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介紹蘋果產品

我討厭介紹蘋果產品

作者風軾
日期07.09.2011

作為一個熱愛 3C 產品的編輯,我常常會被問到要怎麼買某些產品,或是問我推不推薦什麼產品。而近幾年蘋果產品大熱,自然有非常多次是被問到 iPhone、iPad 等等產品。

但老實說,我非常討厭推薦或是介紹蘋果產品。

因為如同我在「世界跟著他的想像走」一文所說,你再也找不到一家公司,可以讓粉絲和反對者,對立得如此旗幟鮮明。

明明你試圖很客觀的說明某個產品,你寫出優點,寫出缺點,但最後不是被蘋果玩家嘲弄,就是被反蘋果的讀者說你這個 Apple fans。

以前這個問題比較少,因為幾年前,雖然 iPod 是音樂播放器的龍頭霸主,但其他產品並沒有大的影響。等到 iPhone 出世之後,一切就變了。

我要承認,我幾乎是在 MacWorld 2007 賈伯斯的 keynote 上,就對 iPhone 的介面設計一見傾心

因為我覺得它把過去我對於智慧手機介面的不滿給解決了,而用的方式是如此直覺簡單:用手指來上下捲動左右滑動頁面;手機轉向螢幕跟著順暢的轉向;用兩根手機來拉大捏小滑面;用一個首頁鍵來結束程式。

這些介面設計為整個 iPhone 的直覺易用打下了基礎,任何一個沒用過觸控手機的使用者,也都可以快速透過觀察別人使用 iPhone 而學會基本操作。

但我也沒有否認,要一直到第四代 iPhone 4,iPhone 才終於算是在硬體規格稍微有跟上當時手機的規格,包括有了支援 3.5G、有前後鏡頭、有閃光燈、有比較好的螢幕解析度(其實是非常好的解析度);然後要到 iPhone OS 3.0 才開始有複製貼上這麼看似基礎的東西,要到 iOS 4 之後,才內建了一次可開啟多個程式的多工功能。

而我一直沒有買過蘋果的電腦,因為我覺得性價比實在太低,它的規格讓我覺得不值那個價錢,簡單來說就是太貴了。所以一直要到最末代的白色 Macbook,終於把規格、功能、價格拉近了 PC,而且有內建搭載最新的 Snow Leopard 作業系統,我才在 2009 年底買了第一台 Mac。

第一台Macbook Air,以驚人的輕薄震動 3C 產業。同時,電力、效能、規格、價錢等等也都無法說服我願意花上六七萬去買這樣一台我覺得一定是輕巧易攜帶的筆電。

但 2010 年第二代 Macbook Air,11 吋價格降低到 34900 元、13 吋 44900 元(現在降到 31900 元 / 41900 元),雖然並非當時主流的英特爾 Core i 處理器,而是前一代的 Core 2 Duo,但是配上 SSD 固態硬碟讓它有足夠的效能,被我列為絕對值得購買的超輕薄筆電之一。

對,價錢上它自然還是比主流 14 吋筆電兩萬多的售價高出許多,但是想想它的輕巧、電力等我們對於一台攜帶式電腦最重要的幾個要求。也難怪雖然蘋果在全球電腦市佔還不是前三,但是這台新款 Macbook Air 卻也逼得英特爾要幫電腦廠商定義 Ultrabook 這種看來就像是在指 Macbook Air 的產品概念。

但這些說詞多半無法說服討厭蘋果的人,他們依然是有辦法找到各式各樣的理由來批評。這當然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因為就像是蔡老師跟我說的,他寫文章就只是一個觀點,觀點不可能是全面的,一定是從某個角度去看。我也覺得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是件好事,你買喜歡的東西,挑出某個產品你不喜歡的地方,很好。

但何妨彼此尊重一下不同選擇呢?

如果反對者就只是不斷對一些 iPhone / iPad / Mac 使用者不是很在意或是可以忍受的缺點,如不能換電池、沒有 800 萬畫素相機、沒有光碟機等等,而以貌似不屑的語氣說出「我才不會買蘋果那種東西勒」,卻不去想想那介面設計之好用直覺,那也無怪最後大排長龍去買 iPhone 4 的使用者無奈丟下一句話:

I don't Care. Give me the fxxking iPhone.」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文字風軾
攝影is.wikipedia.org/wiki/Mynd:IPod_touch.JPG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