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動物陪伴我,只在虛擬世界裡也很好🥺──專訪超高評價遊戲《動物園之星》幕後團隊

請讓動物陪伴我,只在虛擬世界裡也很好🥺──專訪超高評價遊戲《動物園之星》幕後團隊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4.04.2023

一月的某天早上,PTT 八卦板出現了一篇名為〈[問卦] 35歲放假都在玩模擬動物園會很可悲嗎?〉的文章。好奇點開,是作者分享自己沉迷於電玩遊戲《動物園之星》的心情告解:

「小弟的私人動物園,上個月 Steam 特價就買了,玩的滿過癮的。但想想自己都 35 歲,單身未婚,年薪不到百萬,假日醒來就在玩這個⋯⋯同年齡的人應該不是成家立業就是追尋自己的理想,而我卻還在這邊養動物,玩著模擬養成的遊戲。說到這不禁悲從中來,落了兩滴眼淚。」

——等等,每天都能夠被可愛動物圍繞,這難道不是身而為人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嗎?

畢竟對許多人來說,養貓養狗未必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擁有一隻寵物多少存在難題,因此在電腦螢幕裡面搭建一座虛擬動物園,已經是他們日常生活中離動物最接近的距離。從九〇年代風靡世界的電子雞,到後來的《動物園大亨》《模擬市民》《牧場物語》,甚至是《動物森友會》,虛擬世界裡的動物帶來的快樂,從來都沒有比較少。

2019 年,曾製作過《動物園大亨》《雲霄飛車之星》《侏儸紀世界》的英國遊戲公司 Frontier Development 推出全新模擬經營遊戲《動物園之星》(Planet Zoo),一上市就造成轟動——在超過五萬位的 Steam 玩家中,高達九成給予遊戲「極度好評」的評價,在同類型的模擬經營遊戲中,可說少有敵手。

IMAGE

《動物園之星》的遊戲內容以建造、經營動物園為核心,不難想像玩家趨之若鶩的心情:能夠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動物園,誰不想要?

而比在虛擬空間飼養動物更快樂的,是創造動物的人。《動物園之星》的遊戲設計師 Kilian Schmitt 說起這份工作的幸福感,理所當然是來自於可愛動物:

身為一群超級動物愛好者,在《動物園之星》裡工作,確實非常快樂。

可愛動物完成式

幸福感第一名,是能夠親手創造一隻鬆鬆軟軟毛毛 QQ 的動物。

初次點開遊戲,許多玩家會驚訝於對細節的堅持,細緻到幾可亂真的動物外觀,以及標示精確,是「祕魯巨人蜈蚣」而非「蜈蚣」的物種名稱。遊戲中的動物如何從無到有再到可愛完成體,開發團隊首先要面臨的第一個大難題,是決定哪種動物應該出現。

每一回釋出新的遊戲擴充包(DLC),大抵都搭配著不同的主題,比如以地區劃分的非洲套件、歐洲套件,或是以動物棲地區分的水生風套件、草原動物套件——主題不同,但可愛的程度全都不分上下,而當有成群的可愛動物任君挑選時,檢擇的標準當然就不只外觀長相而已。

就在不久前,團隊才剛剛發佈最新的熱帶套件,當中新增加的動物包括馬島獴、白掌長臂猿、紅河豬和澤巨蜥。Kilian 回顧每一輪決定動物的過程:「有了 DLC 的方向之後,我們首先會列出一個適合的物種清單,過程中會考慮到物種的保育狀況、受歡迎程度、在圈養中的可用性,以及是否有其他獨特的行為,最終再由團隊選定。」

IMAGE

IMAGE

好奇問他,那遊戲中的台灣黑熊又是在什麼樣的考量下出線?答案出乎意料,因為台灣黑熊和台灣人一樣,太勤勞了。

「台灣黑熊和其他黑熊的亞種相比,外觀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比如他的鬃毛比較短。更重要的是,台灣黑熊不會冬眠,因為睡眠時間較少,所以我們能夠創造一個更為活躍的動物,讓玩家能夠更常看到他移動——對一座動物園來說,這個選擇是比較理想的。」

