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面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愛人與愛情

愛的面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愛人與愛情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3.10.2016

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初的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亞,以他劇作家的身份最為人所知。他的經典劇作《羅密歐與茱麗葉》和《奧賽羅》等等寫出人心的複雜,以及在權力糾葛中,純粹的對情感的渴望。他對人性和情感的深刻了解,讓他創造了深植人心的故事和角色。除了富於技巧的劇本創作,莎士比亞也創作了一系列十四行詩。

詩是更為直接的一種文體,詩人把自己打開,誠實的交給讀者和愛人,並在嚴謹的押韻格式中釋放自由的感性。作為一個詩人,莎士比亞讓大眾看到另一個柔軟而堅定的面貌。雖然這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不一定是以第一人稱出發來寫作的,但是其中透露的多變情感來自莎翁的內心。他對於愛情的感受和想法也許能為當代的情人們帶來看待愛情的不同角度,或會心一笑的領會。

Sonnet 130 
 

My mistress' eyes are nothing like the sun; 
Coral is far more red than her lips' red; 
If snow be white, why then her breasts are dun; 
If hairs be wires, black wires grow on her head. 
I have seen roses damask'd, red and white, 
But no such roses see I in her cheeks; 
And in some perfumes is there more delight
Than in the breath that from my mistress reeks. 
I love to hear her speak, yet well I know 
That music hath a far more pleasing sound; 
I grant I never saw a goddess go; 
My mistress, when she walks, treads on the ground:
And yet, by heaven, 
I think my love as rare 
As any she belied with false compare.

在十四行詩第一百三十首中,莎士比亞以幽默的口吻訴說愛人的不完美,打破完美情人的迷思。整首詩以莎士比亞發展的獨特押韻文體構成:三節四行詩加上收尾的兩行對句,跳行押韻。這樣的押韻方式使朗誦的聲韻更加多變,在規律的節奏中時而變奏,並在最後的對句來一記轉折,餘波盪漾,不愧為戲劇才子的神來一筆。

這首情詩以描寫愛人的外貌為主軸,開頭第一句就說了情人的眼睛不像太陽,接著又說她的唇不像珊瑚那樣紅。這似乎有點煞風景,情詩不是為了讚美愛人的美好而寫的嗎?怎麼劈頭就說著她外貌的不完美呢?莎士比亞以簡潔有力的兩行句子在詩的一開始就將讀者敲醒,讓人馬上理解這不是傳統而常見的浪漫情詩,而引人好奇。

接著他描述雪的白,以及愛人胸膛的黯淡,甚至描寫愛人如黑色鐵絲一般的頭髮;描寫玫瑰的顏色與輕盈質感,但這樣的美好並不屬於他情人的臉頰。述說芳香的氣味何等愉悅,但情人的呼吸竟是發臭的。他愛聽情人說話,但她的聲音顯然不如音樂悅耳。她不是虛幻而美好的想像,而是腳踏實地真實的存在。這一連串詩句創造了美好事物和平凡情人之間的對比,像是玩笑又認真,像是不敬但又誠實的可愛。

到了最後的轉折對句,他說:他的情人就和那些被喻作女神的女人一樣珍貴。儘管她並非完美,但她不需要那些虛假的美好言詞裝飾,就已經是珍貴的另一半。對句捨棄了跳行押韻,用聲韻和諧的句子真誠的表白,為情詩作結。讀者跟著這麼一讀下來,心目中出現一名黑髮深色皮膚的謎樣女子,那樣的美比起理想的脣紅齒白纖柔美女,也許更引人入勝。

在十七世紀時,十四行詩和各種情詩是非常受歡迎的詩體,並且有大量的詩作產出,其中很多都是以大自然的美來比喻女子的美好。詩人們塑造了如女神一般完美的愛情形象,陶醉之餘不免讓人覺得過度虛幻而落俗套了。莎士比亞的另類情詩戳破不切實際而膚淺的幻覺,真誠對待愛人與情感,雖然讀起來直白甚至魯莽,但讓人們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中欣賞不完美中的幸福。

在當代的愛情中,時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情趣。情人間總互相開著玩笑,說著對方的大肚腩、軟嫩的小腹、小小的單眼皮眼睛、鼻頭的點點雀斑。帶著溺愛的語氣,情人頑皮的說著彼此的不完美。那是在說,儘管你不完美,但是我喜歡你的矮個子、你的水桶腰,很喜歡。只有情人之間能把這些小小批評轉化成旁人難以介入的情趣,像孩子一般玩耍,輕鬆的談場戀愛。沒有什麼女神包袱、面子問題,在最信任的人面前,做回那個不完美的自己。這不是愛情最自然的狀態嗎?在減重、醫美風氣盛行的現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一百三十首尤其提醒我們追求真實的重要性。在愛人面前卸下武裝,就是最好的禮物。

Sonnet 116
 

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 
Whose worth's unknown, 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 
Love's not Time's fool, 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 
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 compass come; 
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 
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 
If this be error and upon me proved,
I never writ, nor no man ever loved.

