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漫畫,三十年風骨──讀松本大洋《東京日日》,以及背後承載的漫畫人生

三十年漫畫,三十年風骨──讀松本大洋《東京日日》,以及背後承載的漫畫人生

作者馬世儀
日期31.07.2023

編按:在松本大洋的最新作品《東京日日》裡,他選擇了漫畫編輯為主角,從中,我們似乎看見他對於漫畫產業,乃至於因漫畫而相遇的人們的關注。本文由《東京日日》譯者、同時擔任大塊文化松本大洋系列作品審定的馬世儀撰稿,自松本大洋的少年時談起——

封面圖片_《東京日日》松本大洋/大塊文化 © 2021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天才少年與他的極限

1983 年,高中二年級的松本同學,因母親的介紹接觸了大友克洋與吉田秋生的作品而愛上漫畫。

兩年後,首次拿起畫筆開始創作的他,由於仰慕正於《週刊 Morning》連載的作家土田世紀,因而選擇講談社作為自己投稿的第一站。1987 年,努力兩年的松本同學終於以《STRAIGHT》獲得「四季賞」的準入選,該作也於同年《月刊 Afternoon》的增刊號揭載,大學生松本大洋正式在漫畫業界出道。

這位剛出道就自認為是天才的年輕人,不僅馬上把打工給辭掉,甚至連大學也給休了。然而,連載版的《STRAIGHT》只畫了兩本單行本的量即被腰斬,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有多麼不知天高地厚。連載結束後的大洋經歷了足足一年的空窗期,直到小學館的編輯堀靖樹出聲向他邀稿,大洋才終於有機會於《BIG COMIC SPIRITS》發表下一部作品《ZERO》。之後的《花男》、《惡童當街》、《乒乓》等書迷耳熟能詳的名作,也都是松本大洋繼《ZERO》之後於同誌連載的作品。

IMAGE

《ZERO》,封面提供: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IMAGE

《花男》松本大洋/ 大塊文化
HANAOTOKO © 1992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BIG COMIC SPIRITS》是一本什麼樣的漫畫雜誌呢?曾經連載過高橋留美子《相聚一刻》、窪之內英策《單身宿舍連環泡》、柴門文《東京愛情故事》跟《愛情白皮書》、浦澤直樹《20世紀少年》⋯⋯就算在台灣也稱得上是家喻戶曉諸多名作的青年漫畫週刊。

雖說青年取向的作品跟少年漫畫雜誌相比,自由度要高出不少,但松本大洋的作品在《SPIRITS》中還是屬於極為異色的存在。身為小學館最具代表性的看板青年漫畫雜誌,想當然爾也背負著極為沉重的業績壓力。《ZERO》和《花男》於連載期間的讀者問卷排行榜中總是敬陪末座,《惡童當街》甚至也差點因人氣不足而被腰斬,經責編堀靖樹力排眾議死守之下才勉強撐到三本單行本的量。

IMAGE

漫畫雜誌《BIG COMIC SPIRITS》

IMAGE

《惡童當街》松本大洋/大塊文化
TEKKON KINKREET〔BUNKO〕© 2013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要一直到《乒乓》之後,一般讀者才慢慢體會到「松本大洋作品」特有的魅力——然而在連載完《乒乓》後,松本大洋的體力也到了極限。

週刊連載作家大都有著足夠完善的助手團隊在背後支援,但松本大洋卻是個「從背景到龍套角色都想要自己一筆一筆描繪的人」,週刊連載也就意味著「不要說是睡覺,甚至連洗個咖啡杯的時間都沒有」。

這時候,同樣在《BIG COMIC SPIRITS》的另一位編輯看到了大洋的苦惱,邀請他嘗試「不經連載,直接出單行本」的創作模式。2000 年,這部足足花了三年才完成、整本將近 500 頁的長篇鉅作《GOGO MONSTER》為松本大洋與未來《月刊 IKKI》的主編江上英樹開啟了第一扇合作的大門。

作家小偷:編輯江上英樹

江上英樹在小學館絕對算是一位相當顯眼的編輯。不但經手過能條純一《月下的棋士》與江川達也《東京大學物語》等名作,以吉田戰車《傳染》為代表的「不條理」(無厘頭)搞笑漫畫風潮背後,他也扮演著功不可沒的推手。

