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面與內部——評黃冠鈞《與它之間》

背面與內部——評黃冠鈞《與它之間》

作者印卡
日期10.08.2016

《與它之間》是年輕藝術家黃冠鈞的展覽。裡頭最值得矚目的是,黃冠鈞的壓克力作品開展了臺灣抽象畫作與西方美術史的另類途徑。如今是否仍存在重新思考繪畫抽象本身的另類途徑,黃冠鈞的作品或許提供了我們另一種視域。

中古世紀,油畫顏料的製作本身就是畫家的功夫之一。以技術史來看油畫,它的起源與地中海的氣候跟作物有著密切關係。油畫一開始是使用植物油,以化學觀點是十六個到十八個碳數之間的脂肪酸為主,例如常見的亞麻仁油(Linseed Oil)、核桃油(Walnut Oil)、罌粟籽油(Poppy Seed Oil)。基於不同油料的飽和度,不同的乾燥速度也使得油畫史各個時期逐步發展出對應的繪畫手法以及成品面貌。這背後涉及到藝術作品的氣候地理學雖然不是重點,但重要的是其中呈現了藝術與物質的關聯、兩者的協同生成。從這個技術史的脈絡來看,壓克力顏料的出現,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石油工業產物。壓克力丙烯酸的組成,使得壓克力顏料存在既像水彩又可以像油畫的方便性質,而這化學時代下所產生的可塑性,也就在藝術家黃冠鈞手中成為重探藝術繪畫性的好題材。

黃冠鈞這次展出的作品有一系列透過壓克力顏料的乾燥,取得了具備疏水性質的壓克力布面。這些像是不織布的顏料色塊,透過他的巧手變成了雨衣、手提袋、塑膠袋與雨傘等物件。在石油時代,厚塗法可以塑造的立體感,直接在黃冠鈞的手中透過壓克力本身的聚合特性,也就是丙烯酸聚合物,直接成為軟物質的材料,然後藝術家再透過針線縫製構成了這些極具熟悉感的日常用具。

The World

法國哲學家儂曦在《影像的地平線》中曾多次提過影像不是再現、沒有意向性,而是心靈將自身推向影像的過程,可以說是心靈情感的印記。雖然這背後存在著西方藝術史自身的藝術哲學關係,但圖像的重思在黃冠鈞這次的展覽中繪畫本身的內裡,也正是他的主題之一。不同於表面上的塗抹與挖除,不同於哲學家的藝術經驗,在黃冠鈞《與它之間》的作品中,繪畫的背面與內部,指向林布蘭曾將繪畫視為雕塑的古老命題。繪畫性是雕塑與否,立體與平面之間,在黃冠鈞這個展覽中皆值得討論。

如果說儂曦將影像表面作為心靈印刻的運動,在畫布背面被他稱為不可觸摸的非地方(impalpable non-place),那不可感知的東西在黃冠鈞的作品中,這些非地方都成為了可感的。《與它之間》這個展覽中,我們得注意到黃冠鈞的作品幽微地從抽象表現、極簡主義的路線中,拉出了「物性」的另一個面貌。顏料不再是簡單負責色彩的功能之物,而是在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的某種「力」,將顏料從畫面中剝離出來,形成一種藝術上對於生活的界線。原本畫面中的背景並非全然消逝,而是生活存在於藝術的背景。

防護罩參

2014 年黃冠鈞在粉樂町展出時,〈防護罩壹〉、〈家〉、〈星夜〉在展場的效果,完全隱沒在誠品生活松菸店的空間之中。一個藝術作品是否必須得如此不同於日常物是過去現成物(展覽)常見的問題。由於黃冠鈞的作品與當代物質生活的高度彌合、完全不同於現成物的概念,這反而讓黃冠鈞的作品呈現了一種趨向於世界的面目。如同這個展覽《與它之間》在論述中提到人類當代生活裡大量的塑膠袋製品,這些看似教條式的提醒,事實上在黃冠鈞的作品中可以有另外一種讀法——它們指向了這些模仿關係中,人類世界可塑性的僵化。

可塑性,是黃冠鈞得以打破繪畫作為單一平面的手法。從有限的二維平面,透過壓克力顏料作為軟雕塑,畫作形成了三維的拓樸結構。這一次黃冠鈞展出的作品中以〈the world〉為例,是一把用壓克力顏料打造的傘,在內裡繪有世界地圖的投影。這件作品以壓克力顏料成分構成了繪畫的兩面。如果是一把真的雨傘,撐開的時候世界是看不見的,甚至使用者在視點中也全然不見其存在,唯有作為裝置物,離開雨傘功能時,我們才能一窺世界地圖在這件作品中的顯現。也許在這裡,可以看作是另外一種臺灣與世界的隱喻吧。

___說:是春天

除了大量壓克力物件的創作,從物件回到畫作,這一次《與它之間》展出了另外一組黃冠鈞年前在日本藝術學院交換時以壓克力為顏料的心靈寫生。這一組作品的名稱,全部的人稱皆被取消而以底線代替,也是這個展覽名稱最直接的關聯。在繪畫的過程中,這幾組作品均是描繪風景,但這些風景不指涉真實風景,而是作為藝術家從日本回到臺灣這段時間的紀錄,彷彿是儂曦言下繪畫與心靈的關係。

但到底〈__說:是春天〉說了什麼?在色彩所搭設的風景中,前後景完全被錯置的布局下,黃冠鈞這些作品重申了色彩之所以為色彩的重義反覆,正如〈CMYK〉不單單是一種紙垃圾袋的模仿,而是對顏料的色彩與藝術「相似性」的探問。繪畫背後與內部的探討中,《與它之間》展出的〈起始之書〉是藝術家另一個計畫的開始。以大片的壓克力層層疊加而成的一本書,從物的相似、內在心景的描寫到書作為知識觀看的單位,黃冠鈞作品背後的藝術思考也正在形成自身的體系。從單純如布所交織的容器、內在心情書寫到書作為抽象、抒情承載的實體,接下來藝術家會朝往何方呢?藝術家自身的藝術史已經打開了他的一本藝術之書,準備持續書寫下去。

CMYK

《與它之間|Undefined Visibleness》,黃冠鈞個展

展覽時間:2016.06.16 – 2016.08.31
展覽地點:日光大道富錦廚坊

 

【專欄簡介】
藝術作品不會主動地揭開它的深刻,本專欄將提供台灣當代戲劇、視覺藝術展演的介紹與論述。由「關係藝術」的理論,這勢必帶著藝術作品與文學之間的認知差距,但也希望藉由這些差距,討論作品的文化脈絡及其美學觀點,提供讀者進一步的討論空間。

 

【印卡】
七年級詩人,《秘密讀者》編委,詩歌作品散見於《自由時報》、《字花》、《衛生紙》、《創世紀》等刊物,曾被收錄於合集《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著有詩集《Rorschach Inkblot》。

#儂曦 #壓克力 #黃冠鈞 #印卡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印卡
圖片提供黃冠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