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作為抵抗》:佔領街頭之後,我們還能怎麼做?

《以生活作為抵抗》:佔領街頭之後,我們還能怎麼做?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5.12.2014

抗議群眾離開了街頭,還能做什麼?

和眾多年輕人一樣、在今年三月經歷立法院靜坐洗禮的李秉芳說,社會運動不可能永遠佔領街頭,那麼這些力量除了奉獻一己之力進入 NGO、投身推廣教育,「是不是有門檻更低、更容易執行和實踐的方法?」她思考、和朋友討論,找出了一個解法:在生活中,實踐那些你所爭取、追求的信念。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應該怎麼做?她找來許多創作者,針對能源、飲食、財團、碳排放、媒體等 8 個議題,策劃一系列《以生活作為抵抗》展覽,由他們親身實驗、示範後,轉化成展品,和大家分享實際的做法。
「這些都是創作者本身的生活,親身的實踐。」李秉芳以飲食的展品《厭食症》為例,創作者本身也是廚師,在食安問題頻傳的時刻,她發現廚師不只要負責料理,更該為民眾把關食材。於是,她開始追溯食物源頭,了解飲食對於人類身體狀態的影響,在這次展覽中,她要帶著大家一起認識日常生活裡的飲食,從原料一路轉變成桌上佳餚的歷程,藉此重新思考食物和人、和社會的關係。
另一個有趣的議題,是能源。「這幾年反核的聲音很熱,但除了想反核就該從自身節制用電,回歸原始生活的論點以外,我們是不是有其他的思考角度?」李秉芳邀來遊牧劇場「無國界客廳」,請他們用劇場互動的方式,為核能議題設計了一款桌上遊戲,將帶領遊戲者共同演出名為《積輻報》的戲。
這款遊戲把台灣各縣市的實際用電量轉換成核廢料,同時考量縣市間的權力機制,遊戲方式像是大富翁一樣,由遊戲者代表一個縣市,領取一定的金錢和該縣市的核廢筒,接下來必須想辦法花錢、動用權力,把核廢筒移去其它縣市。「先跳脫想廢核就不准開冷氣的論調,我們一起來想想,能源使用的背後會有哪些代價,而在台灣,這些代價是如何被分配的。」
李秉芳希望,透過這些靜態展覽、遊戲和活動,刺激大家想一想,在生活裡,還可以怎麼做,才能達到你心裡想要的世界?籌劃《以生活作為抵抗》展覽是她給自己的解答,那你的答案會是什麼?

《以生活作為抵抗》

展演時間:2014 年 12 月 13 日至 12 月 28 日
開放時間:平日 1200~1900,假日 1100~2000(視活動調整)
展演地點: 臥龍二九(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136 巷 29 號

相關活動場次有限,報名請洽:臉書粉絲團 

#藝文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Layu
撰稿Layu
資料提供主辦單位提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