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外的綠葉,專訪主持人楊達敬:有了電影,不必愛情

電影外的綠葉,專訪主持人楊達敬:有了電影,不必愛情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4.01.2019

我們約下午兩點見,當天早上十點他突然敲我,傳來一題題回答,我拿著手機居然一瞬間滑不到盡頭,整理一算,這個人在訪問前就先打好四千字給我。達敬補上:不好意思,有沒有打壞你節奏?想說有些初步回答,等等可以更深聊。性格使然,功課不得不做。

從《大佛普拉斯》、《小美》、《搖滾樂殺人事件》到賣破兩億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或慶功或記者會,還有兩次金馬紅毯、四次紅毯之夜及六次入圍酒會等等,楊達敬成了電影場景最常見的主持人之一,私底下也寫電影,大家喊他 Gordon(高登)。稱讚他 case 很多,他立刻不好意思說,哎呀人家找我是因為價格實惠,CP 值高。

從小癡迷電影,他也不是沒有過明星夢,但追夢未成,他適應了嶄新夢想,現在做主持更滿足。每個影癡都有自己愛電影的方式,楊達敬的主持台上下,電影已經與人生密不可分。

楊達敬 電影 Gordon 高登

穿上柏林影展的襪子

他提早五分鐘到專訪地點,不多不少。主持九年,他的戰戰兢兢其來有自:「做主持人,若把『主持』二字拿掉就是『做人』,所以說你主持很爛,也就像是說你做人很失敗。」因此他萬分謹慎,執著於功課:「最困難的永遠是上場前,儘管你做足功課但仍無法掌握的種種未知。」

所謂功課,看電影做筆記查新聞都是基本,也要去了解導演、演員通常受訪的狀態是什麼。最重要是永遠在發想:「走在路上,或是洗澡、上廁所,忽然想到什麼靈感就馬上拿手機出來記。」如果是金馬這種大型活動,主要獎項要做表格:誰得過什麼獎,精彩的鏡頭是什麼,入圍幾次,反覆記憶。

也幸好他記憶力奇佳。光看他寫給我的筆記,我以為有個看片紀錄清冊,但他說沒有欸,就是自動記得清楚:

「《甜蜜蜜》記得是 1997 年1月12日星期日下午,那年我國三,媽媽開車載我到新竹市國際戲院,我一個人進入 D 廳觀賞這部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他上台前的最後一哩路,有點儀式的味道:「重點!我一定堅持自己作手卡!手卡就是護身符。」我好奇手卡長怎樣,他開始教學,怎麼印、怎麼寫一步步來。發現自己講得太認真又開玩笑:「我都去 7-11 把它印出來,所以很期待有人可以送我印表機。大家每次都送我酒,我就默默想說,我想要印表機啦~」年節送禮,就麻煩諸位同業了。

服裝部分他也細心準備,那邏輯自與明星不同。他很在意背板、標準字顏色,衣櫥買到放不下,挑一身不會被吃掉,又能呼應的服裝;舞台與焦點留給受訪者,主持人就是背板延伸。有時候他精心鑽研一些沒人知道的地方,自得其樂,例如我提到《小美》那場服裝搭得很不錯,他有點開心被看到的樣子:「標準字是紅色的,更細膩的巧思是在那雙襪子。《小美》有入圍柏林影展,我那條褲子就稍微短一點,可以露出紅色襪子的 logo 剛好有一隻熊,是我在柏林影展買的。」特地搭上熊的襪子歡欣鼓舞,這是屬於他的樂趣與癡迷。

偶像來找碴

愛電影的人是怎麼養成的?他洋洋灑灑羅列,其中《春光乍洩》更是讓他付出積極行動:「日期真的忘不了欸,那是 1997 年 6 月 7 日,上檔那天晚上看的。我忘記最後一句話梁朝偉講了什麼,就很扼腕,為什麼會恍神!」沒看到最後一句的少年,夜裡渾渾噩噩失魂,即使沒車回家,他鐵了心等下一場放映,再看一次。凌晨踏出電影院,少年坐在新竹火車站圓環,等到天亮才緩緩歸矣。

