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惡搞瑪利歐,到與迪士尼對決的黑暗勢力──獨立動畫工作室 Glitch Productions
迪士尼的反義詞是什麼?
獨立動畫(Independent animation)在美國近年備受矚目——該詞主要描述對象的是相對於主流動畫產業的小型製作,他們背後沒有傳統電視台或製作公司撐腰,也往往沒有制式的工作流程,作品通常不上線串流、而是放在 YouTube 等平台讓人免費觀看,大幅降低傳播門檻,使其逐漸佔據觀眾視野。
尤其 YouTube 影片開放粉絲上傳各語言字幕,身處海外也不用擔心無法看正版。而粉絲之間的社群討論、同人二創累加,也反過來成為這些獨立動畫得到持續曝光的原因之一。
許多獨立動畫製作優良,畫風是我們熟悉的美式風格,卻演繹著迪士尼與好萊塢中看不見的成人與黑暗視角,尤其來自澳洲的獨立動畫工作室 Glitch Productions,經常被觀眾放在迪士尼的對立面:無論把他們視為新世代的迪士尼、迪士尼的接班人,新作《KNIGHTS OF GUINEVERE》更是直接與迪士尼正面對決——
Glitch Productions 由 Kevin 和 Luke Lerdwichagul 兄弟攜手打造,任意點擊頻道裡一支動畫都是百萬乃至千萬觀看起跳,從首作《Meta Runner》就蠢蠢欲動的玩心,再到《Murder Drones》掀起粉絲熱潮,並誕生了史上首部在 YouTube 破億觀看的獨立動畫《The Amazing Digital Circus》,Glitch Productions 一次次告訴世人,動畫可以在有趣味冒險跟可愛角色的同時,有血有恐懼有黑暗,有殺不死的反派跟救不回的同伴。
Glitch Productions 官網裡如此介紹自己:我們決定製作我們想看的動畫,然後,我們發現世上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們也想看。
SMG4:從《超級瑪利歐》開始的動畫夢
兄弟做動畫的起點,是一個名為 SMG4 的頻道。
SMG4 攤開來即 SuperMarioGlitchy4,以對《超級瑪利歐》的同人惡搞為基底,中文粉絲圈以「智障瑪利歐」稱之,顧名思義就是以瑪利歐犯蠢開啟一連串瘋狂事件作為影片主軸。2011 年,弟弟 Luke 在頻道上傳第一支實機影片(Machinima)。
影片裡,隨著《超級瑪利歐64》的開場音樂降下,瑪利歐去城堡向碧姬公主要蛋糕,沒想到那是碧姬公主在測試他,此時畫面上出現了《傳送門》系列的經典遊戲哏:The cake is a lie。氣急敗壞的瑪利歐找上碧姬公主對峙、想把碧姬公主丟下河裡,但因遊戲限制而做不到,為觀眾展示了一個歇斯底里卻還是笑容滿面的病態瑪利歐。
當年上傳影片的弟弟 Luke 年僅 13 歲。影片以 Windows Movie Maker 剪輯遊戲畫面,重新配上簡短文字,利用角色本身的跨張動作與表情,創造出新的故事——用最低成本,做最叛逆的事。但他並不滿足於實機製作,開始在影片中加入自製 3D 動畫,隨著 SMG4 越做越大,Luke 高中畢業時頻道訂閱已破百萬。
2016 年,正在讀讀電腦科學和工程雙學位的哥哥 Kevin 從中看見商機,決定一同全職投身動畫製作,把兄弟倆的房間當作 SMG4 工作室,並開展 Arc 系列的長篇,有著連貫的劇情、加入更多角色,逐步擴充宇宙。
惡搞、不正經、實驗性,兩人就此踏上這條動畫之路。
2017 年,名為 Glitchy Boy(後改名 Glitch Productions)的製作公司正式成立,並在 2019 開始每週連載首部原創動畫——《Meta Runner》。
Meta Runner,2019
