這是場惡行謀殺,但最後官方定讞為交通事故。

延伸閱讀:「港、中、台的時代配樂」:《愛上噪音》新書發表會

#周雲蓬 #中國孩子 #愛上噪音 #林生祥 #巴奈 #八旗文化 #民謠 #艾未未 #張鐵志 #中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潘怡帆
圖片提供八旗文化
影片來源陽光時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