楊達敬 電影 Gordon 高登

他是固定上電影院的孩子。在新竹關西小鎮與外婆阿姨同住,媽媽工作忙,上小學前就被阿姨外婆載到十幾公里外的新埔新興戲院,連看兩部二輪片,成為家族深刻的記憶。那時看電影還要起立唱國歌,銀幕上會出現協尋車主的字樣,放映大多是台港電影。男孩記得那種自由與寬闊,包含超齡接受的資訊:「也看很多限制級片子,香港的三級片都看了,這對我來有多大的影響跟傷害(笑)。」

銀幕上的人,都閃熾熾的。但在電影裡長大的人,終有面對現實的時候。十幾歲的時候他真的跑到香港追星:「跑到他香港開的一間酒吧,那一看就覺得,醒了!」

講到成長的體悟他有點想搞笑,假裝咳嗽,「咳咳咳,我不會是說誰,但是,厚!醒了醒了,覺得真的醒了。然後你就開始知道,戲裡面那個角色永遠是他演出的一個角色,不是他本人。」我問說酒吧裡有發生什麼事嗎,他說,也沒有啊⋯⋯「遇到本人,還有合照,但也就只有這樣子。就覺得,我在幹嘛?那一刻覺得好奇怪喔。」活在電影裡的男孩發現世界分裂了,而他只能站在現實那一邊。

不久後他看到《真愛來找碴》,更理解那個認知的轉化。故事敘述貝蒂(芮妮齊薇格 飾)因目睹丈夫被殺害而選擇性失憶,以為自己活在影集裡,劇中的大衛醫生是當年錯過的愛人。達敬說起故事很激動:「沒想到她真的打動了這個男演員,還被邀去參與影集演出。另一頭摩根費里曼飾演的殺手本來要追殺女主角,最後竟默默迷上了她。這過程中芮妮齊薇格對大衛醫生的崇拜,跟摩根費里曼對她的執著和情感⋯⋯一環接一環,每個人都在講偶像崇拜,以及戲劇跟真實世界的迷戀與斷裂。我覺得這真的是向電影狂致敬、給電影狂的情書。」

「我覺得天啊,好險我 2001 年 2 月 25 日有看到這片!這是我愛上芮妮齊薇格的開始,不是什麼 Bridget Jones,是這部。好愛。」(一般人真的有辦法這樣順口背出日期嗎)

如今當主持人今年將邁入第十年,親近過杜琪峰、許鞍華、陳可辛、王家衛等等曾經偶像,但他說,都老屁股了,沒什麼粉絲情結啦。主持之後他更清楚拿捏:「尤其當你越喜歡這個人,你越要想辦法催眠自己不要這麼愛他。一定要拿出工作專業,尊重這個受訪者,千萬不能像迷妹迷弟一樣在那邊『哎呀~~~好喜歡您呀~~』千萬不行!這樣就完蛋了。」

為了工作勢必要抗拒興奮:「就捏自己手臂,一定要 hold 住、hold 住。就要淡定。碰到越喜歡的人,越要冷靜淡定沈著以對。」

楊達敬 電影 Gordon 高登

楊達敬 電影 Gordon 高登

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笑罵由人

他習慣 hold 著很多東西。hold 住爆發的愛慕,也 hold 住不滿:「主持本來就要做到:笑、罵、由、人。因為我覺得⋯⋯」想了半天接不下去,「嗯!講完了哈哈,語畢。」

這是一個很接近夢想的服務業。所謂醒了,是認清那本質就還是服務業:「我們就是 waiter,為大眾服務。不管輿論如何就是往肚子裡面吞,不去辯駁。你既然敢接下主持棒,就得有勇氣去承受一切。」他遇過主辦各種離奇表現,諸如當天才給 rundown、地方的阿桑主管搶麥克風下指導棋、稿子亂寫亂給⋯⋯儘管事前為了活動他有話直說,但事後一概既往不咎:「活動結束後我永遠都會當面或在網上感謝廠商、感謝搭檔、感謝所有來的賓客。」
 
不,可是有時候偶爾還是有窗口很落漆的吧,難道不想抱怨?這人在工作上 M 屬性畢露:「可是我覺得,得說謝謝欸。因為他們真的是給我機會跟舞台,又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怎麼可以這樣子對待他們。不管受什麼委屈,我覺得都要感謝啊。」他習慣用角色的話補充自己:「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港劇《宮心計》的劉三好這樣。」

