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集體回憶

香港,集體回憶

作者Deanna
日期26.02.2011

近兩年,「集體回憶」成為一個香港最新興最令人亢奮的詞彙。

從天星碼頭的清拆到喜帖街的消失,又從喜帖街的消失到皇后碼頭的拆卸 —— 的確,每當想起那些我們從前每天都經過而又 take it for granted 的地標與落腳點,都會有點兒陣陣的傷感與思潮。想起中學時期每年校外旅行例必在皇后碼頭集合;校際音樂節曲終人散,夜深,步出大會堂低座迎面而來那陣皇后碼頭的海風… 一切都好像很迷朦似的。

傷感,因為那些平凡但瑰麗的日子一去不復回;
思潮,因為我們都是在這個老樣子的香港長大。

撇不下的失落感。

香港電台第一台每晚九至十有個節目名叫《音樂情人》。友人數年前推介,直至去年身在外地才有時間每天慢慢的品嘗。節目主要是播放七〇至九〇年代的歌曲,主持人鄭子誠不什說多餘的話,但總是能夠在最適合的位置用他那最磁性的聲線,說出一些最窩心最令人泛起思潮的說話。

原來,我們都看錯那個在心中停留在《真情》時代的奸角鄭子誠,看不出他是有如此踏實如此獨到的人生觀。

這個節目,的確有攝人的魅力。每每聽這著,我都會有如此的想法:如果我都生活在八十年代香港那個黃金歲月就好了。

八〇年代,文革過後,港英談判。政局,香港是一片動盪;經濟,是一片繁華;樂壇,是一片黃金。那個時候的香港,在變數中帶點激情、在活力中帶點人情味。六四事件,二百萬人東區走廊遊行;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得獎者是梅艷芳張學友張國榮林子祥葉倩文陳百強 Beyond。

我們都出生在如此歲月,但我們都無緣叨它的光。 

當然,我們並不能抹殺今天香港的成就與特色。今天的香港繁榮穩定, 樓價高企,恆生指數(曾經)升破三萬點水平…可說是前所未有的一片盛世。就連十年前當立法局還沒有功能組別(莫說地區直選)只有行政指派,而今天距離全民普選也可能只需十年八載。

可是,創業難、守業更難。

隨著黃金時代的過去,千禧年代的香港不再是輕鬆收成期。香港要面對的,是全球一體化下的與「祖國」互相合作但又互相競爭的矛盾世代。

正如筆者的中學母校,每當我望著那高高又簇新的灰色的禮堂大樓(科學園)、那五顏六色的一樓課室外牆、那有冷氣空調的二樓「盒子」操場、那即將落成佔地廣闊融入社區的黃竹坑校舍模型-我看到的是今天、2011 年的母校。她不再是當日那個樸素的純品的溫室;而是個要能在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培育社會優秀人才的名牌學府。

也許,那昔日充滿人情味、溫情回憶的母校,與八〇年代的香港黃金歲月,都會成為今天的我們的「集體回憶」。

#集體回憶 #文革 #喜帖街 #天星碼頭 #香港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Deanna
攝影Deanna

推薦文章