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已讀要回|盛浩偉讀《完美人類》:為了完美,我們的不完美暴露無遺

#拜託已讀要回|盛浩偉讀《完美人類》:為了完美,我們的不完美暴露無遺

作者盛浩偉
日期06.05.2019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至今引發多少爭議。有人同意它,有人認為是科技改變了人性,我則以為,這句話能廣為流傳,在於它確實揭露了某些真理,但癥結不是科技來自或改變人性,而是,人性到底是什麼。人性到底是什麼?當一個人過份殘忍的時候,我們會形容他「沒有人性」,彷彿人性就是溫柔與善良,然而,當人表現出慾求與貪婪、欺瞞與自私,以及種種感情用事的時候,我們卻也會說「這就是人性」。人性如此複雜混沌,時而好,時而顯露其惡;而科技來自人性,更精確地說是來自於人性某些部分,則其勢必攪動另一些部分。在游善鈞《完美人類》裡,很明顯可以看到這點。

這是一部講述遙遠未來的科幻娛樂小說,其時空設定於二一三三年,背景則是人類發明了俗稱「預命機」的基因繪譜機,能夠透過基因解碼來百分之百預測壽命,並在這個技術基礎上,全球實行了一套「生存環保法」:為了避免人口過度成長反而會帶來災禍滅絕,故在嬰兒出生時,率先將壽命無法超過三十六歲的嬰兒安樂死,「不浪費資源養育活不夠久的孩子」。而故事,則始於這樣極端架空背景下的一個變項:假如,在預命機的預測之下,有一個長生不死的人類出現的話——故事從這裡出發,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看到來自人性的科技進展,如何再一次地回過頭來攪動人性:既然科技可以解碼基因、可以預測壽命,那人類有沒有可能透過研究長生不死,來讓自己得到永生?所有的覬覦、掠奪、嫉妒、爾虞我詐,遂就此展開。

作為科幻小說,《完美人類》精準回應了當前人類生存處境的課題:地球資源有限、人口爆炸性成長,人類該如何面對因應,以求永存。這個課題看似宏大遙遠,實際上卻化為其他形式在最近的大眾流行文化中出現,例如《復仇者聯盟》裡的反派薩諾斯之所以要蒐集無限寶石、消滅宇宙中一半的生命,也是為了解決同樣的課題。但如果光是這樣,很容易又變成類似正義(守護每一條生命的價值)與邪惡(為了目的可以恣意犧牲某些生命)的簡單對立;而小說特地設定的「預命機」與「生存環保法」這兩個劇情裝置,使得這個討論多了複雜的層次:利用「預命機」這項「科技」,就等於有了科學理性的手段,來賦予「生存環保法」這個抹消生命的行為「正當性」——這個正當性必須加上引號,因為如果我們不將理性、科學、科技視為唯一價值,就無法確保這份正當性存在;但偏偏,我們就身處在這樣一個,容易過度肯定理性、科學、科技價值的時代,彷彿正因為這些東西超越人性,所以可信,然而,真的如此嗎?整部小說事實上就是藉由演繹故事,巧妙地回答這樣的問題。

而各方爭奪「完美人類」的情節,也讓我想起高野和明的《種族滅絕》,不過差別是,前面提過,我認為這是一部科幻「娛樂」小說,另一個可以強調的重點就在於「娛樂」。相較於臺灣近年來重量級(或者說,接近純文學、似乎更貼近現實、更嚴謹深刻)的長篇科幻小說,例如《噬夢人》或《冥核》,《完美人類》的態度毋寧是更加「娛樂」的,也因此其中更能見得各種對於未來的奔放的想像(如各種奇異生物和科技,「烏洛波羅斯魚」、「恩尼托蟲」列車等),以及情節和人物上,更可以見到彷彿輕小說式的對話和刻劃。因其琳瑯滿目,也打開了另一種故事的面貌。

讀完小說不免感慨,最難的不是科技,而是人性。尤其,在「完美人類」的對比下,人類不只是生理上有壽命的缺陷,在心理上更可能因種種慾念、野心、負面情緒,而更顯得不完美,而使得「完美人類」這個取名終究是一個對我們自身存在的反諷。

 

《完美人類》

 

 

 

 

 

 

 

作者:游善鈞
出版社:鏡文學
出版日期:2019.03

#完美人類 #人性 #盛浩偉 #科幻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盛浩偉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