IMAGE

等到動物名單確定,就是各部門分工就位的時候。團隊的資深美術 Liesa Bauwens 說過,創造遊戲中的動物,最重要的目標在於重現「真實」:不只外觀上的擬真,更要確保每一隻動物的行為模式、動態效果盡可能接近真實世界中的動物。

於是動畫師、角色美術、音效設計和遊戲設計師,大家便有各自的功課要進行:比如動畫師會需要詳細研究動物的運動方式,美術設計針對的則是外觀上的各種特徵,遊戲設計師要從不同圈養環境的需求中,明確設定各種動物所需的空間、飲食和生活豐富性。

研究不只閉門苦讀,「對於所開發的每一種動物,我們都會請教外部動物學研究員的意見,有時也會聯繫並參訪動物園,以取得參考資料和音訊素材,確保動物的表現盡可能地準確。」

在這次剛發行的熱帶套件中,新登場的白掌長臂猿雖然和原本遊戲中就已存在的大長臂猿是類似的物種,但經過團隊的研究才發現,原來兩者的移動方式不盡相同,為此程式設計師還得特別做出差異。

雖然每一回都覺得研究階段沒有盡頭,但因為是可愛動物,所以沒關係。

IMAGE

他們當然知道,怎麼樣的呈現可以使動物的可愛值最大化,但在可愛和真實的岔路口,他們沒有猶豫地選擇了真實。「所有的發現和進展都會在開發過程中進行討論和改進,以確保動物的呈現盡可能真實,並讓玩家感受到真實的感覺。

唯有一點他們選擇放棄真實:交配時只用兩隻動物濃情蜜意的畫面代表受孕成功;而兩獸相鬥,也不見斷筋見骨的血腥場面,一陣煙霧裡動物消失,宣告死亡。原因無他,「因為我們是闔家遊玩的遊戲啦!」

關於那些「小動物是怎麼來的~」的天真提問,他們說,還是交給爸媽煩惱就好。

海獺,蠑螈,爆米花

如今遊戲推出超過 3 年,可飼養的物種累積已經超過 150 種,但每回點進遊戲的官方論壇,迴響最熱烈的文章,永遠是敲碗許願新的動物——這是當然,可愛動物,當然是越多越好。

身為團隊成員,Kilian 也有自己的私心。目前排在他心願清單第一位的動物,是海獺。兩年多前推出水生風套件時,遊戲一口氣多了國王企鵝、灰海豹等熱門水生動物,當中卻獨缺海獺。

愛海獺,就因為他的可愛;但做遊戲,憑的不是只有可愛而已。

「海獺的游泳方式非常獨特,他們幾乎可以在海中度過整個獺生。這些特徵使得製作海獺非常昂貴且具有挑戰性,因為需要擴展許多作業系統來在計算水中行動,還需要製作許多新的動畫。」

IMAGE

想要的動物受限於客觀現實無法實現,這是常有的事,有時他反過來在那些製作過的動物中尋找新的真愛,對 Kilian 來說,被未曾認識過的動物「可愛到」的那些瞬間,往往更加珍貴。

他興致勃勃地分享最近新著迷的動物:多瑙河冠歐螈(Danube crested newts)。

「我在研究濕地動物套件時,整個愛上了多瑙河冠歐螈!他們是一種非常放鬆的小生物,我很喜歡他們身上的斑紋,現在甚至在考慮弄一個水族箱來養一些多瑙河冠歐螈。」

「當我們釋出這些『較少人知道』的物種時,我們也會在社群中觀察到類似的現象,當他們第一次了解這些物種並表達喜愛,我覺得這樣的傳播非常美好。」

IMAGE

Kilian 熱愛的多瑙河冠歐螈,玩家動物園中可以以「展示動物」的方式飼養這種小型兩棲類動物,而在遊戲中攝影機的視角下,玩家可以順利追蹤這些小動物的行蹤。

甚至有時,連知識也是可愛的。

Kilian 回憶最近一次製作團隊的集體狂熱,是他們發現熊狸的臭腺竟然是爆米花味的時候。「想像一下,當你經過這種可愛的生物時,卻聞到一股意料之外的奇怪味道,一定會讓人感到好奇。」