相較於這樣幽默打趣的詩作,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一百一十六首就顯得嚴肅莊重多了,其中所創造的愛的形象與概念是永恆不變的。在詩的開頭,詩人提出對愛的理想,以堅定的語氣否定兩個契合的靈魂不應當結合的說法。以否定句強調他對於相愛而結合的信仰,在一開始就給讀者一記重拍。接下來的三行詩句,詩人以簡短而肯定的語言訴說:什麼不是愛。會被阻礙的、會隨外在情況或行為所改變的情感,就不是愛。以如此簡明甚至嚴謹的語言直接表達了其堅定。

接下來的段落,詩人開始訴說,愛是什麼。愛是像燈塔、恆星一般的存在,在風暴之前不為所動。這個段落說明了愛永恆不變的特性。

接下來的詩句描寫愛的深廣,它無法被丈量,但是人們能夠認識它的高度。在這裏將愛的度量衡放在「高度」是一個有趣的選擇。人一直嚮往高於自身的存在,如果愛擁有比人本身還要高的意義,就可以為人的靈魂帶來昇華,也許能夠這樣解讀這首十四行詩所蘊藏的訊息。

莎士比亞接著寫下時間與愛的相對性。時間會讓人老去,讓事物消逝,人們總擔心愛會隨著時間逐漸被消磨凋零。但莎士比亞在此熱烈的訴說,真正的愛是不為時間所威脅的。當然他也肯定了時間無情的鐮刀終將抹殺美貌,但是愛並不會因為這些而改變,時間的刻度很短,而愛是永恆的,甚至可以持續到盡頭。到了最後的莎翁式結尾,他以假設語句再度鞏固他信仰一般對愛的定義。如果他錯了,那麼他就從沒寫過詩,而且從沒有人真的愛過。

和十四行詩第一百三十首的幽默輕挑不同,莎士比亞在十四行詩第一百一十六首中,以絕對的熱情一再的為他心目中理想的愛辯證。愛的意象變得非常明確而清晰,像一股不容抵抗的引力,引發源源不絕的執著。他對人、對事物、甚至整個世界的熱愛在這首詩中表露無疑。所有他的詩,以及他的文字都是為了這股強大的愛服務,他寫的是愛,並且對這樣永恆的愛堅信不移。

在第一百三十首給情人的詩當中,他打破完美情人的幻覺,重新建構一種愛情的理想:不完美中的完美。而在第一百一十六首關於愛的定義的詩作中,他進一步的確認了這種接近瘋狂的完美。然而永恆不變的愛真的有可能存在嗎?超越時間空間並且永不間斷的情感似乎是一場太過美好的想像。但若跳脫愛情這一類情感來思考,人與人之間存在各式各樣的關係與情感,甚至擴大到人與世界。若我們能像詩人那樣,做整個世界的愛人,那世界是不是就會好一點?從個人出發,到人與人、人與動物環境、群體與群體、國與國,在這些關係中如果都存有對世界的熱情與愛,那人就能成就高於自己的意義。

讀完這兩首十四行詩,可以看見莎士比亞不但是個話術高超的情人,還是個絕對的浪漫主義份子。在當代的愛情中,人們仍然對永恆的愛戀抱持憧憬,但一段輕鬆又充滿情趣的愛情也許更受忙碌的現代人喜愛。

莎士比亞對於寫作的熱情源自於他擁有的深刻的愛,並且他以微妙的書寫方式讓讀者得到對於愛的不同想像,以抽象的比喻旁敲側擊,一步步接近關於愛的答案。好的詩人不創造特定的扁平畫面,而是創造多變的意象。不同的人讀莎翁的十四行詩,內心會反映出不同的意象,產生不同的生活聯想,這也是其珍貴之處。在這位文學才子離世 400 週年後,他的戲劇和詩句仍繼續撥動人心,激發創作者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詩的畫面。

IMAGE

© Chie Kutsuwada

 

為了慶祝莎士比亞逝世 400 週年,英國文化協會在全球推出「永恆莎翁」(Shakespeare Lives)計畫,台灣英國文化協會積極響應,與中興大學和靜宜大學推出「當漫畫碰上莎翁十四行詩」活動,期待以繪本和漫畫手法讓台灣學子更了解莎翁經典作品和十四行詩。

10/5~10/7 活動中更邀請到活躍於英國漫畫界的轡田千里小姐(Chie Kutsuwada)參與相關演講及工作坊,期間也將展出「2016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漫畫 x 繪本競賽」徵選出的優秀作品。轡田千里小姐也將在工作坊中分享她以莎士比亞劇本和十四行詩為靈感所創作的漫畫作品,讓大家一窺詩文如何轉化成精彩的平面藝術。
 
活動連結:
http://www.britishcouncil.org.tw/events/2016shakespearemanga

IMAGE

© Chie Kutsuwada

 

 

#繪本 #十四行詩 #漫畫 #莎士比亞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于恩平
圖片提供英國文化協會 British Council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