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星空:專訪林書宇導演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星空:專訪林書宇導演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3.12.2011

近年國片風潮蔓延,從 2008 年的海角七號、冏男孩、九降風,到今年的雞排英雄、賽德克巴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明年備受矚目的痞子英雄。很多人都感覺到台灣電影正處在一個關鍵的黃金年代。但在這波台灣電影浪潮的背後,其實是因為有太多電影人的永不放棄,才換得的文藝復興。前些日子熱映、改編自幾米繪本的電影【星空】,不僅是亞洲少見結合台美中日韓法六地國際團隊的大型製作出的非動作電影,上映口碑更是強力蔓延,無論在台灣或大陸,無論bbs、微博、臉書,不少觀眾紛紛上網留言說 【星空】 帶給他們的感動和眼淚。

很多人說在【九降風】之後,總算等到了【星空】。導演林書宇透過一種溫柔的方式,緩緩讓觀眾感覺到長大帶來的某種殘酷跟希望。卻也開始讓很多人納悶,究竟是怎麼樣的導演會在 【九降風 】 獲得無數大獎、萬界矚目之時,選擇沉潛擔任其他電影的副導,三年之後才又推出新的電影?也讓人好奇,為什麼這個導演可以拍攝出這樣充滿魔幻色彩,卻讓這些奇幻與真實之間毫無隔閡的讓觀眾感覺到處在同一個世界?讓人更感興趣的,或許是為什麼導演林書宇的電影,總是有這麼一點不同?

也許,是因為林書宇,本身就有點特別。

不只是自然會發生的事情

今年 35 歲的林書宇,從小在美國長大,回台灣就讀中學跟高中,很難想像電影台詞總是能直搗觀眾心弦的他,其實從小中文不太好。國中才開始念小學中文,高中念國中中文。原本他以為一定考不上大學, 國高中最主要的記憶都獻給了青春的戀愛,計畫先去當兵有機會再去美國念書。因緣際會遇到第一屆的大學推甄入學,看到世新電影系。第一個念頭是「沒想到大學可以念電影這種東西?」從小就愛看電影,高中社團參加話劇社的林書宇,看到電影系三個字沒想太多就去參加推薦徵選,導演笑笑的說:「我也沒想到數學考零分,也能上大學。」

剛上世新電影系的他,跟所有人的青春年少都一樣,「一開始上大學都玩瘋了,也沒想過拍電影這件事情。直到大一下學期有個同學馬曜(現在也是一個紀錄片導演)自己拍了一個短片,播放給全班看,我看了才突然有種感覺『對齁,我們是來念電影、拍電影的。』」也許是青春一股氣,也許是某種被激不得的年輕驕傲,三天之後,林書宇便跟室友合寫了一個劇本也找了幾個朋友拍完。這一拍,覺得好玩,開始上癮。學生時期的林書宇,便不斷累積拍片的實戰經驗,也在這些練習的過程之中學習最實際的問題。

很多人會覺得林書宇是相對來說幸運的導演。21 歲,第一部電影短片【嗅覺】便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2008 年第一次拍電影長片【九降風】便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本、上海電影節的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大獎,不僅獲獎無數也累積票房口碑。很多人都覺得林書宇拍出出好看的電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卻忘記這些看似自然的背後有多少的累積跟等待。

那時候剛從美國回來的他,只想做跟電影有關的事。「只要跟電影有關,能做的我都做。」從最底層開始,導演忍不住笑著說:「我那時候還去應徵錄影帶出租店的店員,不過那時候竟然沒有上!」原本擔任字幕翻譯的他,毛遂自薦當副導演,一步一步,把握每一次學習的機會。這個過程長達六年,雖然他其實也不斷的寫劇本投輔導金,導演還糗了自己一下:「我想我大概是唯一一個沒拍過公視人生劇展的導演,因為我投劇本沒有一次中!」

這一次一次的失敗也不是沒有讓他懷疑過自己,也許自己根本沒有這個能力跟天份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很感謝鄭有傑導演,在我曾經很想要放棄的時候鼓勵我。」這六年之中,有一年真的日子很苦,沒有什麼工作,林書宇接受家裡的建議到學校教書,「但是這一年也真的讓我知道,電影真的才是我喜歡、是我想做的事情。」命運有時候總是很巧妙,也是那一年他拿到短片輔導金拍出【海巡尖兵】,讓他重新找回一種「我可以做這件事情」的信心。

永遠都為下一部準備

【九降風】之後,不少人都在等待林書宇的下一部作品。可是等待很久才等到【星空】。「其實那時候有很多機會或是很多邀請,可是我一直在等,也在找下一部讓我自己有感覺的故事。」甚至帶點自我批判分析的,「雖然很多人給了【九降風】很多很好的評價,可是我覺得我還有太多東西不夠熟悉。所以我這三年其實都不斷的在練習,得到的各種機會都在嘗試,我一直都在為下一部電影準備。」