這位把松本大洋從週刊編輯部偷走的江上先生或許也稱得上是「作家小偷」的慣犯——早在八〇年代末期,他就將講談社《月刊 Afternoon》四季獎得主、《週刊 Morning》的連載作家土田世紀(是的,就是松本同學高中時仰慕的那一位土田世紀)給拉來《SPIRITS》畫新連載。

江上曾在 2019 年的訪談中提到:「阿土當時住在秋田老家,我一打聽到對方聯絡方式之後當天就(從東京)衝去跟他見面,只是他在講談社也才剛開始連載新作品,所以也只能等他把手上那兩部作品連載完。一直到他開始向我們供稿為止,我都定期會跟他約在秋田站前的咖啡店討論新作的方向,直到 1991 年《俺節》才開始在《SPIRITS》上連載。」

「為什麼會選『演歌』作為題材嗎?他說『我想畫演歌』,我就回他『演歌嗎?很好啊!』然後就定案了。」

這位江上英樹,顯然是一位願意放手讓作家畫他們想畫的畫、說他們想說的故事的編輯。

2000 年 11 月 30 日,《SPIRITS》發行了《SPIRITS 增刊 IKKI》雙月刊。彼時的松本大洋才剛結束《GOGO MONSTER》,本以為在嚐過週刊連載地獄之後,能夠像歐洲漫畫那樣「沒有截稿日,直接出書」的出版方式會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創作型態,沒料到這本磨去他三年光陰才生出來的大部頭作,讓他經驗了另一種「孤獨+看不見終點」的無間地獄。「作家小偷」江上主編看準了時機,再度將魔爪伸向松本大洋。

IMAGE

2000 年《SPIRITS》發行了《SPIRITS 增刊 IKKI》雙月刊

IMAGE

《GOGO MONSTER》松本大洋/大塊文化
GOGO MONSTER © 2000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適度的截稿壓力,但又不願重蹈週刊連載的過勞惡夢嗎?歡迎加入《IKKI》的大家族!(設計對白)

上面這句話雖然是筆者自己腦補出來的,但是江上英樹的確有明白的表示過,《IKKI》最初的想法,就是想為如同松本大洋這樣,未必適合週刊步調的漫畫家做一本雜誌。

「有每三個月就出一張單曲的歌手,也有兩年才出一張專輯以示存在感的歌手。不是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因為就是有各種不同的類型。

這個可說是為非主流作家量身打造的環境與體系,果然馬上抓住了松本大洋的心。

「畫到第五期為止可以嗎?」
「好啊好啊!」

松本就這麼成為《SPIRITS 增刊 IKKI》的看板作家。而開張第一期的壓箱鎮誌之作《No.吾》,後來就這麼在《IKKI》連載了足足五年⋯⋯除了松本大洋之外,《SPIRITS 增刊 IKKI》還網羅了日本情色漫畫界的傳奇山本直樹(森山塔)的新作《安住之地》、知名編劇坂元裕二與平凡、陳淑芬合作的短篇作品《藍調》、恐怖大師伊藤潤二的《阿彌殼斷層之怪》、還有另一位(多半也是被江上主編拐來的)來自於講談社《月刊 Afternoon》的黑田硫黃所帶來的新作《Sexy Voice and Robo》、以及林田球的《異獸魔都》等作。

《月刊 IKKI》:獻給「這輩子一定要畫出來」的漫畫

兩年三個月後的 2003 年 3 月 25 日,江上英樹擔任主編的《月刊 IKKI》正式創刊。

延續《SPIRITS 增刊 IKKI》的精神,這本大膽起用多位非主流的實力派作家,以及大量實驗風格強烈主題的連載陣容的漫畫雜誌,其版型美術設計、以及「IKKI COMIX」系列單行本的裝訂設計,也不再交由長年以來經手無數小學館諸多漫畫雜誌的設計公司「Bay Bridge Studio」,改由祖父江慎的工作室「Cozfish」負責。

從這本被坊間資深漫畫發燒友戲稱為「小學館的《Afternoon》」、「小學館的《GARO》」的《月刊 IKKI》上,我們可以看到太多的可能性。主編江上英樹也在創刊號以這句話告訴讀者,這本雜誌有著何等的野心:

