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海魂】黃杜混:海上的不老戰士

【討海魂】黃杜混:海上的不老戰士

作者
日期10.08.2015

台東縣蘭嶼鄉位於台灣本島東南方外海西太平洋上,四面環海,南望綠島,臨巴士海峽。島上多山地丘陵,地質以質熔岩和集塊岩為主,屬火山島地形,溪水分流其中,沿海岸線則為平地。

蘭嶼的達悟語是「人之島」的意思,島上居民多為達悟族。分為六個部落:椰油、漁人、紅

頭、朗島、東清、銀野。各部落展現其自主性,以部落為主導,發展出不同的風格和定位。其中東清部落(I-RAN-MEY-LEK)意指太陽最先升起之地,部落灘頭常見拼板舟的身影。蘭嶼拼板舟文化,反映著族群跟海洋環境的關係,在生態多樣性的海島上,孕育出多元而精彩的文化。

達悟族的一年只有三季:飛魚汛期(Rayon)、飛魚捕撈終了的季節(Teiteika),以及等待飛魚的季節(Amiyan)。可以看出,達悟族人的生活,是以飛魚為主軸。在知名的飛魚季後期,達悟族男人們熱血沸騰的重頭戲登場,那就是用飛魚當餌,釣鬼頭刀(達悟族語arayo ),因為,釣到的數量,將決定男人的社會地位高低。

蘭嶼現有四個村、六個部落,每一個部落都有擅長釣鬼頭刀魚的高手,在東清部落就有好幾位,其中有一位黃杜混,出生於民國三十六年,今年六十九歲,是少數還依然堅持著遵守傳統捕魚技巧與方法,依照飛魚季汛期,用傳統拼板舟出海捕撈飛魚和鬼頭刀的耆老。他曾在民國九十二年,獲得全蘭嶼各部落進行的鬼頭刀魚拖釣比賽第一名,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把二十二條鬼頭刀魚釣上岸; 民國九十八年在飛魚季期間釣到二十八條;民國九十九年以三十二條的成績,再度成為全蘭嶼的冠軍。

IMAGE

大海是男人的戰場, 鬼頭刀魚是男人的食物

五十歲以後是黃杜混釣鬼頭刀魚的高峰期,他這輩子曾有兩次釣到體型特大的鬼頭刀魚,其中一次就是在五十歲那年釣上的。根據黃杜混用雙手比出來的長寬目測,大約是長一百三十公分、寬達五十公分的大魚,沒有親眼看到,還真的很難想像,那麼大的魚,幾乎都快要跟黃杜混一樣高了。

回憶那一次的經歷,黃杜混說,兇猛的鬼頭刀魚力氣很大,第一時間很快就把釣魚線給拉直了,在大海中翻滾掙扎,有時候你看到牠慢慢靠近船邊,以為牠累了,正想拉牠上船,牠卻使盡力氣把你往海底拉;在海上也不知道經過了多久,一分一秒地跟牠比耐力,一直等到鬼頭刀魚沒有力氣了,才把牠拉上船來。黃杜混的父親曾以部落裡的傳說提醒他,釣鬼頭刀魚一定要小心,如果釣到的魚力氣太大,就把魚線割斷,不然會像傳說裡的族人,一路被拖行到菲律賓去,無法回家。

按照傳統,鬼頭刀只有男人才能吃,黃杜混說,老人沒有告訴他為什麼,「規定就是這樣。」這條大魚,黃杜混除了自己吃,還分給父親吃,「那時父親還在,當然先給父親吃,不會分給別人。」

每年飛魚季舉辦第二次招魚祭後,所有的小船就可以出海專門釣鬼頭刀。黃杜混說,無論如何,他每年一定划拼板舟出海釣鬼頭刀,村子裡一定要有人出海,「否則別的村會說我們壞話,說我們很懶惰。」

IMAGE

「做事,不必說出來」的男子漢魅力

至於出海用的拼板舟,黃杜混三十歲時就跟父親上山學習如何造船,四十歲第一次製作自己的船,陸續共製作過五艘,其中家門前的帆布屋裡,就有一艘是兩對漿的。

對黃杜混來說,船就像是人,他會跟船說話。出海時如果捕不到魚,他會跟船說,「釣不到的話,上岸會丟臉的。」有時海上風大,他會把船首和船尾的黑色雞尾羽毛取下,如果一直捕不到魚,就把羽毛掛回去,通常就會有魚上鈎。製作新船前,他也會對舊船說,因為你壞掉了,所以要造新的。

