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大屠殺的爺爺來到巫女的身體──韓國薩滿的缽里神話,仍在修復歷史的傷口

死於大屠殺的爺爺來到巫女的身體──韓國薩滿的缽里神話,仍在修復歷史的傷口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2.09.2023

這是一個關於抵抗與修復的故事。

古代朝鮮皇帝的第七個女兒鉢里公主,一出生便遭到父母遺棄,只因皇上與皇后想要有個兒子繼承王位。母后把她放在一個石匣子裡,然後把它放進了陰陽交界的忘川河,使她面臨著在生與死之間不斷漂流的命運。

多年以後,朝鮮皇帝病入膏肓,鉢里不計前嫌,為救父皇穿梭於陰界與陽界。她成為遊走於兩界的女神與調解者,引渡迷茫的亡魂前往彼岸⋯⋯

這是一個關於被拋棄的女兒拯救父皇與國家的故事,也是一個流傳至今的韓國薩滿教神話。作為本土信仰,韓國薩滿教的儀式圍繞著鉢里的神話展開,丹麥藝術家簡・金・凱森(Jane Jin Kaisen)藉由紀錄片《離別社群》走訪了濟州島,那裡是韓國薩滿教現今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同時也是她的出生地。

她的鏡頭記錄了降魂、超渡等古老儀式,這些儀式「述說著韓國流血的歷史、分裂的歷史、性別壓迫的歷史、階級衝突的歷史」。儀式進行中,鉢里的扮演者、大巫女高蘇南,在一次次歌誦吟唱中告訴我們:這裡曾是一座遍地屍骨的島。

IMAGE

「無垠之森」場景照,簡.金.凱森,《離別社群》。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聯絡亡者的薩滿,死難者的女神

1945 年二戰結束,日本投降,結束了在朝鮮半島 35 年的殖民。然而新一輪分裂、流血的韓國歷史,也是從這一年開始。

隨著日軍撤離,蘇聯與美國以北緯 38 度線為界,分別進駐軍隊,在本土政權建立之前代為「託管」朝鮮半島,後來分裂的延續,如今我們都已看到,而當年,濟州島正是在這樣的動盪背景下發生了「四三事件」。

1948 年 4 月 3 日,南朝鮮勞動黨的武裝勢力對濟州警察廳發起攻擊,抗議島民被警方槍殺和刑訊逼供,他們也認為,美國主導的建國後首次總統大選因排除蘇聯控制的北方人民,妨礙了朝鮮半島統一。武裝勢力當即遭到警察與美軍報復性的暴力鎮壓。

總統大選結束,當地居民的噩夢仍在繼續。當選大韓民國建國總統的李承晚對濟州島增派圍剿兵力,並在十一月發布戒嚴令,隨後,軍警針對村民進行了有計劃的大規模屠殺,他們認為村民在私下幫助南朝鮮勞動黨與政府對抗,同時,南朝鮮勞動黨亦會殺害不願對其提供幫助的村民。

這場血腥殺戮歷時六年,直到 1954 年九月才終於落幕。

高蘇南的父親和許多村民一樣死於這場屠殺:「我父親死的地方死了 160 人,160 人的屍體堆成一座小山,父親的屍體就堆在上面。」

七十年後,簡・金・凱森帶著翻譯和攝影機回到這座島嶼,在一場降靈儀式中,她的爺爺來到高蘇南的身上,透過巫女之身將她抱住,淚流滿面:「啊,我的孫女,我兒子的女兒,如果我現在還活著,就能見到妳了。」爺爺當時是一名教師,他四處躲藏,最後仍遭警察逮捕,在折磨中死去。

IMAGE

「無垠之森」場景照,簡.金.凱森,《離別社群》。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IMAGE

「無垠之森」場景照,簡.金.凱森,《離別社群》。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沒有超渡,沒有法事,數以萬計的亡魂在這座島上執著地徘徊著,鉢里神話的後半部份於是有了新的詮釋:救活父皇之後,朝鮮皇帝曾想要把一半的國家交給她管理,然而鉢里拒絕了。