連去年飽受質疑的亞太影展也在致謝名單上:「亞太我也是充分感謝啊,讓我玩了很多的空間。比方說那天的典禮讓我主持十二段的破口,之後我發現居然完全沒有播出先是吃驚,但後來也覺得算了,至少我把主持任務做完了。而且現場有個演員後來託人跟我說,他被我逗得非常開心,就值得了。」講著講著,嘴都笑裂開了。

「你說心裡面會不會微詞?肯定有。但結束之後我真的覺得,哇~無所謂了。然後我一定會做一個動作,就是撕手卡。」把精心準備的都撕毀。曾經緊緊放在手心依靠的都丟掉。他告別一場場活動,也瞬間告別情緒,才能往下走。

做不了演員,做個好(主持)人

這麼內化的 M 不會內傷嗎?這樣偶爾太瘋癲又謹慎,內在到底是什麼狀態?「面對人群還是會非常恐懼⋯⋯我非常害怕,內心是滿自卑,但同時又自信。」像他不敢看自己的主持影片:「每次看到都,天啊、救命啊、會雞皮疙瘩!像有時候我必須做自己的主持履歷,要 update 新的影音資訊給廠商,我點開影片的時候就啊啊啊——趕快複製!超連結!然後就關掉。」

自卑也讓他對眾人眼光非常敏感:「小時候絕對都有明星夢,尤其我們這麼愛看電影的人。其實大學我也有嘗試,學長姐都找我演短片的男主角,那時候就覺得自己真的不太行。加上之後廣告試鏡,真的很不自然!我太演了,太做作了,我太知道大家在看!」

「所以我比較適合做主持人,因為我知道大家在看,就做出主持人的那個樣子,刻意地去講一些東西,演員的話就不行,所以我就打退堂鼓。喔算了我真的沒辦法做演員。」

楊達敬 電影 Gordon 高登

但參加《空姐忙什麼》多少是有點鼓勵作用的,這個飛完長班回家第一件事是敷面膜的空少,完全就是他本人,本色演出意外受歡迎:「沒想到就被大家看到了,就覺得很弔詭。在主持專業的領域上做了九年,沒有什麼人認識你⋯⋯(又到了自卑時間)但沒有想到,空降了一個空少的角色。」又自我安慰:「觀眾的喜歡不是在讚美我的演技,而是喜歡上我,也挺好的。」

即使有表演慾,但他認清自己的本質就是適合主持,而這條路踏上了,自卑也要走完:「我會自卑,但是不會哭。我就是一個不服輸、永遠不會放棄自己所愛的人,所以這件事我不怕挫敗。既然這麼愛這件事情,更不能隨便放棄啊!你要更加堅定、自信,永不放棄。」

越自卑越要堅持,於他而言這種剛柔得以並存的狀態就是主持的核心:「你要很堅定,可是你有時候又得要很柔軟。堅定就是說你的心臟要夠強夠硬,但是你同時又不能過分的硬,必須要有一個柔軟度。我覺得我適合做主持,就是因為我同時有這兩面,主持的確需要軟硬兼施。」

愛電影,空乏其身

主持不是沒有後遺症,職業傷害如此:「我現在沒有特別想說的故事了,尤其當你主持,你就是在服務別人,你沒有自己,很多時候只是在引導別人說話,開始把自己的想法放到最後,這已經成為習慣了。」

「像我每次約朋友出來啊,我都會不自覺主持腔出來,習慣性引導他們說東西,我就聽,我就不太說話。他們都說:你把 mic 拆掉!拆掉!怎麼又在主持了。」忍不住偷渡《喜劇之王》的張栢芝:「不好意思!職業病!」然後又自己扮周星馳:「要改啊~~」

把別人往前推,自己向後退;但沒有別人時,自己也空了:「生活其實很貧乏,主持之外,私下常約的朋友不多、愛情空窗七年。於是我用電影寫日記,讓自己的生活看來沒那麼空。」七年之空,說來感傷:「算一算三十歲之後就真的是進入 GY 單身日記:Gordon Yang 單身日記。真的,芮妮齊薇格害的,這麼喜歡她,造成了這個波瀾⋯⋯」芮妮齊薇格想必是覺得有點無辜,但可以體諒的吧。