那樣的知識傳遞不只是從開發團隊朝向玩家的單箭頭,出現官方論壇上的玩家都是愛動物的人,當中有動物園員工和動物專家,生物知識有時超出開發團隊的想像。比如東南亞套件中的北蘇拉威西鹿豚,原先推出時只簡單標註為「鹿豚」,還是靠論壇上臥虎藏龍的玩家指正,才獲得正名。

這些在研究過程中偶然拾起的小小的、可愛的動物知識,那是愛動物的人才能心領神會、彼此互通的認證密碼。

動物即上帝

雖然因為動物而收穫快樂,但整個團隊從一開始就清楚明白,動物的存在並非為了取樂人類。

在這座虛擬的動物園裡,玩家雖然開著俯瞰一切的上帝視角,但實際上,動物才是真正的上帝——面對這些毛茸茸的上帝,人類不能操控他、要求他,只能盡可能滿足他。

上帝總是不好伺候。《動物園之星》的遊戲設定細緻非常,飼育動物要關照的面向極多,絕非放了飼料就走人那樣容易。打從動物剛進入動物園開始:

  • 入園前得先事前檢疫隔離,同時要確保飼養棲地中的溫度、水源、植披、設施等符合動物需求。
  • 若是像棕熊這樣善於攀爬的動物,必須計算攀爬的高度及空間是否足夠,以及攀爬架是否離圍欄太近,讓動物有脫逃之虞。
  • 動物怎麼看?四腿短短的河馬比起高高在上的長頸鹿,視線範圍更受侷限,還得考慮圍欄高度是否會增加動物的壓迫感,讓河馬鬱鬱寡歡。
  • 環境舒適嗎?炎熱的赤道動物園養一隻北極熊,該有的冷氣機請事先預備。
  • 還有動物飲水要保持乾淨,若喝到髒水生病不只要召喚獸醫,還得打開地圖確認水源污染位置,架設汙水處理系統。
  • 以及,其他更多。

IMAGE

開啟遊戲後,介面會提示玩家各種動物園的經營指標,包含動物福利、遊客狀況、員工目前工作等等,以此確保動物園正常營運。



 

IMAGE

玩家可開啟遊戲中的水資源監測面板,觀察園區內水體是否有污染,並架設水處理系統,避免動物因為髒水而染病。
 

IMAGE

想在赤道養北極熊,或是在北極養非洲獅?可透過遊戲的溫度監測面板觀察棲地溫度,並依動物需求架設暖風機或冷風機。

 

IMAGE

IMAGE

不同物種需求的棲地環境都不相同,玩家需要跟據動物需求調整棲地,例如增加、減少草原和沙地的面積,或是向下挖鑿水池,讓大象能夠在池中游泳玩樂。
 

Kilian 說,「這是為了確保《動物園之星》能夠真實地描繪現代動物園管理的益處和挑戰,我們希望透過遊戲促進更多對動物飼養的理解。」飼養關卡並不是為了刁難玩家,而是告訴一心只想享受毛絨蓬鬆動物圍繞的人類,可愛,源自於動物自身的快樂,而這一切都是我們得花上大把心力維持的。

把動物當上帝,因此遊戲中玩家無法指使動物向左向右,去吃飼料或者表演游泳。為此 Kilian 設計了專門觀看動物的攝影機模式,玩家可以近距離觀察動物的一舉一動,有時攝影機開啟,一看就是一個下午:看大熊貓慢條斯理地吃竹子、看馬來貘短短的腿在水裡撥來撥去,虛度時光。

