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膠卷|木頭的故事

城市膠卷|木頭的故事

作者張硯拓
日期29.10.2014

樹木樹木,木者從於樹,高大巍峨,煙嵐繚繞,一站站出世間陰涼,頂起茂綠的陽光。據說早在四億年前,地球上就長出了樹,這個專欄也在去年八月寫過《大樹的故事》,耙梳記憶之城裡的森林意象。可如今,我們活在一個離森林,離河流,離樹都很遠的年代。我們不見樹,只見木,就像吃豬肉卻不見完整的豬,更不用說豬走路了。我們熟悉木頭的今生,大過它的前世許多許多。

木頭,根據國中生物,即雙子葉木本植物的形成層對內增生的木質化組織,直挺挺的,寬鈍鈍的,敲起來空心咚咚,這兩個字唸起來也呆呆的,有種單純緩慢的節奏。記得童年回憶裡,《X檔案》的穆德探員就被劇迷們暱稱「木頭」,多年後的《哥吉拉(2014)》也有一對魯莽暴衝的外星生物叫穆透(M.U.T.O.);今年夏天,全球最受歡迎的英雄是一棵只會說三個字的樹,它的夥伴是隻扛著火箭砲的浣熊。木頭型粗,但質樸,故可愛,且真。木頭已死,但它曾經活,這生死交會的痕跡帶來某種靈性,既空心又有心。

所以木頭象徵生命。譬如小木偶就是木頭製的,他的鼻子會自動變長,也就理所當然——試想,如果是個陶瓷娃娃,那可多詭異?在奇幻的領域裡,木製的小物常是這一類魔法的寄託:小魔女要和掃帚培養感情,彼此熟識才能飛得穩;魔杖也得先臣服於主人(巫師),兩者的法力才會激盪相乘。甚至連樹種都很重要:琪琪用柳枝自製掃帚,哈利波特的魔杖是冬青木,妙麗的是葡萄藤,佛地魔的是紫衫——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了,在最早的漫畫電影《摩登大聖》中,那頂慘綠陰森的面具,也是木頭,也有自己的意志,是頑皮不羈難以駕馭的靈魂。

在前述《銀河守護者》裡,葛魯特(Groot)是一棵隨時會生長的樹,話不多但把一切看在眼裡,還能從指尖變出小花。故木頭不只意味著生息,還是神祕複雜的、古老的智慧。在《真愛永恆》中,為了喚回愛妻,金剛狼修煉成漂浮虛空中一枚僧人,他守候的樹即他的妻,他追求的生命解答,就在那莖脈下,是時間皺雜之痕。同樣的心情,《天外奇蹟》的老爺爺一定也很能體會吧?他的七彩小屋是老伴的化身,多少年歲的聲響,都迴盪在那木板大桌、床鋪、階梯上。咚咚聲,沈沈的,踏在上面陰涼,又透出暖意。貼合腳掌,頂住腳尖,是千尋在油屋精神奕奕的奔跑,或愛麗絲的獨舞,一點一滴敲擊青春。老爺爺坐在那,數十年的婚姻,閑適和爭執和歡笑時光,仍在那門廊折撞,融進木色紋理。他背著它/她上路,盼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但木頭怕火,老爺爺的小屋最後著了火,差點湮滅。將回憶寄託在曾經活過的事物上,難保不會隨著烈燄歸天。就像藏著滿滿故事的一只小木盒,一把木琴,一支木製十字架,或一棟燒了就沒了的東京小屋。山田洋次說,多少人事和人情,悔恨不捨,都在那片山坡上,那紅色屋片下。如今燒了,只得成追憶。

然火焰燒蝕的,其實是生的能量。那多少可能性被吞噬,或再一次被點燃,所以更通紅發光。木火相遇的意義,不必然是虛無,因為光帶來溫度,帶來清晰,帶來暖意。在那荒島上,湯姆漢克愁困多時、絕處逢生的興奮你一定記得,因為我記得可清楚了:在《浩劫重生》中,他對著自己升起來的火大叫「FIRE!」「I – have – made FIRE!!」「A~ha!」……

還有一則軼事。你我熟知的《花樣年華》,最讓人琅琅上口的典故之一,是片尾偉仔到吳哥窟去,把一切秘密都「藏在樹洞裡」。因為曾經活的,現在死了,未來說不定還會生——因為在那裡面,在世間最堅韌的生命能量中心,一定有什麼在等著,在聽著。所以秘密不會散,那些情那些痴,那些怨那些嘆,都會被記住,會被留下來。

但事實是,那根本不是木頭啊!那不是樹洞,是石牆的裂縫罷了。初次聽說,我好失望,魔法瞬間泡滅,馬車原來不是南瓜而是保麗龍。不過秘密畢竟還是秘密,千年的石牆聽說了,會不會也從心底長出一枚好奇的小芽?

在《變人》裡,安德魯是個想變真人的機器人,還沒有心,先有心的溫度,還沒有家,先有了歸屬。而他喜歡用木頭,一鑿一痕刻出小小的夢。也許是在這過程裡,生命的記憶燃成小小火花,擦碰進他的電流中嗎?

木頭已死,但它曾經活。那咚咚聲暖潤,是心的質地。木頭呆呆的,但它純真,敲起來清脆,迴響沉穩。木頭和樹,今世與前生,死亡不是離去,是靜待再燃的機緣。木頭的故事,是永生不死的魔法的故事。

 

【城市膠卷】

在城市的風景/記憶的靈光/電影的印象的交會處,是這個專欄想要揉合的小小光芒。【城市膠卷】將以照片搭配文字的形式,尋找景致,咀嚼生活,召喚感觸,或許能記下一點屬於你我的經驗和聯想。願能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目光觀看生活周遭;而如果,還能夠因此介紹你認識幾部不知道的電影,那更是再好不過了。

 

【張硯拓】

張硯拓,1982 年次,曾任資訊軟體工程師、產品企劃師,現嘗試寫作。經營部落格【時光之硯】多年,文章以電影心得為主;信仰:「美好的回憶就是我的神。」

#城市膠卷 #張硯拓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攝影Nung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