《Meta Runner》從一個對未來社會的想像起頭:如果遊戲是凌駕於一切的主流價值,那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失去記憶的藍髮少女 Tari 醒來,發現自己被稱為 Meta Runner,這個世界裡的高階玩家,其特徵是會將一隻手臂替換成機械手臂,成為類似奧運選手般、會在大街上受人簇擁的存在。一如兄弟倆的作風,能看見大量對於各種遊戲的捏他與借典。連片頭片尾曲聽來都有幾分日本動畫曲的影子。
2019 年,《Meta Runner》亦獲得由澳洲電影電視總局(Screen Australia)的補助,也在當時蔚為話題,那是該局從傳統影視平台轉向投資更多新平台與串流作品的起點之一。而《Meta Runner》累積觀看次數破千萬,也成為所有贊助內容中得到最多次觀看的作品,並接續推出二三季。
儘管《Meta Runner》與 Glitch Productions 未來其他動畫相比,在畫面構成與 3D 技術上相形失色,但若不是《Meta Runner》奠定的規格與基礎,他們的盛世也不會誕生——
Murder Drones,2021-2024
第一部讓 Glitch Productions 突破同溫層的,是 2021 年開播的《Murder Drones》。
這次不再由兩兄弟親手操刀,而是請來動畫師 Liam Vickers 編導及製作,巧手捏塑出一個個鮮明的無人機(Drones)——那是在人類愚蠢地滅絕自己之後,留存星球的機器人。
這些三頭身角色有著金屬質地的光滑體表,透過螢幕面板的電子表情來傳遞情緒。女主角 Uzi 看似固執強悍但必要時也會跟殺人機 N 牽牽小手嬌羞臉紅,而 N 也是平時蠢萌、殺戮時失心瘋的天然黑,天真與暴虐集於一身。
又或者另外兩位殺紅眼的殺手機器人——女僕造型的 V 與雙馬尾 J ,帶著金屬翅膀在黑夜降世,平時二次元的 ACG 屬性,被放在 3D 建模的身板上,不感一絲違和,反而想大喊導演你給我多來一點。
在此也不難看出製作組在玩哏上的毫不留情。每一集其實都對應著一種經典恐怖片的框架,第一集裡殺手機器人張著血盆大嘴、口水直流的模樣簡直《異形》;第二集則有《突變第三型》裡高掛天花板、酷似節肢動物的人體怪物⋯⋯宛如恐怖片愛好者的派對。
Uzi 與 N
《Murder Drones》中有大量驚悚與可愛都成立的鏡頭呈現。
不過致敬也同時成了作品的軟肋,如果是一次看完的觀眾,會發現各集劇情節奏及氛圍跳躍,第三集才剛被《魔女嘉莉》血洗的校園,第四集竟又湊得出一班級的人去廢棄營地演起《十三號星期五》。若沒有先備這些電影知識,有時會不解於角色突如其來的台詞與動機。
但也是這樣大量借鑑「外部元素」以構成、推進的作品,拼裝出了屬於自己的魅力。比如這些機器人與二次元要素,被運用在經典恐怖片如《鬼店》《大法師》上,會是東西合璧還是火花四射?或是為了符合致敬前提,團隊如何運用劇情元素又能自圓其說——沒有肉體的機器人要怎麼肉體恐怖?沒有超能力的機器人如何像嘉莉一樣弄碎鏡子?——每一個哏背後都指向一種融合或衝撞,既痛且快。
這或許也是這個時代創作該有的樣子:時間與人類智識之有限,如今大多創作題材如礦脈被挖空,資訊的快速傳播讓創作者的養份不受制於單一管道,《Murder Drones》是不斷打碎與重組直至變成自己的結果——若讓 Glitch Productions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們會二話不說砍下巨人的後頸。
The Amazing Digital Circus,2023-
並未如現實般結束的冷戰中,美國、蘇聯和中國製造出自己的超級電腦,其中一台電腦 AM 吸收了另外兩台,將人類徹底消滅,卻因厭恨之深,留下四男一女在地心深處,改造他們的大腦,使其想死也死不成,永世接受折磨。最終主角被變成一攤沒有嘴巴的爛泥,結尾收在一句:I Have No Mouth, and I Must Scream。