面對動物,人類能做的事,只有滿足他,然後靜靜地、不打擾地觀看。

IMAGE

然而總有玩家不滿足於旁觀。點開 Steam 平台上《動物園之星》的遊戲頁面,「最值得參考的評論」中位列第二是這樣寫的:「不能把遊客丟去餵獅子是一大敗筆。

凡是模擬類遊戲,就必定會發生人性的混亂邪惡,比如《模擬市民》經常搭配的關鍵字是「殺人」;而在《動物園之星》的前作《動物園大亨》中,最受歡迎的玩法之一是刪去棲地的圍欄,放猛獸出閘,看老虎獅子把遊客咬起來甩,人類逃竄,動物稱霸,惡趣味得到滿足。

在真實的動物園中,確實會出現動物逃脫的情況,但對開發團隊而言,「這種情況僅僅是對玩家作為的反饋,動物逃脫表示動物園中出現了問題,但絕不是為了創造暴力場面而發生。」

動物的可愛請遠觀,禁止褻玩。不過他們或許也沒有設想到,僅僅是遊戲中的旁觀,也能成為許多人續命的浮木。

還是有隻貓咪好

對有些人來說,動物的可愛是僅次於陽光空氣水的生活必需品,許多沒有養寵物的動物痴,日常靠著出入動物園來滿足生命需求。只不過遊戲推出後的幾個月,一場沒人預料到的疫情在全球各地爆發,動物園一夕之間成了無法觸及的所在,而那些日常有需要吸動物需求的人們,紛紛把眼光轉向電腦世界裡的虛擬動物園。

IMAGE

在那一段城市封鎖的日子裡,Kilian 驚異地發現,玩家們一個個蓋起的不是自己心中理想的動物園,而是重建他們所在的城市裡,平時習以為常的真實動物園。

「在 COVID-19 疫情高峰期間,我們看到許多玩家開始重建當地,那些為了保護動物和員工染疫而關閉的動物園。不管是對於我們的許多玩家,或是對我們自己來說,將某些動物帶入遊戲中,是疫情期間唯一能夠近距離體驗它們的方式。

看過許多玩家說起動物讓他們忘記這個疫情正發生的世界——接近動物有益身心靈健康,這點 Kilian 是完全相信的,因為從虛擬動物園離線後,他自己也還有一隻貓貓可以療癒身心。

他在疫情爆發之後加入遊戲團隊,那時大半個世界都開始居家上班,他的每一天於是都有兩倍的動物圍繞,一半在電腦螢幕裡,另一半則躺在他工作桌後面的床上睡大覺,兩倍的快樂。

好奇問他虛擬動物和真實動物有什麼差別嗎,他沒有正面回答,但家裡那隻會走會動,餓了會叫、戳了會有反應的貓貓,確實在工作困難時,給了他虛擬動物無法給予的幫助——即使貓貓本人未必這麼覺得。

「有時候我會用我的貓來進行橡皮鴨測試(Rubber Duck Debugging),我會向他解釋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在跟他描述問題的過程,實質上有助於我理解問題來源,貓貓當然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對我來說其實更有幫助——畢竟面對貓貓,我不用擔心保密協議的約束。」

啊,果然是「既然螢幕摸不了,還是有隻貓咪好」嗎?

身為貓奴他倒也不這麼想,畢竟貓貓要鏟屎要餵食要討好,偶爾還會出拳傷人,高報酬卻也高風險。

看看虛擬動物園裡的雪豹、美洲野牛和小浣熊,他們能帶來的快樂,絕對不比一隻傲嬌又不想被摸摸的貓咪少。

#遊戲 #動物園之星 #動物園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專題統籌・核稿廖昀靖
視覺統籌潘怡帆
撰稿陳劭任
圖片提供Frontier Developements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