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王佳惠(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王佳惠(上)

作者孫志熙
日期15.12.2015

與我們對造型工作者的印象幾無違合,王佳惠一身黑服出現在採訪現場,低調且不失個性地隱匿在五顏六色、百花齊放的龍山寺街友群中。她常到這一帶進行田野調查,取來的靈感曾被應用在《郊遊》的人物塑造。近幾年由於重心從廣告移轉到戲劇,工作更加繁重,為了節省平日出門和出國整理行李的時間,不需煩惱行頭、配色,也能不分季節地多層次穿著,黑色是方便又不怕髒的最佳選擇,「我工作一定要靠咖啡,之前愛穿的每件白衣服都是咖啡漬,我就自己染成黑的又可以穿。不過我心裡是彩色的,一點都不 dark。」她說讓身外之物維持簡單,心裡反而更輕鬆自在。

開始關注各種街友形態,很大契機是因為拍蔡明亮的電影。《郊遊》裡的李康生被設定為一家小店的老闆,景氣不好店倒了,突然失去房子、金錢的支柱而徘徊在社會邊緣,所以他和兩個小孩的穿著並非如流浪漢般破爛,但劇情未解釋他的背景,只能在造型上加以暗示,「做這類的人物造型我就需要去尋找靈感,他們不會穿襪子,因為沒人會洗,特別的是他們身上的顏色很不協調,不像我們生活裡所見都是搭配好的,那種不協調感在視覺上有很大的刺激。」

從小夢想成為服裝設計師,1990 年高中畢業後至東京的文化服裝學院進修,這間歷史悠久的學校培養了山本耀司、高田賢三等國際大師,「當時覺得校風保守,後來回想其實基礎打得非常扎實,學校一點都不要求設計,而是從裁縫技術一步一步來,比如燙西裝袖子的每一道手續都要做到好,像蓋房子一樣,地基沒打穩就垮了,先有基礎才能實現創意。」赴日留學造就她嚴謹的工作態度,該地發達的資訊也養成她廣泛取材的習慣,「不是說做服裝就要整天泡在時裝雜誌和最新的流行裡,我覺得看看展覽、歷史小說也好,什麼都可以吸收。」回台後,在轉職空檔接拍了第一支廣告──「雪露」,金城武與大S 主演,奮力拍完第一支後又來了第二支,然後不知不覺就這麼過了 20 幾年。從廣告入行,也接觸過唱片、電視、平面,透過當時廣告圈人脈及美術指導葉錦添的推薦,她與電影的機緣開啟於 2000 年《你那邊幾點》,「後來又拍了《幫幫我愛神》,預算很少,做得非常辛苦,蔡明亮是監製兼美術指導,前製時他跟著我們去找服裝,過程裡覺得我們很認真、任勞任怨,才真的認識我這個人,之後就陸續合作。」到了 2009 年《臉》,適逢市場環境回溫,她視為自己造型事業的重要轉折,電影成為此一職涯階段的主角。

洽談合作時,不免被問到「最喜歡自己哪一次的作品?」讓人大秀豐功偉業的機會端到面前,她的反應卻是瞬間愣住、遁入自己的世界裡深思,連客套應答也忘了,就這麼讓會議氣氛凍結,「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我享受的是工作過程,不管多艱難多折磨人,尤其電影是集合不同部門的集體創作,不只是我單一的表現,這也是我回答不出來的原因。」在拍攝階段,各部門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見電影的冰山一角,經過剪接後製,片子又會成為另一種樣貌,從業人員往往要到首映當天才能親見付出的心血如何被呈現,「所以我比較專注在過程中的貢獻,尤其是和主導性、創意面比較極端的導演合作時,很難去抓到他想像的世界,這時年輕助理會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比如椅子移動 0.5 公分在畫面美感上的差距和意義是什麼,只會覺得又耗費了一小時,開始陷入低潮。」這種認知落差與挫折感,往往是進入拍片實務的第一個魔王關,開拍前體力和創作力達到高峰,接著撐過拍攝第一週沒得睡的疲累,半個月後終於習慣、能夠享受大家一起工作的氛圍,再來就會疑惑自己在做什麼,想看卻又看不懂,「這時候很多新人就離開了,拍片是很複雜的事,每天都要解決無止盡、想都想不到的問題,這時會有摩擦,有時也要安撫助理們。」(待續)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
近年介紹過不少新生代導演,顯現的是台灣電影青春朝氣的一面,然而新生的芽尖之下,都是仰賴無數從業人員築成枝幹,擔任強韌厚實的中堅,撐托起整座產業,該是時候令他們獲得多一些目光與關注。本系列專訪了十位術業有專攻的電影工作者,有的自片廠起步,有的是學院背景出身,資歷橫跨八〇年代至今,即使在攝製領域的職涯中他們慣於退居幕後,卻有許多經驗、故事值得以文字和影像記述,關於拍電影的種種,以及他們深愛電影的人生。

孫志熙
曾任《CUE電影生活誌》、《SCOPE電影視野》主編。現從事專欄與文案寫作、短片推廣、獨立製片、跨國當代藝術組織台北組頭、地下電台主持人等,擁有多重身分與很多款名片。   

#in微創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孫志熙
撰稿孫志熙
圖片提供in微創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上)

他總算穿越午後瀑布般的雨幕現身民生社區,此時正逢電影《極樂宿舍》拍攝期,「有緊急狀況要處理」簡直好比吃飯喝水,製片的心臟果真必須是銅牆鐵壁,但這句話說在我們當下 ...

13.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製片徐國倫(下)

徐國倫體察到一個迫切的問題,「工作人員沒有太多次機會去磨練同一件事,因為同時在成形的案子太多,以往要拍 3、5 年才能向上一階,如今職能上所需磨練的時間空間都被 ...

16.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上)

潘倫琳的造型工作從廣告開始,然後才是電影和電視劇。當年考進實踐服裝設計比較像是意外,她雖然愛畫畫和設計,卻相當痛恨裁縫,「我裁縫很弱,每次都會縫歪,不然就是針斷 ...

20.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造型指導潘倫琳(下)

「以前我是演員或導演要什麼就給,盡量配合人家,但是碰到小棣老師和黃黎明老師之後,要一直去想,去設計新的東西說服他們。」和稻田工作室的第一次合作是《擁抱大白熊》, ...

23.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上)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上)

銀幕上,夥伴與追夢的故事不外乎在兩種地方發生:日本高中生的社團辦公室、美國年輕創業者的自家車庫。銀幕下,鄰近台北浮洲橋一棟民宅的一、二樓,10 年前曾經聚集了一 ...

27.10.2015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下)
in微創 ╳ BIOS|大師講堂電影職人篇──燈光師葉明廣(下)

論及危險,燈光組的確是劇組中職業傷害風險最高者,事故也確實層出不窮,「比如在城市裡架高台,如果位置離電線很近,會有磁吸作用,器材搬動時可能左右橫移,吸過去就觸電 ...

30.10.2015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