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繆思尋(Musicians),用溫柔歌聲守候島嶼:專訪蕭賀碩
在華語流行樂壇,歌手來來去去,經典的歌曲不斷傳頌,僅傳唱一時的歌曲也被不斷遺忘。有一種長青的歌手,他們不一定有很出色的外表,然而創作的實力以及真誠的聲音,使得他們有一批忠實的樂迷,即使經過大風大浪,好聲音永不放棄離開。
即使在看似有許多彩色繽紛糖衣包裹的歌手的台灣樂壇,也仍有一群人努力實在地做著好音樂。蕭賀碩即是一令人感動的溫暖女聲,出身幕後的她,從製作助理開始當起,參與過孫燕姿、張惠妹等人的唱片製作,以及親自獻聲唱紅了偶像劇情歌,並獲得 2008 年的金曲獎新人。歷經幾張專輯 EP 後,她慢慢轉往獨立製作,她的名字變得較少出現於螢光幕,但她寫的歌、她的聲音仍圍繞守候著這座城市。
坦承出第一張專輯是無心插柳,當時仍擔任幕後製作的她,緊急救火親自演唱自己寫的歌作為偶像劇的主題曲。「當時仍頂著爆炸頭,穿得很 HIP HOP 來錄唱情歌,原本選這首歌的人都想居然是她寫的。」《我愛你 salanheo》這首歌紅了之後,她就想,好吧,就錄了整張專輯發行。「當時真的是 for fun」,她說,真的是為了好玩。
到了第二張專輯《Stay》,才是真正開始發展她想做的音樂,聽眾也許是變少了,但她並不在意。「有人說我是『歌紅人不紅』,看到這樣的評論,我自己都會覺得有一點好笑……當然啊,我本來就不是想當明星!」坦率的她,笑得自然活潑,對台灣歌壇也有敏銳細膩的觀察,和犀利的評析。
她認為在台灣,多種樂風的「融和」是一種流行現象,但有時仍抓不住那個道地的東西,就變成了「什麼都不像」。有次她在女巫店演唱時,被老闆問了一句:「這就是你認為的爵士嗎?」蕭賀碩進而開始思考自己對音樂的認識是否夠確切紮實,於是她多次前往紐約深造,也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不慍不火,溫柔包容整座城市
新專輯《繆思 尋 Musicians》以「蕭賀碩與冷笑話樂團」的名義發片,冷笑話樂團成立於 2008 年,蕭賀碩寫好詞曲後,與樂團成員一同編曲、錄音,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專輯主打歌《Musicians》不僅僅侷限於音樂人,而是對所有學有專精、創作、藝術工作者的問候和敬佩,感謝他們在自己的路上持續堅持。
新專輯曲風有所轉變,琢磨生活的大小細節,有惡搞自己名曲〈我愛你 salanheo〉的〈沙朗牛肉〉,輕鬆哼唱中隱藏著小老百姓對美牛的無奈、亦有溫柔的〈坐地鐵回家〉、寫給自己的〈大失眠〉和〈34〉,另外她將敘述蘭嶼議題的〈蘭嶼的藍〉放在隱藏音軌中,她說:「這首歌的議題比較敏感、直接,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接受我的想法,所以我給他們不聽的權利。」
面對現在宛如顯學的議論時事的流行歌曲,蕭賀碩認為關心自己的生活當然是很自然的,無須刻意強調或迴避。她也呼籲大家在寫歌「罵」完之後,要多想想誰要來承擔責任,不能只有大聲嚷嚷。她認為音樂算是很軟性的媒介,潛移默化中可以影響很多人,冷漠和不聞不問,認為受害者永遠不會是自己的心理是最可怕的。
音樂夢之後……歌手的功課
蕭賀碩認為真的當一名歌手後,最需要調適的仍是:自己要配合的工作不只有唱歌,還有許多 Marketing 必須去做。她也坦言說:「我覺得所謂『才華』是很殘忍的事情。」我們總是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而不知道別人私下做了多少努力;當然,也有許多事是努力不一定會成功的。
面對現在機會變多、門檻也變低的時代,寫一首歌再也不是那麼困難,寫一首曲子的心情也不再是那麼謹慎,那該如何才能讓別人萬中選一地看到自己呢?蕭賀碩引用李宗盛大哥的一句話,送給對音樂有夢想的年輕人:「把歌唱好,把琴彈好。」是的,再也沒有更好的建議,希望別人看見自己之前,只有好好砥礪自己,誠懇創作,才有機會發光。
音樂曲風喜好廣泛的她,對拉丁美洲的音樂也很有興趣,她最想合作的對象是她的偶像 Joao Gilberto,高齡九十多歲的 Bossa Nova 大師,聽來舉重若輕的音樂,其實暗藏著精準的細節,下了很多功夫。她認為做音樂就是一段尋找繆思的過程,目前她不會設限於自己的創作,希望有源源不絕的彈性和變化。
「靈感不來就不來 / 偶爾也無所不在 / 爬格子馬步蹲開 / 瓶頸該拿來把玩」,蕭賀碩在〈Musicians〉的歌詞中,透露出她音樂路上的無所畏懼。感謝賀碩,有她的感性和勇敢,我們的耳朵才能被溫柔包覆,沉穩聆聽誠實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