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差】來自西方的零食大國:美國篇

【零食差】來自西方的零食大國:美國篇

作者
日期08.12.2014

美國或許是多數人幼時認識台灣以外的第一個國家,腦中關於外國的定義經常從此展開。台灣各個商場裡,來自美國的零食比例極高,美式文化似乎已經鮮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奇,但事實是,在這片廣大的土地上,仍有更多未知隱藏在大都市外,偏鄉遠鎮的傳統小店裡。

與我們交換零食的 Carl Huder 是住在 Petoskey(佩托斯基)的美國人,目前為密西根理工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是個巧克力愛好者,他寄來的包裹中也多半是各式各樣的巧克力。在他眼中,密西根州的零食生態沒什麼變動,童年時期的零嘴現在幾乎都還能購得,除了一種鱒魚外型的彩色酸味軟糖消失了。

 

另外有些包裝亮麗鮮豔的零食則由編輯群的友人提供。Razzles 是一種外型近似黑佳麗水果軟糖,但經咀嚼後會變成口香糖的神奇糖果,食用過程的轉變相當特殊,一顆糖果,兩種滿足。Cry Baby 則是很典型的泡泡糖球,別被它漂亮的外殼顏色騙了,雖然看似與台灣的泡泡糖自動販售機裡賣的幾無差異,一旦開始嚼食絕對會讓人酸到眼淚直流,而這也是它的名稱由來。眾人一致認同最古怪的零食當屬 Pelon Pelo Rico,褐色的醬狀物從容器頂部密集的小圓孔擠壓出來,一條條地好似梅杜莎的頭髮,羅望子的口味酸中帶點辣;味道儘管獨特,令人大開眼界甚至有些怯於嘗試的,終究是那與眾不同的食用方法,嚐鮮之餘又多了一層樂趣。

我們寄去的台灣零食中,Carl Huder 最討厭無花果乾(又稱木瓜絲),酸中帶甜的強烈滋味對他而言十分詭異;最喜歡的則是口哨糖,他從未見過如此「功能特殊」的糖果!由於不會吹口哨,所以 Carl Huder 對於口哨糖竟能讓他輕鬆發出口哨聲感到非常驚訝——這也是多少台灣人的集體記憶,第一次吃口哨糖,成功發出聲音時,興奮喜悅溢於言表,往後總噘著嘴,小心翼翼地拿捏吹氣力道,不讓糖果噴出去,而發出最響亮的哨音成了孩子們間的比賽。咻咻的哨音帶著專屬於它的共鳴效果,飛越太平洋,開啟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零食時光隧道。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文字許雯鈞
攝影李晨瑜(零食近照)、張世馨(零食店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