當時幾米看完【九降風】,大受感動,親自把【星空】送給林書宇,並邀請他成為這個故事的改編導演。「那時候我收到幾米老師的繪本,我也沒有想這麼多。可是一看到這個故事,我就有某種直覺,這會是可以感動自己的下一部電影。」要從文學經典翻拍成電影,已經是極大的挑戰,而要從已有具象畫面的繪本改編成電影更難,「我知道很難,其實也有一點擔心自己有沒有辦法拍好,但是我直覺上,我知道這會是好的,因為這也是我想要拍想說的故事。」帶點好強不懂得怕的青春個性的林書宇,練習了三年,知道自己準備好能夠讓【星空】綻放出不一樣的光芒。

如何點亮那片星空燦爛

「我是那種會想很多,暖身很久的人。」「我想要把事情準備好再動作,所以一開始我其實原地打轉很久。」為了改編幾米的故事成劇本,他花了七個月的時間,看完所有幾米的繪本,讓自己完全進入幾米的世界。「那是一個很細膩、很溫柔、很微觀的世界。」在改編劇本和拍攝的過程,他不僅重新建立出幾米那種充滿細節和魔幻色彩的世界,他也點亮屬於林書宇的星空,「我很重視當哪些角色是『人』的時候,那些『自然』會發生的時情緒跟反應。」重視人物個性的他,也讓童話般的故事增加令人感動的真實度。他甚至有點靦腆的說:「我寫劇本的時候,我就愛上了這些角色。」所以在安排結局的時候,他忍不住安排了一個可能讓觀眾會帶著希望的結局。

【星空】如何讓魔幻跟真實的世界並存,卻不讓觀眾覺得疏離突兀,無論是三隻腳的大象、離家出走的燦爛星空或是崩解的拼圖,或是不開口卻有諾大聲音的獨白,都是因為那些人物的情感共鳴到讓觀眾感覺到真實。導演不只是重視每個人物角色的個性跟故事,挖掘出每個人獨特的情感,連配樂都有自己的獨特詮釋。

「那時候很多人建議可以找比較磅礡、比較久石讓一點的配樂。我知道那絕對沒有問題,但就是覺得應該還有別的,可以有不一樣的作法。我一直都很喜歡世界末日女朋友(world’s end girlfriend)那種後搖滾的音樂,後搖滾的音樂本來就是同時有點暴力又溫柔的感覺。」而這種有點殘酷又溫柔的真實質感,就很適合【星空】。【星空】究竟是怎麼樣的一部電影?很多人邊看邊哭,很多人看完覺得溫暖,很多人感覺到某種溫柔的殘酷,很多人覺得看完有些希望,有些人感覺看完卻有點絕望,我們問導演這個問題,導演想了一會才說:「這是一部敘述一個 13 歲小女孩,如何學會擁抱缺憾這件事情的電影。」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拼圖也許總是少了一塊,人生也許永遠都有些缺憾,可是還是有種完美的不完美。

IMAGE

來自幾米老師看完改編劇本給導演鼓勵跟力量的簡訊。

不斷問自己問題

訪問的過程中,可以深刻感覺到林書宇是一個非常誠實而且理性面對自己的人。從導演的微博上看到他的導演筆記,也會發現他總是向自己提出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星空』到底是什麼?」、「我該怎麼改編,讓『星空』同時是我的,但同時也是幾米的?」、「小女孩的心情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疑問?他笑笑說:「也許是我從小的習慣吧。我覺得只要一直有疑問,然後我一直找到答案,我就可以更進步。」

非常理性又非常感性的導演林書宇,在拍完【星空】後,甚至也在問自己:「究竟我拍電影是為了什麼?」非常誠實的他,淡淡的說:「我其實也是突然發現,我的生活在原地打轉很久,在某種狀態很久,好像為了拍電影,我犧牲了很多生活。」也許就像【星空】的小女孩一樣,他發現他的人生好像也少了一塊拼圖......而或許觀眾的感動跟分享,就像小傑寄回來的那片拼圖,才完整了他。

他跟我們分享了一句讓他很溫暖的一則留言,我們看了也都溫暖了起來:「星空,快要下檔了,可是不怕,星空是我的寶貝,我也不想再讓更多人分享它。」任何拼了命認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人,都不可能不在乎它的成果跟表現,票房也好口碑也好,多一點關心跟在意都能讓為這些付出的人感覺到更有希望。電影裡頭有句話「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緊,就抓多緊。」或許這也是導演面對自己跟自己的作品的一個最好的註解,永遠做最好的暖身,永遠為下一部準備,永遠都珍惜著這些完美的不完美。

你呢?去看看【星空】吧,你會找到自己那片一直都在的星空。(點這裡看【星空】粉絲團

本文轉載自:「womany.net

#幾米 #林書宇 #星空 #繪本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