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編輯咻咻咻|陳夏民 X 丁允恭:那些寫專欄的二三事

人生編輯咻咻咻|陳夏民 X 丁允恭:那些寫專欄的二三事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8.08.2015

如果說高雄市政府發言人丁允恭和逗點文創結社創辦人陳夏民有什麼共通點,那「專欄作者」這個身份是最直接的聯想。

每一天的生活,都在找梗

丁允恭說,當初接下寫專欄的工作,是期待讓世界聽見他的看法。不過從開始動筆的第一天起,他就發現自己的生活因此而改變了。「寫專欄要不停找梗,我的生活就變成一個找梗的歷程。他是無間斷的地獄,因為你好不容易找到梗要來寫一篇新的文章,正在開心得意的時候,還要自己敲敲腦袋說,下一篇文章的梗還不知道在哪兒呢。」他笑說,寫作者根本沒有正常上下班,以前不管工作多忙碌,回家都可以關閉自己,回歸日常,但寫作必須無時無刻投入、無時無刻觀察、無時無刻思考,「平常和朋友哈拉出現的好梗,也要趕快筆記下來。我都記在手機裡,無形中增加我老花眼的程度!」

IMAGE

左:陳夏民 /右:丁允恭

「最慘的是你梗找好、文章也寫完,大家卻已經對這個梗無感了,或是已經遺忘了。」陳夏民馬上附和,「網路的出現導致世界變化很快,現在已經不是十年一代,可能只差個一兩歲,思維也會完全不一樣。」他常常抓到某個值得討論的新聞,特意蒐集資料後,正打算洋洋灑灑地寫一篇時事評論,卻發現隔了兩天,這個議題再也沒有人關心。比方說之前颱風天,台北市的水變得混濁,大家還在討論要怎麼應對時,又出現天津大爆炸的新聞,轉移民眾的焦點,那些混濁的水就好像不曾發生過,消失在時間的洪流。

「人們習慣在這個資訊碎塊化的時代裡生存,永遠只能面對眼前的混亂,無法放眼過去和未來,因為當下就已經夠麻煩的了。」陳夏民提醒,其實讀者應該學習慢下來,否則就會失去思考的機會。丁允恭的觀察是,「梗的代謝變得很快,以前我用周星馳的電影還有人會笑,現在和年輕人提起根本沒有人會回應我。」

不受字數限制,卻要關心點擊數

過去專欄作者的文章,大多是供給報紙或是紙本雜誌,但隨著網路媒體蓬勃發展,專欄也逐漸往網路世界移動。丁允恭跨越了平面和網站的時代,曾為蘋果日報寫專欄,也有將文章刊登在網路平台「想想論壇」,「最大的差別是,網路沒有字數限制。以前為平面媒體寫文章,必須在既定的字數內把想法講清楚,但網站並沒有所謂的版面,所有想到的東西都可以丟進去,慢慢會發現你的內容愈來愈長、資訊超載。這是寫作的一大挑戰。」

「網站的專欄壓力特別大,因為你可以看著文章丟出去之後,讀者為每篇文章按的讚、評論和流量。」陳夏民補充,有時候他認為自己寫了一篇很棒的文章,但網站刊出之後,和其他專欄作者一比就知道點擊率和按讚數偏低,心裡忍不住思考著這麼認真在寫、文章怎麼都轉不出去?可是有時候,為了趕在截稿期匆促寫完的文章,反應卻出奇的好。「這真的很弔詭,也難免讓寫作者心裡產生挫折。不過,網站的即時性,讓寫作者知道你已經不可能忽略讀者的眼光。」

文字的價值愈來愈低,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丁允恭坦言,在這個年代,寫作要變成吃飯的工具非常困難。陳夏民也說,這個時代對寫作者來說格外殘酷,「駱以軍曾提到,他的上一輩是寫了篇文章被報紙副刊刊出來,一整個禮拜出門在外都會有人稱讚你的文筆。但到了我們的時代,即使報紙一整個禮拜都刊你的文章,還是沒人知道你在寫文章。」

加上丁允恭提到的網路專欄字數無限延長,陳夏民笑說,「你寫愈長、稿酬就愈低,因為網路專欄是以篇計費。本來一篇三千塊,一個字可以換得三塊,結果你寫太嗨,字反而逐漸貶值。」他們很清楚,寫字做為行業真的會有很大的生活壓力,也因此都過著多工人生,除了專欄作者之外,還有其他的工作。或許,這是下一代的文字工作者必須思考和認清的事實,學著從中找到生存之道。

(本文整理自 8/15(日)高雄誠品駁二店對談講座內容)

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
作者:陳夏民
插畫:黃士銘
設計:王金喵
出版:日初出版社

#想想論壇 #丁允恭 #日初出版社 #陳夏民 #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 #駱以軍 #逗點文創結社 #專欄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YURiA
攝影兄弟項(書封)
圖片提供日初出版社提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