「漫畫,尚處於黎明期。」

在這句豪氣干雲的口號背後,其實編輯部也很清楚「非主流」漫畫誌在市場上所面對的是多麼艱難的硬仗。從增刊第一期就在《IKKI》連載《異獸魔都》的林田球就曾提過,當時她的責編堀靖樹(也就是當年慧眼識天才,把大洋從講談社拉到小學館的堀靖樹)在連載初期就跟他說過,「沒人知道《IKKI》何時會消失,妳要做好隨時收攤的準備。」

該說是不意外嗎?《月刊 IKKI》的發行量從創刊第一年的 34000 本,到第四年時每期印量已低於 16000 本,儘管雜誌發行量低,不過單行本的銷售成績,還能勉強讓品牌利潤不至於出現赤字,然而出版業界整體的不景氣還是讓數字持續下滑,2014 年 9 月,《月刊 IKKI》宣佈休刊。而休刊前倒數三期的印量皆已不到 8000 本。

江上英樹從《SPIRITS 增刊 IKKI》時代一直到《月刊 IKKI》休刊為止,都沒有離開過該誌主編的位子,而松本大洋在這十四年裡,除了足足連載了五年之久的《No.吾》以外,以孤兒院的孩子們為題材的半自傳作品《Sunny》也陪著《IKKI》從 2010 年走到最後一刻。

身為漫畫家,一定會有那種『這輩子一定要畫出來』的東西吧,《IKKI》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平台,一個能讓漫畫家盡情畫出『賭上整個人生』的作品的平台。經過十年努力,最終讓《IKKI》的這個『標籤』成型,我感到十分欣慰。

就在《月刊 IKKI》休刊的 2014 年 10 月,江上告別了他待了三十二年的小學館。

IMAGE

《月刊 IKKI》發行創刊號收錄了松本大洋的作品

IMAGE

2014 年《月刊 IKKI》宣告休刊

《東京日日》,與漫畫編輯鹽澤和夫

《月刊 IKKI》結束四年後,松本大洋在《BIG COMIC SPIRITS 增刊》上開啟新的連載。這次的主角,是一位漫畫編輯。

為了負起自己一手創刊的漫畫雜誌休刊的責任,年過五十的資深漫畫編輯,鹽澤和夫,不只是辭去了待了三十年的「小學社」,同時也決定讓漫畫離開自己未來的人生。

鹽澤找來了中古書店業者,準備將上千本的漫畫藏書給清空。然而就在他封完最後一箱書起身搬出家門的時候,書從沒貼牢的紙箱底掉了一地。鹽澤看著散落在地上的書⋯⋯終於還是決定留下這些數十年來支撐著自己人生的,上千本的寶物。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畢竟還是無法完全離開漫畫。

IMAGE

 

一段時間後,鹽澤去參加了漫畫家立花禮子的喪禮。這位過世的立花老師正是年輕的鹽澤剛入行時,第一位負責的漫畫家。就在喪禮結束正準備要離去時,立花禮子竟出現在他的眼前,這位已故的作家就在自己的喪禮上與鹽澤聊起了往事。

身為「小學社」旗下的當紅漫畫家,她在那段人氣絕頂時期是非常痛苦的。有一天,立花決定從此只畫自己真正想畫的東西。而也就從那一刻起,立花禮子這個名字也就逐漸與「暢銷作家」四個字愈來愈遠了。儘管在市場上不受青睞,鹽澤依然還是支持著她的作品。就算是不再繼續擔任立花禮子的責任編輯,每當有新作發表,鹽澤也從不間斷地寫信報告自己的讀後心得。

「要說真的有什麼遺憾的話,大概就是⋯⋯還想跟你合作,再畫點什麼東西出來吧⋯⋯」

已故的漫畫家淡淡地在鹽澤面前說道:

「鹽澤,跟你說一個祕密吧。」
「聽說,每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呢。」

IMAGE

離開立花宅的鹽澤,當晚即拜訪了另一位過去自己曾負責過的漫畫家宮崎長作,並向其邀稿。鹽澤決定拿自己的退休金作為資本,以自由編輯的身份,再次挑戰製作心目中「理想的漫畫誌」。為了這個目標,鹽澤開始四處拜訪自己所尊敬的漫畫作家,開始了他的邀稿之路⋯⋯

