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撒謊,得先掌握真相──讀《超棒推理小說這樣寫》
主角要叫什麼名字?兇手為什麼要殺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謎團但卻沒有一個合理的謎底。讀讀別人的作品,再看看自己寫的,天啊,要怎樣寫才能像本真正的小說呢?真想把自己揉一揉丟到字紙簍裡。
在寫什麼都不順暢的關卡,我收到了《超棒推理小說這樣寫》的書稿。翻開序言,作者詹姆斯.傅瑞(James N. Frey)劈頭就講:「對推理作家而言,創作過程應該要讓你,嗯⋯⋯樂在其中。」也許我該視創作為某種遊戲,因為它好玩而努力。這樣想,關卡就能有一點台階的性質。越卡關,越著迷。還有什麼在等著自己去寫?還有什麼是自己可以創造出來的呢?有一本寫作指南擺在面前。
《超棒推理小說這樣寫》用二十個章節,一階段一階段伴著我練習與玩耍。傅瑞老師一面發展架構講述理論,一面寫出有血有淚的角色,親自示範如何寫出一個活生生的故事──《蒙大拿謀殺案》。全書以明快的節奏,讓細胞聚合成組織,組織形成器官,器官與器官連結成系統,系統跟系統交織,一個活跳跳血淋淋的故事咻一下就誕生了。突然又碰一聲,這位老師殺死了一個角色。
邊讀邊被激勵,有股莫名的信心,結果輪到自己下筆時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光讀減肥書的人不會瘦,翻完寫作書的人,還是讀者。把二十個章節當成二十堂課,每讀一章就跟著寫一回合,也許自己就能進步。
頭兩章,傅瑞老師要大家認清現實,明白讀者客人的需求。為了滿足他們,動筆前得要有計畫,熟知情節背後的每一個情節。為了撒謊,得先掌握真相。
接著,打造一位性格極端的殺人兇手。兇手通常是邪惡又聰明的人,他的邪惡之氣不能外漏,他的創傷和恐懼將成為他的行兇動機。要認識殺人兇手,寫作者就必須要扮演兇手,為他寫出角色傳記。
順著暗影找到光。設定了兇手,寫作者還要找出自己的偵探英雄。偵探主角是讀者內在英雄的寄託,所以主角要英勇、有才、聰明機智、也有創傷和弱點、能跳脫框架並且願意犧牲自我。主角剛登場時可能有點遜,但隨著故事的發展,他關關難過關關過,歷險歸來,成為名副其實的英雄。讀者的內在英雄也隨之誕生,讀者跟著偵探經歷各種挑戰,重建世界秩序,因為正義得以伸張而感到心滿意足。
傅瑞老師一面掐著《蒙大拿謀殺案》裡的角色們示範如何殺人,一面也提醒寫作者:有通則就有例外。不過,如果連通則都掌握不了,何必去嘗試例外呢?繼續為兇手、英雄和配角們寫角色傳記吧,此外還有許多事要做。
比方說,要為故事套上實用的五幕劇架構:偵探接案,偵探被擊敗後死而復生,偵探再次接受考驗獲得成功,偵探抓到兇手,偵探與其他主要人物的生命有所轉變。在這個過程裡,除了要寫出讀者看到得到的情節,還必須通曉檯面下每一個細節,才有辦法進行接下來的各種工程。
其中一項重要工程是營造高潮:偵探英雄以推理破解謎題,發現意料之外的殺人兇手,偵探從資訊蒐集者轉變為獵人,正邪兩方互相逼近,劇烈的衝突一觸即發。兇手落網,全書以精彩的動作場面迎向正義的伸張。
身為書中書,《蒙大拿謀殺案》的兇手設定早就爆雷了,但隨著教學章節推進,仍有不少出乎意料的情節,這樣說到做到的寫作指南並不多見。
說故事是古老的技藝。我們抱著一大塊原料,為了讓聽故事的客人多留一會,把真相切成一塊一塊的情節,安排出菜的順序,一次揭露一點點。說故事是排序列,而推理小說是很適合練習敘事技法的成熟文類。無數在暗中寫作的人,實驗著、累積著各種失敗,逐漸演化出某種通則。獨自摸索累了,困頓了,就試試更有系統地學習書寫。原來那些困擾著自己的問題,別人早就有了答案,或許心有不甘,但總算能有所突破。
如果讀得深一點,想得多一點,就會發現敘事世界中,充滿著各種精心設計的故事元素。既然網路新聞也是一種故事,也想要留住客人,裡頭必然有衝突的成分:邪惡富商、拾荒婆婆、正義哥與姐,都是製造衝突最完美的扁平角色。新聞是在現實中挖掘含有衝突的題材,小說是在虛構裡製造逼真的衝突。敘事者們透過剪輯,調動順序,讓故事變得精彩。不論故事棲身於哪一種文類,當你我堅信的價值獲勝了,邪惡被剷除,人性的需求才會被滿足。
人類是被故事左右的動物。當我們閱聽著各種人物故事,可以稍微多想一下:那些勇敢捨棄優渥待遇的創業者,這些跌落谷底再獲成功的翻身鹹魚,是否真的捨棄了什麼,真的跌落了什麼谷地呢?是不是敘事者們為了讓我們心底的英雄情節上鉤,刻意安排的誘餌呢?
也許我們就是永遠抵擋不住誘惑,想成長為更好的人,才會這麼喜歡聽故事,讀小說,看電影,最終為了留下屬於自己的英雄故事,誤入歧途沉迷於寫作。
等等,傅瑞老師先前不是這樣說的嗎?「對推理作家而言,創作過程應該要讓你,嗯……樂在其中。」
我想自己一定是讀到了「嗯……」的部分了吧。
《超棒推理小說這樣寫:從人性、動機、情節出發,建構偵探與兇手的頂尖對決》
作者: 詹姆斯.傅瑞(James N. Frey)
譯者:蘇瑩文
出版社:雲夢千里
出版日期:2015 / 12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