她拒絕二元對立,拒絕父皇的人間社群,拒絕遵循人類的界線。她知道,亡者的世界充滿了被拋棄者——充滿了鉢里。鉢里(바리)本就不是一個名字,「바리」的意思本身就是「被拋棄的」,於是,個人的死亡裡包含了群體的死,個人與群體的邊界漸漸消融,凝聚成一個龐大的、不具姓名的遊魂。

為這時時刻刻經歷著生離死別的遊魂,她創造屬於被棄者們的「離別社群」。

還活著的人:分裂、流浪、失根

鉢里神話的新詮釋,對於在苦難中流離失所的生者,同樣具有深厚的意義。

無論南北,韓國多重分裂的歷史讓許多人為了逃難被迫離開朝鮮半島,即便離開,也難以獲得一個安身的所在,比如在蘇聯的朝鮮人就曾遭史達林政府強迫,跨越大半個國境,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遷移到中亞、哈薩克一帶。

漂流的生者社群,如今在美國、日本、德國等地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和倖存者,在異國他鄉生育了第二代,或許也曾在戰後回去看過一眼面目全非的故土,物換星移,他們心中依舊徬徨著:我是誰,我的家在哪裡。

這種無根的困惑、失落與飄零,使生者同樣感覺到被拋棄。就像在丹麥的簡・金・凱森,作為生者社群的一員,鉢里的故事吸引他們,進入他們,提供悲傷被安放的可能。

有別於其他本土信仰,韓國薩滿教有較為豐富的女性文化,高蘇南的祖母、母親,到她自己和她的大女兒,是四代世襲的巫女。父親死後,村人將高蘇南和母親趕出了她們原本擁有的土地,她的一生中懷孕十三次,生產十一次,到最後只有四個孩子活了下來。

IMAGE

簡.金.凱森,《離別社群》(影像截圖),2019,錄像裝置,藝術家及馬丁艾斯貝克藝廊收藏。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撕裂般的痛苦,是成為巫的必經之路,對韓國薩滿來說,必須要經歷過被拋棄,才能成為巫,必須要拋棄自我,才能降魂。歷史創傷與生命的創傷,令高蘇南最終選擇在三十八歲那年回到濟州島,和母親當年一樣,成為村裡的大巫女。

只要進行降魂儀式,歷史就有復活與再生的可能,在儀式中,她慎重地扮演鉢里的角色,讓亡者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生與死的邊界,與生者短暫相會。

她給予亡者被傾聽的機會,也對亡者說話:啊,當時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您還有執念與痛苦,請說出來吧,然後放下。

IMAGE

「無垠之森」場景照,簡.金.凱森,《離別社群》。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還記得嗎?這是一個關於抵抗與修復的故事。

當鉢里在小小的石匣中向天地探問:「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她首先必須直面被拋棄,才能拋棄被拋棄的事實。為了拋棄被拋棄的事實,她絕不拋棄亡者。當她拒絕父皇把一半的國家交給她管理的承諾、拒絕遵循人類的邊界,這是她對命定的抵抗,屬於她的修復與新生。

而這一切開始的關鍵,是直面。

四三事件七十年後,濟州島舉行了公開的超渡和祭祀儀式,從前不能談、不敢談的創痛記憶,如今終於能夠流淌在和煦的春天裡,曬曬太陽。


無垠之森
展名發想自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展覽邀請十三組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探索生命中的渾沌地帶。文中紀錄片《離別社群》的創作者簡·金·凱森是韓國跨國收養潮的一員,她在 1980 年被收養到丹麥,當時僅三個月大。

時間|2023.07.01 - 2023.10.01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B1
網頁資訊|https://reurl.cc/QXo4KO

#韓國 #薩滿 #紀錄片 #簡金凱森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陳莉文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核稿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