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儂蘭語:第三站,正常鮮肉小籠包

吳儂蘭語:第三站,正常鮮肉小籠包

作者吳緯婷
日期02.12.2011

閒來無事的時候,總喜歡走走永康街。許多國外朋友也同樣喜歡這一個小區,美國來的 D 說,這是台北很有「味道」的一個角落,食物和小吃總是得到許多外客的青睞。每回吃著芒果冰,周遭響起的是日語、韓語、英文或廣東話的驚呼聲,令人疑惑錯了時代,身處租界劃地。不過首屈一指的,仍算是永康街口的鼎泰豐。門前的騎樓總是日本人的天下,拿著號碼牌鬧烘烘地站滿轉角,用飢餓的眼神,等待著那傳奇十八折的小籠包。也許我天生資質駑鈍,去了幾回,也帶朋友吃了幾次,都無法領略其中妙意。對我而言,不可取代的滋味,是靜靜開在宜蘭光復國小斜對面,沒有專人帶位、沒有身著制服的大廚、看似平實無華的那一攤「正常鮮肉小籠包」。

說起這名字,的確是很「不正常」。也許正像紀蔚然先生常打趣曾任職過的敝母校,說「一個叫 Normal 的大學怎麼會正常呢?」(師大的英文為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因此就算它剛開業的時候,我還處於蒙昧渾沌的國小時期,一聽名字,也瞬間懷疑起其鮮肉如何「正常」?詳細情形無法調查,也無法多作思考,但身為一個長年饕客能打包票的,就是小籠包的美味,的確反常。

聽說小雞孵化後,會將第一個映入眼的動物視為母親。此理通用於許多物種身上。如果是這樣,也許正常鮮肉小籠包的味道,在幼年的第一口開始,便左右了日後對小籠包滋味的定義、期待和要求。

同樣也是在轉角,小小的攤位前方氤氳繚繞,在高聳的蒸籠後方,幾個穿著紅色圍裙、花花衣服、親切指數滿點的阿姨們,一個個手腳俐落,分工著桿皮、包餡、蒸小籠包、端盤領位。六十元一籠十粒小籠包,入坐不久,便盛在白底藍花邊的盤子,熱騰騰上桌。這裡的小籠包外觀特別,看似軟軟塌塌的,用筷子夾起來卻有沉甸甸重量,皮薄卻有飽有麵糰的韌性,一咬開來,湯汁味豐厚而不膩,餡肉混著新鮮的細蔥,甜脆香嫩。嫁來宜蘭的媽媽說宜蘭的蔥最好吃了,長、白、細緻而甜。這幾年三星蔥似乎也一夕風行,但回想小時候吃小籠包的時候,正當宜蘭蔥還長在菜園裡默默無名,尚未紅透全台,也許宜蘭孩子早就用舌尖領略、並記憶蔥的神奇,雖總屈為配角,卻掌有扭轉局勢的關鍵滋味。

小籠包不大,甚至可以一口一個剛好。小時候貪食,美食當前,胃取代了腦袋思考,猴急的個性就犯,燙口的糊塗事便成為家常。只能趕緊喝一口冰豆漿,或紅茶,趕緊冰火結合一下。這裡吃小籠包,說是隨性,倒也是有點規矩的,不講究用小碟子配切細薑絲和鎮江醋,反而流行加一匙桌上的辣椒油。熱燙的小籠包,沾沾紅辣椒油,一入口,嫩滑薄皮、豐美的湯汁和內餡、加上辣椒油的辛辣香氣,就是有種說不出來的和諧,外加一份在地的庶民快意。那一種微鹹滾燙的味覺幸福,總是成功挑起我的飢餓感,讓人有股越吃越餓的錯覺。

於是相約說起要吃小籠包,我就神遊回故鄉,到那攤讓人覺得美味的不正常的「正常鮮肉小籠包」。與其氣質地用筷尖夾起小籠包,配細切薑絲,我還是嚮往那頗具台式爽快豪情、讓人無暇細數幾折便下口的道地美食。

地址:宜蘭市泰山路 25 號之 1(光復國小斜對面)

#小吃 #文化 #飲食 #宜蘭 #台灣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吳緯婷
攝影吳緯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