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理想的簡單生活?(三):簡單生活其實是一種哲學實踐

什麼是理想的簡單生活?(三):簡單生活其實是一種哲學實踐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7.07.2016

前面兩篇文章介紹了法國隨筆作家多明妮克・洛羅的著作《理想的簡單生活》,分別從極簡主義的背景生活實踐切入,探討簡單生活究竟長什麼樣子、具有什麼精神。本篇文章隨著多明妮克的行文,將極簡主義的奉行從日常基本需求的層面,帶入精神層面,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是並存而互相牽動的,在這兩個層面都要進行某些自我要求與訓練,才能達到簡單生活的目的。

想想你上一次靜下心來、不想任何事,好好的感受自己的心神是什麼時候?現代社會的人們思緒隨時都被工作、生活壓力、娛樂、太過糾結的思想與紊亂的情緒所佔滿,如果沒有停下來的空間,意識很容易與自身遠離,成為一個思想與話語、情緒與表達的匣口而已,在這一團亂中,你將找不到自己。

冥想是一個一再被證明對身心有益處的活動,可是許多人都會忽略一個要點,就是必須要持之以恆的將冥想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夠看見它的幫助。冥想是一種近似儀式性的行為,即使每天的冥想很短暫,但就像在睡前點上放鬆精油一般,它不需要是具有宗教色彩或嚴格步驟的事情,而是留給自己的時間。

通常在開始冥想時,腦中會有整天累積下來的雜亂資訊流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的意識實際上是一個具有自己的生命的精神,很難控制一個回憶的湧現、一個情緒的爆發。但只要學會去了解它、尊重它,也許你會感覺與自己更熟悉。讓那些雜訊出現,別刻意控制它們,然後靜靜等待安靜下來的瞬間,讓那些思緒進入意識再離開,慢慢的就有機會進入近乎空白的意識狀態。

瑜伽與氣功是很好的活動,它可以同時訓練身與心的穩定度,讓你感覺自己的全身肌肉,並需要精神完全專注才能做好。更棒的是,這種活動沒有年齡、身體狀況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將之當成一輩子的自我發展功課。

雖然乍看之下,如此重視內在發展似乎是一種利己主義,但如果不關心自己,就無法將精神往外延展。在書中多明妮克引用古羅馬人賽內卡(註 1)的書信,說明捍衛自我之重要性。除了冥想,還有許多方式使心緒靜下來,並開始內在的探詢。像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註 2)就鼓勵他的病人以畫曼荼羅(註 3)的方式來探詢內在能量的不平衡或潛在渴望。

IMAGE

榮格本人在 1916 年畫的,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曼荼羅。

 

負面的情緒也會讓你無法進行簡單生活的實行,因為簡單生活還需追求思緒的乾淨,別讓猶豫不決的情緒佔滿你的心思。做選擇其實沒有這麼難,只要設立自己的原則就好,你會發現使你煩悶的都是生活中不重要的小事,例如餐後是否要多吃一塊蛋糕、這個月沒錢了但很想買新衣服等等。不過切記也不可被原則死板地限制,就跟金錢的使用一樣,我們都應該對金錢和原則有絕對的掌控權,而不是被它們牽著走。

不過,人活著不可能只與自己的內在相處,還有向外展開的、與世界的聯繫,從朋友、家人、同事等等一直展開的人際關係。加上現在又有通訊軟體、網路的聯繫,光想就覺得很複雜。打開手機與臉書的朋友清單,將完全不會聯絡的朋友都刪除吧!與人的相處不一定要非常頻繁才能夠彼此瞭解與溝通,太多刻意安排的聚會反而會使自己與他人吃力,大家應該都有巧遇許久不見的朋友的經驗吧,那種時候也總是最開心的,就像第一口咖啡一樣是精華中的精華。

整體而言,雖然多明妮克在書中似乎列了許多規則性的建議,但這不代表理想的簡單生活一定要完全依循這些指示才能做到。簡單生活是一種哲學與信念,而它會隨著每個人的實踐過程而改變質地,但是都指向精神與物質的簡化與純粹。在世上的不快樂除了來自物質的限制,也來自精神,試圖在這兩方面化解限制。也許從個人開始,社會、國家、自然甚至現在正在努力承受人類破壞的地球,都會慢慢有光明的可能。

註 1|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古羅馬時代著名的科爾多瓦斯多亞學派哲學家、政治家、劇作家。

註 2|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 年 7 月 26 日—1961 年 6 月 6 日),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始者。

註 3|曼荼羅(梵文:मण्डल,Mandala,原義為圓形),根據維基百科,又譯為曼陀羅、慢怛羅、滿拏囉、曼達拉等,意譯「壇」、「壇場」、「壇城」、「輪圓具足」、「聚集」等;藏語譯為 དཀྱིལ་འཁོར།(dkyil-vkhor),音譯「吉廓」,意譯為「中圍」。原是印度教中,為修行所需要而建立的一個小土台,後來也用繪圖方式製作。這個傳統被密宗吸收,形成許多不同形式的曼荼羅。在榮格學派中,曼荼羅象徵與永恆的聯繫。

#塞內卡 #Dominique Loreau #多明妮克・洛羅 #物質主義 #極簡主義 #榮格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于念平
攝影林易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