以上是哈蘭艾里森的短篇小說〈無聲狂嘯〉,也是獨立動畫《The Amazing Digital Circus》的靈感來源。
本作由 YouTube 動畫師 Gooseworx 擔任導演、編劇、作曲與節目統籌。Gooseworx 本不是 Glitch Productions 的成員之一,而是被製作人兼總經理 Jasmine Yang 相中——打動 Yang 的是她在 2019 年上傳的動畫短片《Little Runmo》,從中便已看出 Gooseworx 對於童趣與數位恐怖元素的熟稔運用。
而《The Amazing Digital Circus》也以九〇年代到千禧年間初代 3D 遊戲的風格開發製作,她形容,「當時這些作品看起來有點糟、甚至令人毛骨悚然,但在創意上卻毫不拘束。」
故事圍繞著初來乍到的小丑 Pomni 開展——這是一個以馬戲團為基礎打造的虛擬世界,鮮豔卻空洞的遊戲空間,沒有人記得自己怎麼來,也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出去,角色只能遵照著 AI 馬戲團團長 Caine 的指令玩遊戲。有趣的是,Caine 的長相是有兩顆眼睛的假牙,一張巨大的嘴,彷彿〈無聲狂嘯〉的相反。
剛點開影片,與精細 3D 畫面一起映入眼簾的,是多個長相怪異、卡通造型的人物,起初會眉頭一皺,心想:長這麼非主流的角色真的喜歡得起來嗎?但隨即劇情揭示,他們不是一開始就長成這樣——他們全都是被困在虛擬軀殼裡而身不由己,許多角色也跟我們一樣反感這愚蠢的外型。
成人心靈被困在可笑的皮囊下、重複著幼稚的闖關遊戲,了無終日,自己即地獄。
主角 Pomni 在故事前期多次瀕臨崩潰。
讓人共鳴至深的《The Amazing Digital Circus》試播集自 2023 年上線一個月就斬獲 1.5 億次觀看,至今累計 3.9 億次觀看,也病毒式傳播到 Tik Tok 等平台,到了 2024 年底,與本作相關的 YouTube 影片總觀看次數高達 250 億次。不知道多少觀眾都是在這種「被迫娛樂」的殘酷中,認出自己的生活。
KNIGHTS OF GUINEVERE,2025-
而就在上週末,Glitch Productions 推出了新系列《KNIGHTS OF GUINEVERE》,也是他們製作的第一部 2D 動畫。
光是背景設定就充份挑釁:「公園星球」(Park Planet)是一座漂浮在星球上的主題樂園,以名為 GUINEVERE 的夢幻機器人公主作為吉祥物,糖果色的城堡下卻是資本機器隆隆運轉的廢土。首播動畫底下有觀眾留言:這顯然是對迪士尼比了個中指。
這般推測並非空穴來風。在與 Glitch Productions 合作以前,動畫團隊三位主創 Dana Terrace、Zach Marcus、John Bailey Owen 恰恰在迪士尼頻道合作動畫影集《奇幻貓頭鷹小屋》,之所以離開迪士尼,正是因為他們攜手打造的《奇幻貓頭鷹小屋》在第三季被提前結束,只得親手葬送作品。根據 Dana Terrace 在 Reddit 上的描述,「說到底,就是有幾個高層負責決定什麼東西符合迪士尼品牌。有一天,其中一個人就說 TOH 不符合『品牌調性』。」
正如《KNIGHTS OF GUINEVERE》預告片裡,戲仿迪士尼公主造型、猶如《白雪公主》般甦醒的的 GUINEVERE,下一秒馬上被切換進血淋淋、紅光嗡鳴的實驗室,瘋狂掙扎——
那些迪士尼看不到的,Glitch Productions 往你臉上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