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後現,如今的質疑

當年的後現,如今的質疑

作者閱讀私訊
日期03.06.2016

2016 年 5 月 27 日,網友在臉書頁面上貼出以下兩首詩作:

〈宵禁〉(Couvre-feu)|艾呂雅(Paul Éluard)(羅大岡譯,1954)

【出自其詩集《詩歌與真相》(Poésie et vérité),1942】 

門口有人把守著,你說怎麼辦?
我們被人禁閉著,你說怎麼辦?
街上交通斷絕了,你說怎麼辦?
城市被人控制著,你說怎麼辦?
全城居民在挨餓,你說怎麼辦?
我們手裏沒武器,你說怎麼辦?
黑夜已經來到了,你說怎麼辦?
我們因此相愛了,你說怎麼辦?

===== 

〈宵禁十二行〉|陳義芝 

【出自《自由時報》,1997/其詩集《不安的居住》,1998】

出門有人緊盯著
我們被人禁閉著
電話遭人監聽了
信件遭人控制了

城內烽火點燃了
城外交通斷絕了
我們手裡沒武器
黑夜因此來臨了

徬徨男女在焦急
癡心同困家門裡
別人進行革命了
我們更加熱戀了

=====

兩作對照之下產生的抄襲疑慮立刻在臉書上引起討論,甚少接觸網路媒體的陳義芝於 2016 年 5 月 30 日假林婉瑜臉書頁面回應,全文如下:

1. 我同意他們的質疑。因為我未註明臨摹,遭譏諷自當領受。

2. 1990 年代我曾經欣賞艾呂雅,《我年輕的戀人》中〈有一座海〉的副題就標示「臨摹艾呂雅」,大約在同一時期我和王丹、蔡詩萍公開的座談在金石堂,我還特別朗誦過艾呂雅的〈宵禁〉。在那之前我也臨摹過聶魯達。一個中文系出身的人 80、90 年代在詩思方面進行的自我改造。

3. 我要說明的是:《不安的居住》中,排在〈宵禁十二行〉之前,緊挨著有一首〈宵禁九行〉,兩首同時發表,其寫作原委:先寫了九行,偶然讀到艾呂雅的〈宵禁〉,有所感,竟塗鴉戲仿了十二行。的確像批評者說的,仿作水準有落差。後來有人選詩,多選九行而不選十二行,也已證明。

4. 《不安的居住》最後一輯有我極少數所謂「後現代風」的詩作,當時「後現代」仍方興未艾,我未能自外於此風潮,不免嘗試將戲仿塗鴉也當作一種創作方法,〈宵禁十二行〉借意又借句,實在糟糕,合當受詩人指責。

5. 此前未曾遭受如此尖銳批評,一首我早已忘掉的詩,捲起波瀾在我陌生的網路媒體,心中的震撼難以言喻。

借用婉瑜的版面略作說明,並藉此反思、警惕。

===

針對陳義芝〈宵禁十二行〉抄襲艾呂雅〈宵禁〉一事,在陳於網路的回覆下,雖然簡要談論了造成兩詩高度雷同的原因,但若從發表的整體脈絡來梳理,並不能解釋其作是陳所稱之疏忽下的戲仿之作。今將疑問細述如下:

陳義芝在第一點聲明中提到「我同意他們的質疑。因為我未註明臨摹,遭譏諷自當領受」。輕巧地便將重點帶成「未註明臨摹」去領受那不存在的譏諷。實際上根據筆者的觀察,認真評論分析文本者有、借此案討論創作環境者有、感傷不可置信者眾。陳義芝不熟悉網路環境情有可原,但一概將這些討論分析都稱之以「譏諷」,未免以偏概全。這些屬於人的問題,雖然關係到陳義芝如何向讀者交代,影響到讀者的觀感。但最重要的還是陳義芝要如何對創作負責,為那被誤以為原創的句子負責。

《我年輕的戀人》所收錄的〈有一座海—臨摹艾呂雅〉為 2001 年 8 月寫成,《我年輕的戀人》初版日期為 2002 年。拿 2000 年後出的作品去為 1997 年發表的作品,做動機上的補充,顯有邏輯上的問題。2000 年後的陳義芝,在欣賞、臨摹艾呂雅甚至朗誦艾呂雅〈宵禁〉一詩之餘,還是沒能想起 1997 年發表在 副刊的作品;1998 年收錄於詩集的作品。最疏忽的,當屬後來曾琮琇在碩士論文《台灣當代遊戲詩論》(爾雅出版)將此作列為討論素材之一時,陳義芝未能告之疏漏,以致曾琮琇將此作品在原創的前提下,寫成論文,還印刷出書了。這莫不是對學術與創作的嚴謹出了問題?

〈宵禁十二行〉的初次發表是在 1997 年 1 月 29 日的自由副刊上,與〈宵禁九行〉同時發表。此時陳義芝一方面擔任聯合報副刊編輯,一邊致力寫作,以致忘了註明得句自艾呂雅,領到稿費時也忘了做出聲明。後來集結成冊,詩集初校時忘了註明,最後一校還是忘了註明,可惜我們無從得知校對者是誰。有趣的是《不安的居住》 62 首詩中,共二詩(〈黑洞〉觀舞後(舞蹈)所做、〈在時間中旅行〉讀何其芳《畫夢錄》有感)有所註記。陳義芝在〈宵禁十二行〉詩末除了註明 1997 年 1 月 29 日刊登於自由副刊之外就別無註明。是否〈宵禁十二行〉受的是特殊待遇,我不得而知,只知道這顯然是身為學者詩人的陳義芝,不可置信的疏忽。此外,本篇聲明中的第一點所稱「臨摹」,至此成了「戲仿塗鴉」,學者詩人本該知道其中區別,戲仿該有的諷刺性與對原作文本的解構都未能從文本觀察到,這若不是偷渡概念,便是另一疏忽。最後陳義芝自稱「仿作水準有落差」,除了能證明其有仿無戲,不堪稱為「戲仿」頂多只能稱為「拼貼」,似乎沒有其他理解途徑。

再看《不安的居住》,陳義芝自謂「後現代風」的詩作幾乎沒有。當時「後現代方興未艾」,卻不知二十年後,義芝又是如何看待「後現代」,是否仍能以之圓戲仿塗鴉之說,恐怕有待商榷。

以陳義芝的地位,主流紙本已是無人敢動,抄襲指控只好流為網路怪談。但以陳義芝的地位,讀者豈止網路,希望陳義芝在反思警惕之餘,也給紙本讀者一個交待,也給自己的創作與羅大岡、艾呂雅一個交待。有還的才能稱為借,陳義芝借意借句,理當物歸原主,而不是道歉了事。

 

附註:
1954《艾呂雅詩鈔》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羅大岡譯。
1997.1.29〈宵禁十二行〉刊登於自由時報。
1997.1.29〈宵禁九行〉刊登於自由時報。
1998《不安的居住》出版,收錄〈宵禁十二行〉。
2001.8 月〈有一座海—臨摹艾呂雅〉寫成。
2002《我年輕的戀人》出版。收錄〈有一座海—臨摹艾呂雅〉。

#後現代 #陳義芝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喵球
圖片提供Michael McLeod(CC BY 2.0)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