漫畫的風骨,與背後的愛

看著松本大洋最新作《東京日日》的故事,我們很難不把故事與作者在這數十年來,於漫畫業界所接觸的人事物聯想在一起。

當然,主角鹽澤和夫樸實認真到有些硬梆梆的人物設定,與《月刊IKKI》主編江上英樹的性格可說是天差地遠。更何況鹽澤是因為自己所負責的創刊雜誌僅兩年就休刊而引咎離職,而《月刊IKKI》就算是不把《SPIRITS增刊》的三年給算上,好歹也發行了十來年,實不宜與之相提並論。然而從版權頁所列的「編輯協力:江上英樹」來看,就算不是原封不動,毫無疑問地,松本大洋一定也在《東京日日》中反映了許多江上編輯(以及自己)的經驗與理念。

從筆者這個讀了四十幾年日本漫畫的阿宅眼中看來,《東京日日》是一部描寫漫畫家與漫畫編輯「風骨」的作品。

在第一回中,鹽澤在離職當天離開辦公室後第一件事,就是花五十分鐘去拜訪,好幾年前就已經不再是自己負責的漫畫家宮崎長作。除了親自跟對方報告自己離職的消息,也以「即將離開漫畫業的編輯」身分,坦誠、直接地說了這麼一段「最後一次建言」:

IMAGE

 

「這幾年來,我無法從你的作品裡感受到生命力⋯⋯」
「我真的很想看到你再次發出耀眼的光芒⋯⋯希望你不要逃離漫畫。」

看著交接給後輩編輯的漫畫家青木收最新的原稿,瞬間就抓到作者最核心的弱點,並將因而反映在作品上的缺陷給毫不保留地點了一輪,但同時也在下一個瞬間從原稿上看出⋯⋯

「把自己的缺點全都秀出來了,但是⋯⋯主線並不差⋯⋯還是能夠扶起來。」

我們可以從這些橋段看出來,鹽澤不光只是有著身為專業編輯的眼光,還有著對於作者以及作品的感情在推動著他的理念。不只是鹽澤,編輯後輩林里利子在面對青木收時的挫折、苦惱、以及堅持等⋯⋯這些也都是因為打從心裡愛著「漫畫」,才會在他們心裡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

而出現在鹽澤周圍的漫畫家,有如青木般自認懷才不遇的新人,也有像宮崎長作那樣,曾有過輝煌紀錄的老牌作家。毫無疑問他們都愛著漫畫。

不只是第一線的創作者,鹽澤在下定決心,「打造心目中理想的漫畫誌」後一個個邀稿的對象,包括了早已對漫畫業界絕望、立誓從此再也不碰畫筆的老前輩,以及同樣早已退出第一線、十多年來將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家庭的前漫畫家主婦。讀者可以感覺到因鹽澤的邀稿而給他們帶來的衝擊。並體會到無論是什麼樣的衝擊,那個背後的原點也都是對漫畫的愛。

IMAGE

 

在《東京日日》登場的角色,無一不是打從心底愛著漫畫。而殘酷的是他們一旦身處業界核心,就是必須無時無刻面對「現實」所帶來的矛盾與糾葛。就算是無法從這份感情得到回饋,也都還是離不開它。而就算是想要切斷這段關係,也沒辦法無視自己心底那個最原始的悸動。

這是一個描述無數因為愛而無法放下的人們,在漫畫這條路上重生與重新出發的故事。在抽掉了讀者人氣票選、印量、銷售量等等⋯⋯一個個產業絕對無法忽視的要素之後,鹽澤與其身邊的創作者們,該如何燃燒那份澆也澆不熄的愛,編織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漫畫」呢?

松本大洋想要透過《東京日日》讓我們看到的,就是那個編織的過程。而那個過程我想就已經是最美、最動人的景色了。

 

《東京日日》

IMAGE

作者|松本大洋
譯者|馬世儀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3.06.29 

#東京日日 #松本大洋 #漫畫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馬世儀
圖片提供馬世儀、大塊文化
核稿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