船則會透過作夢的方式,對黃杜混說話。有一次,一艘船舉辦下水典禮,有一根木條扎到船身,晚上他就夢到有人在哭,說為什麼你不好好照顧我;還有一次是夢到兩個台灣的漂亮女孩子、一個男孩子,第二天就釣到三條鬼頭刀魚。黃杜混說,那是船的靈魂。

去年十二月,他想為一艘船舉辦下水典禮,其實早在三年前就默默一個人在山上墾地種芋頭準備,但是到了新船要落成的前一天,黃杜混才跟太太講,由於落成禮的準備工作很繁重,太太起初不肯,後來還是如願落成,買了十隻豬、船上的芋頭一半是自家種的,一半是台灣來的。黃杜混笑著說:「女孩子(指太太)很麻煩的。」

民國一百年六月二十五日上午十一點,百年首見的蘭嶼十八漿大船「Si Mangavang  拜訪號」舉辦下水典禮,族人們協力頂著三公尺高的浪,把船划出東清灣,駛向太平洋試航;六月二十九日正式啟程航向台灣,展開經過台灣黑峽、巴士海峽的拜訪之旅,黃杜混不僅參與造船,更代表族人致贈縮小的木船給總統馬英九。對於未來是否會有計畫造傳統的十人大拼板舟,黃杜混很嚴肅地說,這種事不能先說出來,否則會「生活不好,不是老婆就是小孩會死掉」,一定要慎重,不是想造就能夠造。

達悟族男人要出海捕魚,事先是不會說出來的,主要是怕惡靈知道了會前來破壞;在東清部落的灘頭前有幾顆大礁岩,如果有釣到鬼頭刀,會將拚板舟往右划(面對大海的方向)並繞礁岩,代表有收穫;如果沒有就往左划。上了岸,也不會大聲嚷嚷自己釣了幾條,只要把鬼頭刀往後一背,你今天是英雄或是「摃龜」(台語),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

達悟族人這樣的文化,看在漢人的眼裡就是一種低調、謙虛和踏實的表現,非常有魅力。要做什麼事,不用向全天下宣告,去做就是了;做了有什麼成果,也不必到處宣傳,該知道的人就會知道。

IMAGE

拚板舟與大海,達悟族男人的小宇宙

三個月內釣了一百二十條是收穫最好的一次。黃杜混說,一般也有五十條到八十條左右。釣回來的鬼頭刀魚分享給老人家,一方面是敬老,二方面是「沒有釣鬼頭刀很可憐,別人釣不到可能就不去了,我是每天去。每天去,你就知道怎麼釣,如果一天去,一天不去,你就不會知道釣魚的方法。」

黃杜混把豐收的原因,歸功於每天勤勞出海,以及遵循祖先傳下來的智慧,其中包括捕魚的方法,也包含黃杜混習慣用「迷信」來稱呼的禁忌。他是一位樂於分享傳統智慧給年輕人的老人家,在達悟族的傳統裡,捕魚的方法通常會留給自己的小孩,不外傳。黃杜混說,「我以前就是聽老人家的話,就是這樣做,所以我很樂意講給別人的小孩聽。」

二十五歲第一次出海,就是跟爸爸一起,有時候也跟叔叔出海釣鬼頭刀。自小家裡只有父親及小弟,父親不常在家,他就跟在部落老人身邊,聽他們講漁具怎麼做,怎麼釣飛魚和釣鬼頭刀、哪些迷信特別要遵守,還有老人們從海上帶回來的傳說。如果從不同的老人家身上得到不一樣的說法,他還會去求證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可說是年輕時身體裡就住著一顆老靈魂。

四十歲時,同父異母的弟弟才剛滿十歲,從國小畢業,因為環境不好,所以就讓紀守常神父把弟弟帶到台灣讀書。黃杜混也曾去台灣屏東林務局的林地工作過一陣子,那是在,最後還是回到蘭嶼過日子。他有四個孩子,都住在政府為蘭嶼人興建的國宅裡。

習慣傳統生活的黃杜混,仍舊住在自己搭蓋的木屋,門前有涼台和處理魚的魚棚,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到東清灣看天氣、觀海象。達悟族的男人是屬於大海的,拚板舟與大海,組成了達悟族男人的小宇宙,有著獨特的日月星辰運行規律、神祕難解的奧妙,或許有一顆自己的星球,也有自己才找得到的奇幻祕境。然而這個小宇宙的浩瀚,只屬於勇於出海搏浪的不老戰士,飛魚與鬼頭刀,是黃杜混一生永遠的召喚。

 討海魂:13 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

作者: 行人文化實驗室企畫

出版:行人

出版日期:2015/07/25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