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告三十歲】大A x 吳定謙:焦躁不安下懷抱一點期盼
這一代 30 歲人,出生在台灣經濟起飛之後,成長於民主自由逐漸開花的年代,西方文化隨之進入民眾生活,讓人們對於長大和成人有別於以往的想像。從報章雜誌討論著的 30 歲,主題夾雜職場拼鬥、投資理財、結婚生子,但 30 歲的你,成為雜誌封面上「那個 30 歲」的人了嗎?
年逾 30 歲的大A,在網路世界裡,以文字撫慰情感傷口,用旁觀的冷靜吐出生活的深刻;《那一年的幸福時光》裡的苦情黃國志,本名吳定謙,選擇以表演反映人生,他正值 30 歲。在他們表演和文字的背後,也在人生路途中尋找焦躁的出口,現在,要一起談談屬於他們的 30 世代。
Q:請問「敬告三十歲」這個活動想要告訴大家些什麼?
A:30 歲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年紀,想談是因為覺得 30 歲已經需要有社會責任,幫著 20 到 30 歲的人說些話。
謙:會講關於年紀,30 歲會遇到的問題和心情。
因為大A 和我在這個年紀都有莫名焦躁的感覺,和其他朋友聊過也發現,不知道為什麼 30 歲對現在的人好像是一道關卡,30 歲的焦慮好像是這世代特有的現象。
反觀我們父母那一輩並不會意識到在 30 歲需要面對些什麼,他們那時大多已經結婚生子,人生展開新的一頁,會產生焦慮可能是到兒女長大離開,才會重新省視自己的。
我們這代是很幸運的,父母親和家庭環境讓我們在年幼時,就能選擇想做的事情,但到了 30 歲你開始要承擔自己的選擇,再看著父母在他們 30 歲的成就,你會開始懷疑現狀,自己選擇得這條路真的是對的嗎?所以想說可以聊一聊這些心情,不一定有解,但至少互相分享。
Q:閱讀這次「敬告三十歲」的文案,可以發現大A 心裡對三十歲似乎有些不安,這些不安的來源是什麼?定謙是不是也這麼認為?
A:這個不安來自於你已經認定 30 歲應該是什麼樣子。以前你會想像 30 歲時你已經是個大人,可能走入婚姻、個性更穩當、不會再那麼激動和任性,但到了 30 歲,你發現其實你還是一樣,還是動不動就翻白眼,和自己本來的想像完全不一樣!而自己也沒有 30 歲的自覺,都是在看醫生後拿到藥袋才發現上面寫著自己已經 30 歲,但平常也還沒變成一個很莊重、得體的人。但是媒體總會說三十歲時賺到你的第一桶金,好像 30 歲你要有一個規劃和明確的方向。
謙:對啊,除了媒體,每個人受父母影響都很深,也會影響你對 30 歲的印象,例如說生小孩、養小孩的過程會參照父母的做法,因為那是你唯一最直接的經驗來源,大家 30 歲時候應該跟爸媽聊個天,你就會知道自己有多少東西是從他們那邊來的。如果追溯到更源頭,就是那該死的儒家思想,總是說三十而立,但是三十而立又是什麼?我都已經站起來啦,然後呢?
A:戰慄的慄!
謙:所以三十而立,不寒而慄。
A:而且社會上對 30 歲的男生會有事業的期許,對女生就有婚姻的期待。
謙:感情和婚姻是大家在這年紀很容易感到焦躁的部分,你身邊這個人已經一起走了很多年,但是他壞習慣太多了,你還要繼續走下去嗎?這會是 30 歲焦慮的某個原因。這時候女生就會說我要 30 歲了,還沒結婚,但對男生會說他們越老越值錢,這些都是一些傳統的觀念束縛。
A:但是每個人經過的年歲和成長時期不同,不能直接拿爸媽的 30 歲來對比你自己的,畢竟《甄嬛傳》裡 14 歲就可以著床了,我們 14 歲都在幹嘛?
謙:這就是世代風景的不同吧,我覺得年紀到了讓自己有點壓力重新整理自己的狀態是還不錯,但不需要覺得一定要成為怎麼樣,如果有過多的壓力讓自己太不安,真的是太多了。
Q:你們會怎麼描述 30 歲的你?
A:我自己 28、29、30 歲每一年都有很劇烈的改變,重新思考這幾年裡的失敗和挫折,有些是來自個性的缺陷,例如說在談戀愛裡反映出的自己最高貴和最卑劣的一面,完完全全發現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也沒有你想的這麼了不起,然後學著量力而為。現在對我來說,就很像是有點不認識自己,正在嘗試做個大人。
謙:30 歲可能是夢想的破碎,但這個幻滅是好的,讓你更實際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真的想清楚什麼才是自己真正的需要,會做出更好的決定。現在的我雖不滿意,但可接受,可以再更好,懂得去跟自己相處後就能更容易和別人相處。
Q:過了 30 歲後,有什麼對自己未來的期盼?
A:我後來有意識到上天給你的才華,其實都不屬於你,那是祂藉由你來幫助別人,所以如果我寫東西是別人可以聽見的,我希望可以幫弱勢族群發聲。
還有,我過去是接受很多人的幫忙才走到這一步,因為很幸運才剛好被看見,但台灣有很多好的創作者沒有這個機會,之後當我的經濟和心理狀態調整到好,會希望可以幫助他們讓市場看見這些作品。我發現過了 30 歲之後,我更喜歡自己,因為人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和脆弱的地方才會變得堅強。當我接受這樣的自己後,才會期待自己可以幫助別人。
謙:和我的感覺很像,30 歲的時候你會更了解自己,不管是個性、習慣,就像你研究自己的星座這麼多年,總該知道現在走到上升星座你該做些什麼吧!當你知道原來你是這樣的人,也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的人後,不管在面對同儕或是父母,都會更知道該怎麼與他們相處。並不一定是更喜歡自己,就像我很懶惰,但是我就要知道什麼時候該怎麼激勵自己振作,知道怎麼跟自己相處,我覺得是 30 歲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決定自己想做的事情,30 歲以前好像勉強還過得去,希望可以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給別人添麻煩就好,如果可以這樣就已經是很幸福的事。
Q:能不能給即將面臨 30 歲的人們一點建議?
A:這可能不限於 30 歲,我覺得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興趣,這個興趣不一定會變成你的夢想,但持續耕耘這個興趣,有一天,他會保護你。當你遇到挫折,你會知道這些都沒有比自己的興趣來的重要。
謙:如果有機會,去做一件你真的想做,但不是違法的事情,並不是說你做完這件事就會轉大人,但不管是興趣、嗜好,一趟旅行或一個作品,如果沒有的話,請你去找一件來做。It's not too late to be wild.
從大A 和吳定謙的身上,或多或少投射出 30 世代的影子。他們的確錯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貢獻社會;他們的心情有點悶、略略地焦躁不安;他們學著看清自己,找到和自己相處的距離;他們保有為人付出的熱度,但又比年少時期的小夥子更了解生存的現實。30 歲,究竟是道關卡,還是一個轉機,請期待 15 號,大A 和吳定謙一起【敬告三十歲】。
【敬告三十歲】大A x 吳定謙
時間:2012.12.15(六)14:00~16:00
地點:HOME HOTEL 3F:Marsalis Home X Whiskey Gallery(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90 號 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