書寫電影,陪伴他一路走過來。從國小開始投稿,國中週記、軍旅日記也都是電影觀後感,往後無名、奇摩交友、台北林克、PChome,一路到現在痞客邦和 Facebook 皆然,被聞天祥發掘找去當金穗獎的部落客達人評審也是出自於此。但他說這不是影評,更像情書:「我不敢說『評』。我不敢去審判,我也講不出很強大的觀點、理論。但就是用感情,如果真的喜歡我就誠懇地說我的想法,所以有時候會很感情用事,但這些都是很真誠的東西。」

那現實世界裡的關係呢?他搖搖頭,說不相信愛情了啦。又補充,看愛情電影感覺就像談過戀愛了啊:「那就夠了。之後回到現實就還是一個人,就 OK。所以電影有多重要,可以滋潤你。」除了《甜蜜蜜》,他百看不厭的愛情電影就是《愛的成人式》,還特地到了拍攝的靜岡小酒館。老闆娘看到他不辭千里而來,送他前田敦子在戲中練習寫字的杯墊。

「我去這些地方都很滿足欸,不用愛情也無所謂,我最愛的就是電影啊。」他一邊說前田敦子愛吃的那個牛肉飯真的好好吃;一邊對電影深情告白。

楊達敬 電影 Gordon 高登

楊達敬 電影 Gordon 高登

為電影,海角天涯

他用旅行填充空白時光,但旅行的目的地永遠也回到電影。持續進行中的「電影朝聖」,裡頭有他前往各地拍攝的劇照仿照,不過主角都是他。「我常常不知道這個國家有哪些地方好玩,但是我一旦上網找到了某部電影的拍攝地點,就會特地飛到那個國家,去那個場景。」

這場人生的公路電影,主角是他和電影。從美國、法國、德國、泰國、韓國、日本⋯⋯他一一唱名,實在講不完,講到《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更是激動,沒想到那些懷抱美麗情感的場景那麼偏遠難尋。為了其中幾個場景,他花五千台幣包了一台車幾十公里地跑,到了主要那棟別墅,卻發現已經有人住了:「如果可以進去,我都已經想好要怎麼樣拍那些角度、都截好圖了。進不去就算了,就去那個廣場⋯⋯到了電影拍攝現場,真的會很興奮耶。」

他彷彿活在自己與電影的兩人小世界。每年一次,他會舉辦「高登電影獎」,一邊喊著累,結果還是年年辦下去,原因是:「我以後一定會失智,一定會忘。我要記得我當年曾經愛過哪些電影哪些人。這些東西都可以提點你,每一個階段喜歡的片、喜歡的演員,這好重要欸。」他甚至鼓勵所有人都辦自己的電影獎。我笑說,你也不是追求公信力,其實是做來自己開心的?他說對,這件事是對我自己負責的,很多事情,自己舒服最重要吧。最後補上一句:「心安自有歸處啊,徐克 《通天神探狄仁傑》。」

我想起那個跑到香港追星,卻說「醒了」的少年。眼前的人或許並不是不愛,而是把對人的愛轉到電影身上了。他直面承認:「對,東西讓你失望的機率比較小。頂多到現場之後覺得,額,艾蜜莉的咖啡館不過就這樣子。頂多覺得物換星移,這個地方已經改變了,但至少比起人給你的失望,會來得小。」

所以,電影於你的意義是什麼?我想了解,一個覺得自己人生只有電影的人在想什麼。和電影在一起,他時常覺得沒有自己,又想忍不住要留下所有,這和我們以為的愛情,並無二致。他想了想說,「電影是你的另一半,不論別人怎麼說,你信你懂他就足夠了。」

楊達敬 電影 Gordon 高登

【專訪後記】

講到衣服,他說自己有一堆不同色系領帶大衣,滿到爆炸,很想找機會二手一下。而且這幾年來他其實最胖時曾經快到一百公斤,所以各種 size 都有,超適合開店。

我有點驚訝,想說照片好像看不出來?達敬語帶懺悔,說後來是一個電影公司好友用酸話罵醒他:「他講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哇我要找來台灣的男明星,兩個加起來都沒有你一個人那麼大隻耶!」

「那天是 6 月 27 號,梁朝偉生日那一天。我就醒了,開始瘋狂的運動節食。」那個曾經為了《春光乍洩》在午夜徘徊的少年,在梁朝偉生日那天重生了,挺好的。

#楊達敬 #主持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溫若涵
攝影王晨熙 hellohenryboy
責任編輯陳芷儀 Rachel Chen、李姿穎 Abby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